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就算免費,我也說它是渣

導 語

“囧”是個很古董的詞匯,差不多是我上網衝浪那陣就在標榜新新人類的那種字眼。

合該現在,得叫《抖媽》,《快媽》,或《直媽》。

如此一來,你就知道妄想用《囧》系列,繼續吃遍天的山爭作品,已經完全脫節於時代了,甚至可拋出一個更可怕的人物對比,連周星馳喜劇都被影迷觀眾踩在腳底下,不求進取、直男系數爆棚的所謂賀歲喜劇,實在很難引發別人對它的好感。

當然,圍繞春節檔這一系列風波,這裡並不排斥,許多人用網大去形容描述它。這大概是最賺錢的一部網大電影了。

徐崢的“囧”系列,進行到這一部,已經囧不太起來了。

回顧以往,家庭問題、異地風情、未知旅途,一點點羞辱和無期限的直男癌,低級笑料俘獲觀眾——商業效果可見。你會發現,不論是之前的《泰囧》還是《港囧》,裝瘋賣傻的角色(王寶強和包貝爾),雖然聒噪討厭,卻是影片搞笑的核心。

《人在囧途》、《泰囧》、《港囧》

少了他們,少了這些醜角的進化,少了對於他們的嘲諷、搞笑和形成的反差,以媽媽為主題,試圖深沉,探討母子關係的《囧媽》,就顯得十分尷尬了。

一方面,影片抓住了春節檔所謂合家歡的時機,大打溫情牌,用意明顯,宣傳味濃;另一方面,電影卡在老年媽媽與中年兒子當間,喜劇部分不好施展,嚴肅問題又談不到點。

僵硬擰巴之下,電影感,基本為零。

徐崢用來吸引人的那一套,多來自於他對中年危機男人的誇張演繹:油膩、苦澀、物化女性,卻也依賴女性。那份認認真真的囧態,放在當下社會,觀眾覺得真實。

然而,當《囧媽》為男主角搭配母親的角色時,且不說她的形象如何刻板,就當影片卯盡全力,集滿段子放在母與子身上,呈現的效果也是春晚小品式的。

什麽是春晚小品式?

矛盾發生的地點,很莫名。矛盾的由來,很突兀。矛盾的解決,順理成章,所有都是美好的,不美好也變美好。母慈子孝,歡樂的結局,一開始就是注定的。

春晚小品式的電影情節,就是你觀看它,然後並不需要攜帶腦子。

腦子會受傷。

說來說去,電影還是禁錮在“爸媽為你好,常回家看看”的庸俗套路上。

所謂的“笑中帶淚”,統統都是強加。

哪怕到後半程下了火車之後,影片明顯的情節脫軌,這份失控都攜帶了創作者的頑強自戀。同樣,電影全片也充斥著他對於母子、夫妻之間各類問題,強行開始最淺白的理解和闡釋。

種種表達,歌曲也好、眼淚也罷,低端媚俗搞笑,高位道德評理。這份虛假生硬的“人情味”,正如一貫沒有營養的笑點,來得橫衝直撞,去時邏輯盡失。最後,在主人公突然的成長與轉變當中,實現到一種低級的煽情。

虛晃的矛盾,荒唐的展現,失落的情感尬然峰回,放置國產院線片,我反而覺得理所當然。

這是一貫廉價且好吹的賣點。

作為一個喜劇,看《囧媽》我一次也沒笑。

作為一個春節檔期的喜劇電影,還要cue我,教育我,批評我,試圖用一些假大空的道理,套路我——我反而會覺得,很“囧”欸。

假大空不可怕,可怕的是假大空還覺得自己有深度,講人情,解決矛盾,撫慰心靈。

當然,無聊和平庸同樣也是可怕的。所以,只有標題那句話了。

·END·

- 作 者、編輯 -

影迷

擅長白日做夢

-

郝小杓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