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宋有中興四將,為何宋高宗隻對嶽飛下了狠手?

兩宋之際,有四位將領對宋高宗創建與鞏固南宋政權至關重要。這四將便被後世稱之為“南宋中興四將”,分別為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按理說,這四將為同功一體之人(如漢初韓信、彭越、英布),應該一存俱存、一亡俱亡。可最終的結果是,只有嶽飛遭到了宋高宗的毒手,其他三將都安享富貴,這又是為何呢?

宋高宗為何不支持嶽飛北伐?歷來主流的觀點是認為宋高宗怕嶽飛迎回“二聖”,以致宋高宗的帝位不保。其實,即便迎回“二聖”也構不成對宋高宗帝位的任何威脅。宋朝的文官制度極度成熟,武將被壓製、皇族不領兵。自宋太宗之後,還沒有發生皇族爭位的事情(徹底喪失了爭位的條件)。

而宋高宗的名分已定,即便迎回了“二聖”,也只能被當成“太上皇”奉養。再則,宋徽宗已上了年紀,又系昏庸無能之主,在金兵南下的時候,已經撂挑子讓位給宋欽宗了。

而宋欽宗的性格也比較懦弱,在宋高宗的生母韋後被金人放還時,宋欽宗挽住韋後的車輪,請她轉告宋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當個太乙宮主就滿足了。兩宋之際,整個國家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皇帝也不是那麽好當的,而以宋欽宗的才能與膽魄,即便宋高宗讓位給他,他都未必願意再當那個皇帝,更別用說去爭帝位。

那宋高宗為何不支持嶽飛北伐呢?除了南宋的後勤補給困難及軍力不足外(欠缺騎兵)。最主要的原因是怕嶽飛成為“西楚霸王”,一旦嶽飛徹底收復中原、迎回二聖(直搗黃龍、蹀血虜廷不太現實,最大程度上收復中原,而逼迫金人送還二聖)。那麽嶽飛在宋人的心目中,就如同巨鹿之戰後,項羽在楚人中的地位。而一旦嶽飛成為“西楚霸王項羽”,那麽宋高宗就只能淪為項羽光壞下的“楚懷王”,這是宋高宗不願意看到的,敗更不足論。所以,嶽飛北伐對宋高宗來說,無論勝負,都是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宋高宗為何殺害嶽飛?宋朝的政權是承接殘唐五代,殘唐五代時期,武將當權,“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政權極不穩固。自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又“杯酒釋兵權”,收繳了武將的兵權。防範“武將”成了宋朝的國策,所以“重文輕武”,以“文官制度”來防範武將勢力。

而宋金交戰,又給了武將掌權的機會,這對朝廷來說,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所以,一旦宋金的關係緩和、南宋的安全警報解除,宋高宗就立馬收了韓世忠、嶽飛、張俊等人的兵權(劉光世的兵權早被剝奪)。那為何宋高宗還要殺嶽飛呢?那是因為嶽飛在軍中、民間的威望太高,又極其清廉,深受軍民的愛戴與擁護。

像嶽飛這樣“完人”是最讓皇帝放心不下的。《東周列國志》有一回目為”公子鮑厚施買國齊懿公竹池遇變”,這公子鮑也就是歷史上的宋文公,是靠弑君當上了國君的。其他諸侯國都以此來討伐公子鮑的“弑君”行為,但最終沒辦法,公子鮑太得民心了,深受百姓們的擁護與愛戴。歷史上的“田氏篡齊”、“王莽篡漢”都是以民心為基礎的。

或許有人會說嶽飛的品格高尚,絕不會做出來“篡逆”之事。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時,即對石守信等將領說道:.......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的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你們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皇權的神經是極其敏感與脆弱的,他不願冒這個險。劉邦殺韓信、彭越等、朱元璋大殺功臣,本質上也都是如此。

嶽飛雖被收了兵權,而一旦宋金有戰事,朝廷內外必將施壓給宋高宗,逼迫其再度起用嶽飛。在五代時期的兩次黃袍加身(郭威與趙匡胤)都是以抵禦外寇(契丹)為由的。嶽飛正值壯年(比其他中興三將年輕十幾歲),最有將才,對宋高宗來說也最“桀驁不馴”(連下12道金牌)。戰亂時代的君主神經更顯脆弱,宋高宗親歷了“苗劉之變”、“淮西軍變”。所以,宋高宗的內心對武將很是忌憚,而對嶽飛最放心不下。

嶽飛是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的,“莫須有”更合理解釋是“不須有”而不是“或許有”。宋高宗是不會以“或許有”的證據而“自毀長城”的,其殺害嶽飛的理由只能是“不須有”罪名。朱元璋起初屠戮功臣,還“羅織其罪名”。到後期其發覺“製造罪名”實在太累,所以,乾脆以直接、粗暴的方式,將傅友德、馮勝這等功臣直接賜死。

秦檜只是宋高宗殺害嶽飛的執行人,秦檜跟嶽飛並無直接利害衝突(一人為將,一人為相)。而殺嶽飛這樣的“英雄”,是肯定要承擔“惡名”的。秦檜只是宋高宗殺害嶽飛的“惡名承擔者”,宋高宗本人對秦檜還是“感恩”的,秦檜臨終前,宋高宗加封秦檜為建康郡王。秦檜死後,宋高宗追贈其為申王,諡號“忠獻”。

自隋唐以後,實行科舉製,使得中央朝廷得以建立一套裝務於中央皇權的“近代公務員體制”,文官集團都是服務於中央皇權的。所以,在隋唐以後,不論是“權相”還是“權閹”都是依附於皇權的,離開皇權,其啥也不是。“權相”與“權閹”並不能直接威脅到皇權,而只有“武將”能夠直接威脅到皇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