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乎憑什麽能融4.34億美元?

“北極星”一直不變。

深響原創 · 作者|馬小軍

編輯|亞瀾

一向被認為是一家“慢公司”的知乎,這次終於“快”了一把。

8月12日,知乎宣布完成F輪融資,總額4.34億美元。本輪融資由快手領投、百度跟投,騰訊和今日資本原有投資方繼續跟投。這輪融資距離知乎去年8月的E輪融資恰好一年,是知乎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輪融資,也是近兩年來中文互聯網文化和娛樂領域規模最大的融資之一。

今年可以說是資本相對謹慎的一年,在“寒冬”中,知乎為什麽還能逆勢快速完成新一輪融資?繼騰訊之後,作為行業頭部企業的快手、百度也加入了知乎的戰略投資方陣營,這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麽?

這恐怕還得從知乎本身的價值,以及戰略投資背後的資源協同價值講起。

「知乎的價值再重估」

今年早前,「深響」曾在《知乎的價值新估:人、事、商業化》(點擊文字閱讀原文)一文中,討論過知乎作為一個企業的價值。當時我們談到過,知乎在“人”的方面做到了規模與質量,在“事”的方面穩定了社區與知識的架構,在“利”的方面也已經成功開啟變現道路,有了可循的良性發展方向。

從這次的投資來看,我們還是可以把知乎本身作為一個投資標的的價值,放到流量、平台、商業價值三個方面來看。

首先從流量價值來看,知乎目前已經是一個有2.2億用戶量的大體量全民知識平台了。如果你沒那麽關注知乎企業層面的動態的話,這個數字或許會有些出乎你的意料——在不少人眼中,知乎還是一個小眾精英社區的代表。

實際上,早在2012年底知乎就舉辦了多場關鍵的內部討論會議,進行“小眾”與“大眾”之爭。最後,知乎正式決定它將會成為一家“滿足更多人需求”的公司。於是在2013年,知乎向公眾開放注冊,不到一年時間,注冊用戶迅速由40萬攀升至400萬。 6年時間過去,知乎現在用戶數已超過了2.2億。

到今天,在億級用戶量的體量下,知乎仍然在有鮮明社區特性和高效生產力的情況下,有著很高的增長速度。知乎CEO周源在去年的“第五屆鹽club·新知青年大會”上就曾透露,知乎二、三線城市用戶數量正在迅速增長,年輕用戶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知乎上甚至可以看到不少有良好知識素養的00後的身影,而他們對於高質量內容的渴望,以及對於高質量社區的黏性,都是知乎未來的增長驅動力。

因此,從流量價值來看,已經有了大量優質內容及用戶積澱,且還在繼續跑馬圈地的知乎,無疑是有他獨有的價值的。華興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力行也曾評論表示:“知乎良好的社區氛圍,高黏性用戶與優質內容形成網絡效應,規模化地原創優質內容積累,造就唯一的規模化知識生產與分享平台。換句話說,知乎的護城河依然很深。”

這也就自然而然延伸到了知乎價值的第二個方面:知乎的平台價值。

今天的知乎實際上是一個“大規模高效率的知識交換社區”,這源於周源對於知乎的定義:在周源眼裡,知乎是一個社區。而一個社區必須要滿足大規模、低溝通成本、文化穩定以及目標清晰這四個特點。

而現在,知乎無疑能滿足前三個特點:有足夠大的用戶量,明確的溝通方式,以及獨有的文化調性。而在社區整體的目標這一點上,知乎一直有一個明確的“北極星”使命,那就是“讓每個人高效獲得可信賴的解答”。

而知乎作為實現這一個“北極星”使命的平台,則需要具備服務內容生產者及消費者雙方、高效匹配需求者與內容或服務的平台能力。可以看到,知乎在過去的幾年中,在生產端做了多次的產品迭代,包括推出創作者中心,讓內容生產者的生產門檻逐漸降低,也讓內容生產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讀者。另外,鹽選會員等形式的服務,也讓知乎在知識服務平台的定位上走得更遠,在“服務”+“平台”的角色上做得更多。

這些新的知識消費場景,也與知乎的商業價值有了結合。

知乎的商業化曾經一度是個“軟肋”,外界也一直對其“緩慢”的節奏頗有微詞。周源還曾經在2016年的一次內部分享中直接懟到:“很多人老是問知乎怎麽商業化。我很煩,不就是賺錢嗎?”

