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種可能與惡性心律失常有關的心電學新指標: 心電圖aVR征

1 心電圖特徵

正常心電圖上 aVR 導聯的 QRS 波群絕大多數 呈 QS 型,亦可呈 rS、rSr 或 QR 型,但 R 波高度通常 不超過 0. 3 mV。在兒童和右室肥大、左前分支傳導 阻滯及完全性右束支阻滯患者,aVR 導聯的 R 波振幅則可 > 0. 3 mV。aVR 征的心電圖特徵: 成人在無 室內傳導阻滯及右室肥大的情況下,aVR 導聯 QRS 波群呈 qR 形態,R 波振幅 > 0. 3 mV 或 R/q > 0. 7 ( 圖 1) 。

2 發生機制

目前,aVR 征病理機制尚未明確。aVR 導聯主 要反映心臟右上部如右心室流出道與室間隔基底部 的電活動,當 aVR 導聯 QRS 波群呈 qR 形態,R 波 振幅 > 0. 3 mV 或 R/q > 0. 7 時,表明心室流出道與 室間隔基底部的電激動延遲,左右心室之間的電活 動離散性增加,導致 2 相折返,從而發生惡性心律失 常。

3 臨床意義

aVR 征很可能是一種與不明原因暈厥,尤其是 惡性心律失常相關的新的心電學預測指標。目前主要在下列疾病中進行了研究。

3. 1 在 Brugada 綜合征中的預測價值

Badai Bigi 等[1]對 24 例自發或經普魯卡因胺誘 發出至少兩個右胸導聯出現Ⅰ型 Brugada 波的患者 ( 其中 10 例有暈厥病史,3 例為猝死倖存者) ,進行 了 50 個月隨訪,觀察 aVR 征在預測其發生致命性 心律失常中的價值。結果發現,隨訪過程中發生致 命性心律 失 常 患 者 的 aVR 導 聯 R 波 振 幅 ( 0. 35 mV) 和 R/q 比值( 1. 2) 明顯大於未發 生 者 ( 0. 1 mV,P = 0. 01; 0. 2,P = 0. 02) ; aVR 導聯 R 波振幅≥ 0. 3 mV 預測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 82. 7% 和 85. 3% ,aVR 導聯 R/q 比值≥0. 75 預測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 80. 9% 和 83. 7% ; 87% 的 aVR 征陽性患者發生致命 性心律失常,而 aVR 征陰性者僅 27% 發生致命性心 律失常。Lizotte 等[2]亦發現,易發生致命性心律失 常的 SCN5A 突變的 Brugada 綜合征 H558R 為 AA 者的 aVR 征顯著高於不易發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 SCN5A 突變的 Brugada 綜合征( H558R 為 GG 者) 患 者。但也有持反對意見者,Janttila 等[3] 對 200 例 Brugada 綜合征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發現有癥狀者的 aVR 征並不比無癥狀患者高。

3. 2 在特發性室顫中的預測價值

國內學者在法國完成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表 明,aVR 征可能與特發性室顫有關。該研究入選 133 例特發性室顫患者,對照組為 214 例年齡、性別 和運動強度均與之相匹配的身體健康的醫務人員。結果顯示,aVR 征在前者的檢出率為 9. 8% ,遠遠高 於後者( 0. 85% ,P < 0. 01) 。

3. 3 在肥厚性心肌病中的預測價值

Watson 等[4]對 18 例具有高危因素的肥厚性心 肌病患者進行程序電刺激,其中 8 例患者可由多形 室速蛻變為室顫( A 組) ,10 例未誘發致命性心律失 常( B 組) 。通過心電圖比較發現,A 組患者 aVR 導 聯振幅高於 B 組( P < 0. 01) ,推測 aVR 征可能是預 測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發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指標。

3. 4 在抗精神病藥物過量中的預測價值

目前已知抗精神病藥物,尤其是三環類抗抑鬱 藥物服用過量可致暈厥,甚至猝死。其機制是致命 性心律失常的發生。Liebelt 等[5]觀察到 79 例 24 小時內服用三環類抗抑鬱藥物中毒的患者中發生癲癇 或致命性心律失常者的心電圖 aVR 導聯 R 波振幅( 0. 44 mV) 和 R/q 比值( 1. 4) 顯著大於未發生者 ( 0. 18 mV,P < 0. 001; 0. 5,P < 0. 001) ,其預測的陰 性預測值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 92% 和 46% 。因此, 他們認為 aVR 征是唯一一個心電圖中能夠預測三 環類抗抑鬱藥物中毒患者發生癲癇或致命性心律失 常的指標。

aVR 征與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關係已引起學術界 的關注,但其確切發生機制、人群檢出率和遠期預後 等問題尚未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