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秋時期稱霸的國家,最後都發展成了大國,為何鄭國沒有

鄭國算得上是春秋時期第一個站出來稱霸的諸侯。鄭國稱霸,除了侵佔許國的領土,干涉宋國、衛國、魯國等國家的內政以外,最奪人眼球的,就是“周鄭交質”這件事。

“周鄭交質”是鄭國第一次把周王室從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拉下來,讓周王室和鄭國,和其它諸侯國處在平起平坐的地位。鄭國和周王室的關係,也從從屬關係,變成了平等關係。

那麽,鄭國做了這樣一些稱霸的事情,它為什麽沒有變成大國,而是迅速衰落了呢?而且,雄霸一時的鄭莊公,也並沒有像齊桓公、晉文公這樣,被列入“春秋五霸”的範疇。連比他弱得多的宋襄公都進入了“春秋五霸”的行列,鄭莊公卻沒有。

我認為,鄭國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個大國,在歷史上也沒有得到“霸主”的認可,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鄭國突破了底線。

我們知道,雖說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威信已喪失,周王室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宗主國的地位,而成了一個一般的諸侯國,而且是一個弱小的諸侯國。但是,周天子在名義上還是“王”,還是“天下共主”。這一點,是不容否認的,也是底線。誰也不能突破這個底線。誰要是突破了這個底線,天下諸侯們,就有充足的理由討伐他。

後來齊桓公、晉文公稱霸,打的口號就是維護周天子的權威。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三代霸主,都和楚國開戰,原因就在於楚國突破了底線,不向周天子上貢,不遵守周禮。

當然了,我這樣說,並不表明齊桓公、晉文公這些人就很尊重周天子,我想說的是,他們只是“名義”上的尊重。實質上他們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

但是,恰恰是這種“名義”上的尊重非常重要,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借口。

而鄭國卻不是這樣做的。它又是去搶割人家周王室的麥子,又是去和人家交換人質。這樣直截了當損害周王室的利益,是一種徹底的霸權行為。

當鄭國沒有一個恰當的理由來進行爭霸的時候,他注定是得不到大家支持的。

二、鄭國沒有發展空間。

鄭國其實立國的時間是比較短的,在鄭桓公的時候才建起來的。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幽王的時候擔任司徒。因為看到周幽王亂政,諸侯還是不尊崇周天子,為了避禍,鄭桓公才把自己的國家選在大國之間的安全地帶。鄭國的東邊是魯國、宋國,西北是周王室、衛國、晉國,西南是陳國、蔡國、楚國、許國。這些國家都是當世的一些大姓。

鄭桓公當時的土地並不大,他覺得把他的族人放在這樣一些地方比較安全。

但是鄭桓公沒想到,當國家傳到他孫子鄭莊公的時候,周王室經過周幽王之亂,周平王東遷,諸侯們已經開始稱霸了。要稱霸就要霸佔別的國家的地盤,可是鄭國所處的地勢,土地倒還比較肥沃,就是沒有山川之險,也沒有發展空間。

這也就限制了鄭莊公的向外擴張。

三、鄭莊公沒有教育出好的後代。

鄭國在鄭莊公之後,就發生了連續不斷的內亂。也正是這種內亂,最終讓鄭國一代不如一代,不但佔領的許國的土地,被許國收回去了,而且多次被楚國欺負,必須要依附晉國。或者有時候又被迫依附楚國,受到晉國或別的國家的教訓。最後,鄭國被韓國給滅了。說是被韓國給滅了,實際上是內部亂得太厲害,韓國“漁翁得利”而已。

鄭國之所以走到那一步,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圖強爭霸的鄭莊公造成的。他不顧底線踐踏周王室的尊嚴,他和他弟弟共叔段發動的戰爭,以及他對共叔段的殘忍處理方式,都讓他沒有形成一個好的家風,沒有建立一種正向的文化。他就像一個沒有文化暴發戶,突然就暴發了,但是一陣作死的行為,很快又消失了。

這也是鄭莊公及鄭國的悲哀。

(參考資料:《史記》《左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