其實從2016年起,知乎就已經開始著手處理商業化的問題了。在傳統的banner廣告之外,知乎還上線獨立開發的原生廣告系統。據知乎公布的數據,2018 年商業廣告營收額相比2017年同期增長了 340%。

而同時在C端,今年3月上線的鹽選會員,自推出以來規模和付費收入增量都在快速增長,“對知乎業務的貢獻十分顯著”。知乎副總裁張榮樂曾在專訪中對「深響」透露,“鹽選會員已經與廣告業務一道成為知乎商業發展的雙引擎。”廣告+會員兩手抓,兩手硬,恐怕說知乎不懂商業化的人,才是真正的不懂知乎。

整體來看,用戶、內容、商業是知乎生態建設的三個核心領域,到今天知乎在三個領域都已經實現了階段性成就。再從流量價值、平台價值以及商業化價值三個方面來評價,知乎作為一家企業的發展可能性,以及投資價值已經可以說是不言自明的了。

「投資背後,多方互贏」

知乎無疑是一個有價值的良好投資標的,但在這輪投資背後,更值得關注的是,快手和百度都是以戰略投資的形式注資知乎,未來都將和知乎在資本之外有更多的業務、資源協同。

那麽對於這次投資中參與的各方來說,協同合作的業務邏輯又是什麽?

首先對於知乎來說,接受快手和百度投資的邏輯自然是很簡單的:為了能幫助自身突破邊界的資源。周源在知乎上親自回答“如何看待快手領投的知乎4.34億美元F輪戰略投資”時提到很重要的一點,今天“單純依賴 DAU 增長和產品矩陣擴列,並不能保證輸贏”。

周源和知乎已經看到了目前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分發底層的局限:“知乎和快手、百度,雖然產品形態和用戶場景都很不一樣,但同在一個大的領域中,用戶也有相似的地方,大家面臨的信息孤島問題,以及用戶獲得高質量內容的成本越來越高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而對於知乎來說,百度APP近2億DAU、每天上億次搜索請求的流量分發入口,無疑是實現跨越式突破的一個關鍵。百度進行投資的邏輯也很簡單:知乎上7年來積累的大量優質存量內容,對於必須要快速打開內容生態局面的百度來說,將是極大的增益。

從快手的角度來說,情況也是類似的。快手官號在同一個問題下,給出了一句回答:“希望快手能同知乎一樣,帶老鐵們發現更大的世界~”。這說明,快手找到了知乎上的內容對於快手用戶的價值,雙方未來必然也將通過聯動,將知乎的內容價值向快手輸出。

很多人會對於快手與知乎未來的協同有錯位感,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在中文互聯網中,快手被“誤讀”已久。「深響」曾經在《從快手“田野調查”說起:短視頻中的中國真實社會切片》(點擊文字閱讀原文)中提到過,快手上有大量具有鮮明群體特徵和行為特性的“小群體”,比起被刻意放大的個別事件以外,快手上的“真實時代切片”才是真的能讓你感受到世界的廣闊。

換一個稍微有些刁鑽的角度來說,快手上的內容是高度去中心化的、散點式的生活體驗,而知乎上的核心內容則是高密度、結構化的知識,雙方實際上有很強的互補性——拚合起來反而能給人以更全面的認知體系。

所以周源在回答中所分享的那個小故事也恰好是個例證:去年周源和宿華共同參加一個會議,席間發現宿華在用小號刷知乎,而周源在用小號刷快手,頻次都還不低。於是兩人相視一笑,兩個月前用中午吃便當的一小時時間,就把合作定了下來——在尋求世界真實的道路上,快手和知乎服務著不同的人群,但頭頂上的「北極星」卻是同一顆。

也因此,無論是百度還是快手,對於站在知乎戰略投資者陣營中的每一方來說,最重要、最核心的都是知乎站內大量高質量的內容,以及放眼整個中文互聯網都是頂尖水準的輸出能力。對於加入這個“聯盟”的各方而言,共同努力的方向,就是找到更豐富、更合適的分發場景,以此讓優質的知識和內容,服務更多人。

周源經常提到的一個詞,是知乎的“北極星”一直不變——“讓每個人高效獲得可信賴的解答”,讓知乎成為“提供產生、分享和傳播知識的工具”。而從當初的“將每個人的知識都聚集起來,並為人人所用”到今天的“讓每個人高效獲得可信賴的解答”,知乎的路徑顯然是隨著整個平台的發展愈發明確,得到了市場和資本的認可,也得到了更多“夥伴同盟”的支持。

聯合了快手、百度以後的知乎,將面向更廣闊的用戶生態及場景,在新的用戶與場景內的挑戰自然是顯而易見的,但在這個更廣闊的生態內,知乎將如何實現自己的“使命”,如何真正服務好“每個人”的知識需求,這個未來也更值得我們期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