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針刀分離的局部感應與效果

使針治療疼痛性疾病有神奇效果,下面就針刀進針點的選擇及局部感 應與效果的關係作如下介紹。

1?進針點的選擇

1.痛點選擇:

每種疼痛性疾病均在不同的筋膜、韌帶、肌腱等處有壓痛點,中醫稱之為「阿是穴」;西醫認為是扳機點。正確的選擇應該是在詳細查體、觸診後,加之明確的診斷後確定。如坐骨神經痛無論是根性、乾性疼痛,均在沿坐骨神經走行的易卡壓部位有壓痛點,常選擇梨狀肌、胭繩肌等處為進刀點。而進刀部位則以選擇向心性進針刀點為主,如坐骨神經常選擇梨狀肌部位,而胭窩部的卡壓則視梨狀肌行針刀後效果再定。

2.枝川選點:

在枝川的體壁內臟相關論及神經的前後根學說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如心臟疾患常在T4椎體旁有明顯的條索樣壓痛點,行針刀後,病人胸悶等不適感解除。再如脊神經前根的病變在後根找痛點,反之後根的病變在脊神經前根部位也常有痛點。此法的要點在於能正確理解枝川理論並熟知脊神經在肌肉內的分布。

3.全息現論選點法:

所謂全息,簡單地說每一個獨立的單元可作為一個全身的縮影,其一個器官的病變可反映在一個單元內。這一理論在傳統針灸學的耳針中反映更為突出。而針刀點的選擇常在長骨乾,如掌骨、尺骨、橈骨、肱骨、肩胛骨、股骨、脛腓骨等部位。全息理論解釋了針刀在臨床應用之所以能取得奇效的現象。

4.明確診斷後選點:

明確診斷後選擇進針刀點,能準確地完成閉合性手術,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如股骨頭無菌壞死的病因是關節腔及骨髓腔內壓力增高,從而影響其血運。進針刀後十字切開髂股韌帶,抵達關節囊,從而起到了內引流作用,臨床效果良好。

2?局部感應

進針刀後的局部感應可證明進針刀的正確性,同時也提示了針刀進行剝離的方向。如肩胛下肌痛點進刀後剝離,其酸脹感向同側上臂放射;臀中肌壓痛點進針刀後酸脹感則可向大腿放射至膝部,部分病人可達小腸後部,此感應的出現證明了選點及施行針刀的正確性。

3?效果

局部感應越明顯,效果越好。部分病人甚至出針刀後感應仍存5~10分鐘,10分鐘後酸、麻、脹、感消失,疼痛也隨之消失,功能則得到良好的改善。我院在阻滯加針刀療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針刀的針和刀的作用,使治癒率由原來的78%提高至86%, 此結果證明,針刀治療不只是閉合性手術,針刀活血通絡的作用對病人的康復也起了重要作用。

文章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