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道以下三點,調理氣血很簡單!

氣血是婦女經、孕、產、乳的物質基礎。氣血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氣血調和,則五臟安和,經脈通暢,沖任充盛。反之,氣血失調,以至氣血逆亂,則往往影響臟腑的正常功能,產生婦科疾病。所以,調理氣血在治療婦科疾病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至於調理方法,又必須根據臨床癥狀,分辨其在氣在血,然後施治。

(一)病在氣分的以治氣為主,並佐以養血活血之葯。臨床常見的有氣虛、氣陷、氣鬱、氣逆,治以「虛則補之,陷則舉之,鬱者散之,逆者降之」。若氣機不暢,鬱結阻滯,常用疏達氣機,行氣散結之法。常用藥物如香附、枳殼、厚樸、木香、烏葯、青皮、大腹皮、橘核、荔枝核等。代表方劑如加味烏葯湯、半夏厚樸湯之類。臨床常用於缺乳、痛經等。至於氣虛、氣陷、氣逆的治法,見調理脾胃。

(二)病在血分的以治血為主,佐以補氣、理氣、行氣之品。臨床常見的有血虛、血瘀、血寒、血熱之分,所以血寒宜溫,血熱宜清,血虛宜補,血瘀宜行。

若營血虧虛,則宜養血補血。常用藥物如當歸、熟地、白芍、炙首烏、阿膠、龍眼肉。代表方劑如四物湯、歸脾湯之類。臨床常用於因虛而引起的月經過少、閉經等病。至於血瘀、血熱、血寒的治法,可分別見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溫經散寒。

(三)若氣血同病,則宜參考上述方法,適當配合運用。若氣血兩虛者,則宜氣血雙補;氣虛挾瘀者,則宜於補氣中佐以活血祛瘀;血虛氣滯者,又當在補血中佐以理氣行滯。

總之,應使補虛而不致滯邪,攻邪不致傷正,使氣血調和,沖任通盛,其病自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