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帶孩子有多難?當了全職爸爸之後,他才知道

“全職爸爸”煉成記

做了6年全職爸爸的李衛國帶娃非常熟練,當女兒覺得無聊時,他知道如何引導女兒找到樂趣;當女兒想要玩咖啡廳裡擺設的熊貓時,他提醒女兒公共區域的東西不能亂動;當女兒想要多吃一塊甜品時,他會引導女兒遵守吃甜品前的約定。……為何會選擇放棄工作,回家帶娃?成為全職爸爸有哪些煩惱,又有哪些快樂?全職爸爸李衛國講述了他的故事。

既然妻子搞不定,那不如我來試試

在成為全職爸爸前,李衛國在一家企業任部門主管。妻子是科研人員,不坐班,有多餘時間照顧孩子,兩人便商量,妻子主內,他主外。為了減輕妻子的辛苦,李衛國還準備請一個保姆,協助妻子。

規劃總是美好的,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妻子自從生了孩子之後,情緒開始變得焦慮、煩躁,有時為一點小事都會和李衛國吵得不可開交。“現在想起來,妻子可能得了產後抑鬱症,但我沒有注意到,對她的情緒也沒有特別關心。”妻子經常感歎帶孩子很累,但具體怎麽個累法,哪些事情讓人疲憊,李衛國卻並不能體會。偶爾,他也會打電話求助老人,並盡量說服妻子遵循老人的想法,“老人畢竟帶過孩子,比你有經驗。”卻不知,這些話讓妻子更加無助。

孩子大一些後,妻子更加力不從心。一天,李衛國下班回來,發現孩子在廚房玩沙子,鍋碗瓢盆全裝滿了沙子,一片狼藉。他一邊收拾殘局,一邊好奇:“怎麽帶孩子帶成這樣?一個成年人搞不定一個小孩?”

之後,他與妻子談了一次心。兩人都認為妻子需要從家務事和帶孩子中解脫出來,休整一段時間。於是,李衛國決定辭職。

圖片來自網絡

“一開始,我以為這事兒不難,既然妻子搞不定,那不如我來試試。”李衛國說,本以為“掙錢養家”的重任很辛苦,沒想到,當“全職爸爸”的壓力更大。

“孩子無法用語言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大人聽不懂,雙方就無法溝通。”李衛國以孩子“扔東西”舉例,孩子吃飯時突然就把手裡的杓子扔了,他去撿回來,並強調“不能再扔了”,結果,孩子又把杓子扔了,還呵呵笑。“你不能罵孩子,他沒有錯,所以,你只能反覆地去撿。”

但李衛國認為這種“崩潰”並不是“無藥可救”,只要家長多學習育兒知識,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年齡特徵,孩子也並不是一本完全讀不懂的“書”。家長一邊要帶孩子,一邊要學習,雖然這樣的“全職”很辛苦,但完全值得。他感歎:“我以前認為,把孩子帶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現在我認為,把孩子帶好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工作。”

全職後,最大的壓力來自別人的關心

當男人成為“全職爸爸”,總免不了一些“不太友好”的眼光。李衛國回憶,做全職第一年最怕別人問他在哪兒工作,他要麽含糊其辭,要麽小聲回答在家帶娃。

“那時虛榮心作祟,看著別人都取得了成就,自己卻只能待在家,非常焦慮。”李衛國說,那段時間,帶孩子是一種被動行為,無可奈何的情緒更多,這種情緒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好。父母也不理解他的做法,屢次提出來成都帶孩子,讓他出去工作,但李衛國堅決不同意,“我和妻子一開始就決定自己帶孩子,我們不想隔代教育。”

打消焦慮是源於價值觀的變化。一次,李衛國帶孩子參加親子活動,與孩子共讀關於媽媽發火的繪本。繪本中,有一頁畫面是全黑的,只有兩個眼睛在流淚,其他孩子認為是自己在流淚,但女兒卻認為流淚的是媽媽。李衛國從孩子眼裡讀到她對父母的理解,也意識到因為孩子從小生長在有愛的家庭,得到父母的陪伴,孩子的心靈沒有留下任何創傷。

我覺得這種陪伴非常值得,比在外取得工作上的成功更值得。”孩子0—6歲是黃金時期,他們需要父母的愛和陪伴,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傳遞,這些對他們之後的能力培養、性格養成都有極大影響,當李衛國找到“全職爸爸”這份工作的價值後,他的焦慮自然而然消失了。

圖片來自網絡

之後,李衛國給自己做了許多規劃,他將精力投入到兒童教育、家庭婚姻關係這一領域,希望給女兒提供優質教育的同時,也給其他迷茫的家長分享更多經驗和建議。

全職沒有門檻,做好卻很難

如今,李衛國對“全職”這份工作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認識,全職不等於孩子的保姆,它還有很多其他的要求。

“首先要有學習的心態。”李衛國說,孩子每個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特徵,如果家長不理解這些特徵,就無法與孩子溝通。全職的第一步就是要成為學習者,多看書,了解孩子。“比如,我最初不能理解為什麽孩子吃飯時,喜歡用手去捏飯菜。看了書以後才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因為敏感期的緣故,喜歡體驗觸摸的感覺,這個刺激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很有益的。”

其次,做全職還要規劃好家庭生活。李衛國經常規劃家庭旅行,還會讓大女兒加入到前期籌備工作中,制定線路、規劃費用、準備需要攜帶的物品。“就像企業需要企業文化一樣,家庭也需要家庭文化,在活動中,家庭成員更和睦、快樂,孩子也能得到多方面能力的訓練。”

最後,自律能力是全職工作的核心。“帶孩子這件事沒有人監督,容易得過且過。比如,你把孩子丟一邊玩耍,自己躺在沙發上追劇,從教育的角度來講,這些行為會對孩子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李衛國說,如果想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倘若自己的生活都是一團糟,孩子的生活秩序也會受影響。

“做全職這份工作,一定要想清楚所得和所失,比如家庭收入、個人規劃、價值實現等,想清楚再做決定。將全職由被動變成主動,自己才不焦慮,孩子也能在健康的環境下長大。我覺得選擇做全職,不僅是孩子的福氣,更是我的福氣,它讓我對人生、對家庭,對幸福都有了不同的理解。”李衛國說。

李衛國一家合影(受訪者提供)

記者手記

微博上曾有一個調查數據顯示,在國內0-18歲子女的家庭中,“全職父母”的家庭比例達到了16%,其中“全職爸爸”超過三成。“全職爸爸”並不好做,它要承受的異樣眼光比“全職媽媽”更多,這份異樣眼光源於人們對“全職”的誤解。大多數人依然認為“全職”就是在家帶孩子,卻忽略了“全職”包含的教育意義,以及承擔的家庭責任分工。如果以工作的標準來衡量“全職”,它的工作內容更瑣碎,腦力、體力缺一不可,而且工作時間從早到晚,難有間隙。

如今,部分男性願意放棄職場,回家帶娃,一是看到了女性的辛苦,二是願意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這種變化對於社會來說,是一種進步,對於女性來說,也是一種尊重。但“全職爸爸”要面對的難題顯然更多,他不僅要面對不理解的目光,還要平衡情緒,最重要的是想清楚所得與所失。做“全職”一定要基於“我願意”,否則,它只會變成“吃力不討好”的抱怨和一種盲目的自我犧牲。

文 丨 吳宇婷

編輯 丨 郭路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