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蝗災肆虐非洲,或影響全球糧食產量

文|李京

2月1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向全球進行了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現在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每平方公里的蝗蟲數量可達4000萬隻,每天能飛行150公里,一天之內能吃掉3.5萬人的糧食。

據報導,肯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裡三國的蝗蟲,數量在一年半內增加了6400萬倍,現在已達到3600億隻。如果6月旱季前得不到控制,蝗蟲數量可能增加500倍,也就是180兆隻。

僅印度一地的損害,根據印度專家預測,此次蝗災將造成印度30%-50%的糧食減產。這是多麽可怕的災害,難免會對全球糧食需求造成巨大的影響。

當務之急是如何撲滅蝗蟲,最重要的是讓軍部上陣,軍人持噴火器,對著天上的蝗蟲噴火,一旦翅膀被燒,蝗蟲也不能動了,在地上用鐵鍬或木板殺滅掩埋,是比較靠譜的方法。

但許多國人都開玩笑說,讓蝗蟲來中國試試,我吃個斷子絕孫。這種高蛋白東西很難得的。

搜了一下,淘寶上竟然有賣的,現在有也人工養殖。

大家對此非常信服。話說虎賁君從小在農村長大,蝗蟲是沒少吃的。在農田做活時,順手逮幾隻蝗蟲在田間就燒吃了,或者逮著多了,帶回家油炸著吃,這是一道非常有名的菜。甚至會把逮住的蝗蟲醃起來,等來了貴客當待客的菜,這絕對是一個道硬菜。

這都是童年的生活樂趣,虎賁君非常的嚮往。

不過從經濟角度講,蝗災如此可怕,會不會造成全球性糧食減產,以前增加對糧食需求,這或許會利好農業股。投資者認真分析,以了解方法,本平台不薦股。並且蝗災已經至我國邊境,或將進入國內,對我們農業也存在潛在破壞。

不過蝗災不是普通的田間蝗蟲,數量太大了。民間撲滅蝗蟲,都是在夜晚生篝火,蝗蟲會主動撲火,然後主動被燒死。這也是滅蝗的有效方法。

《舊唐書 五行志》記載:“興元元年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饑,捕蝗為食,蒸曝,揚去足翅而食之。”

最近武漢疫情爆發以來,吃野味成了人人喊打的問題,但如果蝗蟲膽敢飛到中國來,吃貨們吃這些害早就是為國做貢獻。不過在吃之前先請教專家有無危害,以切聽權威人士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讓歷朝歷代的統治者被迫“以農為本”。而蝗災是古代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其對農業的影響往往難以估量。在明代蝗災尤為頻繁,幾乎明代的歷代皇帝在位期間都曾遇到,並且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交替出現的大旱大澇和現實社會中的內憂外患,每次蝗災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關乎生死存亡。

在從春秋戰國至清末的兩千六百年間,中國歷代王朝共發生蝗災五百三十八次,等於平均每五年就有一次蝗災。

徐光啟曾言“惟旱極而蝗,數千里間,草木皆盡,或牛或毛,幡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水旱”,

"(唐)貞元元年(785年),夏蝗,東自海,西盡河隴,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遺,餓殍枕道。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饑,捕蝗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飛蝗自東北來,蔽天,經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盡死。秋七月,許、汝、袞、單、滄、蔡、齊、貝八州蝗。""有蝗起東北,趨至西南,蔽空如雲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礙人馬不能行。填坑塹皆盈。饑民捕蝗以為食,或曝乾而積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飛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時饑民嘯聚山林。太平縣蝗蟲飛,飛蔽天,禾穗樹葉食之殆盡,民悉轉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嘯山林。三月,平陽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順天蝗。"

"(清)鹹豐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樂亭、平鄉蝗,平谷蝻生,春無麥。青縣蝻子生,撫寧、曲陽、元氏、清苑、無極大旱,蝗……武昌飛蝗蔽天。房縣、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長三寸余。秋,黃安、蘄水、黃岡、隨州蝗;應山蝗,落地厚尺許,鍾祥飛蝗蔽天,亙數十裡……"

周堯《中國昆蟲學史》附錄歷代蝗蟲災害登記表的重新統計結果,從公元前707年(魯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發生蝗災508次(該書印刷有誤,統計為2618年,538次)。

蝗蟲如此可怕,歷史上我們的祖先是怎麽殺滅蝗蟲的?

歷史上,對蝗災都是不敢有所動作,封建王朝認為這是上天降下的懲罰,君王都要修德應對天罰。

到了唐朝,姚崇治蝗以來,封建王朝才開始從統治者層面去滅蝗。

《舊唐書 姚崇傳》有記載,大唐開元四年,黃河中下遊一帶蝗蟲大起,姚崇上奏稱:“《毛詩》雲:‘秉彼蟊賊,以付炎火。’又漢光武詔曰:‘勉順時政,勸督農桑,去彼蝗蜮,以及蟊賊。’此並除蝗之義也。蟲既解畏人,易為驅逐。又苗稼皆有地主,救護必不辭勞。蝗既解飛,夜必赴火,夜中設火,火邊掘坑,且焚且瘞,除之可盡,承山東百姓皆燒香禮拜,設祭祈恩,眼看食苗,手不敢近。自古有討除不得者,只是人不用命,但使齊心戮力,必是可除。”

一是白天人工撲打,《捕蝗要法》的記載,鄉民們用竹竿撐起八尺長的白布,以順風的方向三面圍追,把蝗蟲驅趕到一處後,再集中力量撲打。屬於自春秋戰國年間起開始使用,這種方法雖說耗費體力,卻工具簡單方法簡便,且適合大批鄉民集體作戰。因此兩千年來,在中國農村十分普及。這是白天的主要戰法。

撲蝗是爭分奪秒的事,白天撲,晚上也要撲。晚上主要用火燒法。

唐朝開元年間,面對席卷中原的大蝗災,唐朝宰相姚崇果斷啟用“篝火滅殺法”,短時間裡成功將大災撲滅!“夜必赴火,夜中設火,火邊掘坑,且焚且瘞,除之可盡”,就是燒了就埋,估計那時候的人還不知道蝗蟲可吃。

但白姓不能等到晚上,因為蝗蟲啃莊稼是非常快的,等到晚上,地裡就只剩土了,因此白天也要撲殺。這一方法不能單獨用。

而發展到農業科技更發達的宋代,大規模的滅蝗燒荒也被採用:將蝗蟲的滋生地一把火燒光,不但斷絕災難隱患,更可在燒荒處開荒種地,可謂一舉多得。還是把蝗蟲卵挖出來凍死,來年就不為害了,但如果找到蝗蟲卵並挖出來也是技術活,多是地上有小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