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AI未來趨勢如何?或許要從這場CES說起

這是Han的第44篇原創文章

來啦!歡迎圍觀【名利場】,裡面請。

Han的常規欄目之一,給你科技熱點、深度時評和精彩故事。

最近,特斯拉又蹭到熱點了。

前幾天,CES開幕,一台價值不菲的機器人,被特斯拉用“自動駕駛”技能給…“撞死”了…

這技術,其實是馬斯克最愛吹的賣點之一,但現在看來,這似乎越來越有一股“黑點”的畫風了。

特斯拉最近幾年真算是事故高發期,而迫於壓力,驕傲的老馬也不得不從官網撤掉“Full Self-Driving (全自動駕駛)”字樣,而全盤改用“Autopilot(駕駛輔助)”。

老美自己是怎麽看待無人車的呢?

說起來,可能比較尷尬,美國人好像很怕自己國家太強了…

因全美首先開始商用Waymo無人車,鳳凰城火了。但是,民眾似乎也火了。

有報導說,有的路人看見Waymo抄起石頭就砸,等個紅綠燈的功夫車胎就被劃個大口子,還有輛吉普車接連六次把Waymo擠出了車道…

等到Waymo計程車上路,就業和利益的威脅讓本地居民的憤怒無以複加,Waymo不得不給車裡的安全員培訓如何應對社會矛盾,警察局的報警求助電話還是被打了幾十通。

2016年12月,Uber的自動駕駛車輛在加州因不遵守法規而被當局驅逐。

2017年9月,一名男子向兩輛谷歌旗下的Waymo車投擲石塊。

2018年3月,矽谷一輛特斯拉Model X在自動駕駛狀態下發生車禍,駕駛員在送往醫院後死亡,負面鋪天蓋地。

2018年8月,谷歌Waymo的無人車測試員在駕駛中遭遇持槍威脅。

無人車方面,美國似乎要面對真正的困難還不在技術,而是…

民眾抵製。

任何革命性的新生事物勢必引發爭議,無人車能否量產,除了技術支持,市場前景才是關鍵。

無人車的希望,更多寄托在強大的需求上。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相關數據,自動駕駛汽車到2025年可以催生出一個2000億至1.9兆美元的巨大市場。

在中國,無人車需求肯定是巨大的。

自駕是樂趣,無人駕駛是剛需。

有了無人車,再也不必在寒暑假排隊報駕訓班,手殘黨也可以安享獨自坐車的樂趣。

習慣了移動支付和點外賣,更“懶”的中國人迫切需要解放方向盤上的雙手。

此外,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無人駕駛將釋放更多生產力。

比如,機場的擺渡車、大城市的公車、各種各樣的貨車……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優越的基礎設施條件讓無人車市場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而我們也正在努力。

本屆CES展會,出現了無人車的“中國軍團”。

美團展出了無人配送車產品,據說為了高效規劃送餐路線,當每一個用戶下單時,在送餐高峰時段,該產品每小時可執行約29億次路徑規劃算法。

配送員只需在京東無人車的螢幕上輸入訂單號,選擇合適的箱子放入快遞,無人車到達指定停車的位置後,會簡訊通知顧客來取快遞。如果前方3米內有障礙物,感應系統可以指揮快遞車調整方向繞開障礙物。

而中國無人車研發“國家隊”的動作,自然受人關注:全新品牌百度Apollo企業版發布,這是全球首個最全面的自動駕駛和車聯網領域的商業解決方案,不僅是技術的更新,更是百度商業化的重要落點。

中國的無人車技術也在蓬勃發展。

2018年12月28日,長沙,顏值頗佳的乘用車、重型卡車、小巴車、掃地車以及物流車在高速測試區飛奔。

都是無人車。

這些無人車可以面對各種複雜的高速場景:路邊緊急停車、車道線磨損、協作式車隊、進出服務區、進出收費口…

搭載Apollo系統的這些無人車,從研發到上路測試,沒有任何安全事故發生。

需求擺在那,中國人準備好了嗎?

我相信,在正式投放市場前,無人車在美國遇到的問題,中國同樣會遇到。和計程車司機搶飯碗的抵製、擔心交通安全問題的民眾抵製……任何美國人的擔憂中國人一樣會有。

無人車屬於新生事物,世界無人車的希望可能在中國,但更重要是中國人以什麽樣的心態來對待無人車。

中國的無人車能否上路,可能也是個社會問題。

和傳統汽車製造業相比,無人車必須適應複雜的現實情況,做到萬無一失。保證安全,智能化系統工程才是關鍵。

所幸,中國在AI方面發展的不錯。

原則上講,無人車可以靠武裝各種神仙級傳感器自己算,但這接近一輛坦克的成本,根本無法商用。所以靠未來5G的低延遲驅動,和雲端相連接,再和本地“邊緣”運算結合,形成完美的互動將會是更可行的整體方案。

這樣,就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雲計算、邊緣計算和5G通訊。

5G的戰場,國際競爭已然白熱化。前天,華為CFO引渡期限將至,在美國政府停擺馬上要上電視做南部邊境緊急事態演講的川普,抽空還給特魯多打了個電話,交涉此事。

而雲計算的戰場,更是精彩。

貝索斯最驕傲的,除了亞馬遜的Prime會員和Kindle智能硬體,就是幾乎壟斷美國企業和高校的AWS雲計算。

同在西雅圖的巨頭微軟,為追趕雲計算上和鄰居的差距,近期全面發力Intelligent Edge,官網羅列十幾條邊緣計算研究成果,希望以此超車。

阿里巴巴也早在國內開始商用雲業務,搶佔第一市場。本周,又在長沙推出“千人幫千企”口號。

騰訊作為國內市場份額第二,也在2018年9月,再次更新公司架構,成立了新的雲與智慧產業CSIG事業群,強化了騰訊雲的戰略地位。

作為智能ABC雲業務的更新,百度也在本次CES上重點發布了,國內第一個智能邊緣計算產品BIE和智能邊緣開源版本OpenEdge。聯合了“雲”和“邊緣”兩個重要元素的方案,為AI時代帶來新商業模式,潛力可期。

從雲上布局,就是對AI整體布局,而無人車則是最佳落地應用實例。比如,百度發布的BIE-AI-BOX,搭載英特爾核心芯片,就是專為汽車而設計的,結合雲和邊緣計算,實現各類實時監測。

在美國,除了技術因素,有太多社會阻力。這是各類無人車頻頻遭遇抵製的根本原因。

如何把社會阻力降低到最低?

當然是選好切入點。

據統計,全球貨車司機都面臨著巨大的缺口,以美國為例,目前缺口鋼彈5萬人(預計到2024年年底將上升至17.5萬人),司機平均年齡達到49歲,流動率也逐年接近100%。普華永道的一項研究顯示,長途貨運卡車一旦應用無人駕駛技術,年運營成本將降低28%。

無人車不是為了讓司機失業,而是要讓駕駛者更舒服。自動卡車方案,比如搭載Apollo系統的Udelv無人送貨車,和美國本土的無人貨車Embark,不失為一種聰明的試探,既實用又最大程度避免一般民眾的阻力。

在大面積運用無人車技術之前,中國人的實用主義哲學能否再次取得全球競爭勝利?

至少,我們都在期待這一新生事物。

感謝收看嚴肅畫風的“名利場”欄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