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貧困和邋遢像孿生姐妹?上海人分不好的垃圾,湘西這個山村分好了

當上海人還在為如何處理每日的垃圾發愁時,遠在湖南湘西鳳凰縣的大坡村,55歲的楊新菊已經在微信小遊戲《垃圾分類挑戰賽》裡,用時1分57秒“扔”對了100個垃圾,超越了全國92%的網友……

99公益日特別策劃

攝影&撰文/黃啟晴 視頻/唐中民

合作機構/騰訊為村

出品/長沙晚報 騰訊公益 騰訊新聞

點擊觀看視頻:垃圾分類很難?上海人瞧好了,這個農村沒有一個垃圾池

這是一個沒有垃圾堆的湘西山村

大坡村乾淨整潔的柏油路兩旁,長滿了各色各樣的野花,與一旁起起伏伏的葡萄樹相映成趣。楊新菊是大坡村的保潔員,每天處理垃圾是她的本職工作,但這卻不是她一人的工作,而是每家每戶共同的工作。

大坡村位於鳳凰縣的西部,地處武陵山區,是鳳凰縣典型的乾旱村之一,以前也是出了名貧困村。很多時候貧困和邋遢像一對孿生姐妹一樣,困惱著許多鄉村,那個時候大坡村也不例外。“窮,誰還關注環境好不好?”在村支書楊清華的回憶裡,那個時候的大坡村沒有垃圾處理意識,房前屋後都丟滿了生活垃圾。

從2011年開始,為期三年的鄉村垃圾整治行動正式打響。花費一年時間,將原先亂堆亂放的垃圾進行了清理,並在各村民小組建立了垃圾池,引導村民將垃圾統一堆放,在由村裡統一清運至城鎮的垃圾場。但垃圾統一堆放,也會衍生許多問題:生活垃圾容易被風刮得滿地跑;易腐垃圾時間久了容易散發惡臭……而且還增加了村裡的開支。

“我們是縣裡唯一沒有垃圾池的村子!”村支書楊清華解釋道,撤銷垃圾池並不是不管垃圾了,反過來是引導村民自己消解垃圾。

最開始做垃圾分類的時候,許多人並不知道怎麽分類,楊新菊就上門給他們做工作,也在群裡發垃圾分類的知識。一次,她發現一位村民家裡垃圾堆得很亂,柴火和日用垃圾亂放在一起,於是她就主動的跑到他們家裡給他們整理好。後面主人來了,臉上掛不住,也跟著楊新菊做了起來。

過了幾天,楊新菊發現他們家還是沒有自行處理,可能忘記了,於是又跑過去給他們整理分類,幾次下來,那位村民臉紅著對楊新菊說,大姐,以後你別來幫我們了,我們自己搞。後來,他們確實是按照要求分類好了。楊新菊告訴記者,除了在家的會按要求整理好,那些在外務工的村民家裡垃圾長期無人管理,他們也會上門幫著清掃和整理。

針對瓜果皮等餐廚垃圾,引導村民自行掩埋或改造成家禽和牲畜能吃飼料,其他廚余垃圾則讓村民自行埋到地裡,為土地增肥;對於塑料和包裝,無法回收的就變成引火柴料,可以回收的則讓居民定期自行售賣;對於電池等有害垃圾,則統一上交村部,由村部統一回收至專業的有害垃圾處理機構。

“我們沒有采取任何強製措施,但逐漸的村民也養成這種自覺,垃圾一般都不亂丟。”楊清華自豪的告訴記者,這種政策背景之下的大坡村,“環境好才能經濟好”已經成為了集體意識。

靠種水果翻身的“乾旱村”

田少地多的大坡村,缺水。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村民就開始自主探索產業發展之路,栽過柑橘、柚子、金秋梨,也種過烤煙。然而,在土地、市場、技術等因素影響下,均未成型。沒有產業,留不住青年人,青壯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人心渙散。大家對村班子失去了信心。

轉機在2011年,這年楊清華全票當選村支書。他做過民辦教師,又是鎮煙草站的農民技術員,腦袋一直活泛的楊清華決定放棄具有資源優勢卻汙染嚴重的石灰產業,在大坡村推廣野生高山刺葡萄。

楊清華向銀行貸款、找親朋借錢,出去學技術,還把妻子賣豬仔得來的4000元錢,全部拿出來作投資。2013年,村裡遭遇大旱,其他農作物嚴重歉收。由於種植的高山刺葡萄非常耐旱,“試驗田”大獲豐收,畝產葡萄4000公斤,每畝收入達兩萬多元。次年,就有許多村民主動要求改種葡萄。

如今,大坡村4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寨223戶,已有70%的農戶種植了高山野生刺葡萄,種植面積達1028畝。豐產期畝產達5000公斤左右,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3000元增加到2017年的12000多元,翻了4倍。2016年,該村成為鳳凰縣31個率先脫貧摘帽的貧困村之一。

而村民譚喬如2014年開始,搞差異化種植,分4批在家裡林地種植了16畝奇異果和4畝冬桃。第一年做電商,他沒有經驗虧了一千多塊。後來,他開始在為村的“村有好貨”、微店等多個平台開辟了自己的店鋪推廣自己的產品。去年一口氣在網上銷售了8000余斤,並且還幫助其他奇異果種植戶的網上銷售。

村裡小眾的水果都能走上電商,村裡的龍頭產業葡萄肯定也行。去年10月大坡村舉辦了“第二屆葡萄豐收節”當天現場銷售葡萄近1萬斤,簽訂銷售合約產量20萬斤,通過“大坡為村”平台推廣達成銷售合約產量近5萬餘斤。

被互聯網改變的村莊

在大坡村,隨處可見的免費WIFI標識,掃碼就能連上,讓來得到這裡的遊客產生莫名的好感。大坡村由4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寨223戶組成,分布在地理位置的距離讓原本這裡的村民聯繫較為渙散。

2016年,鳳凰縣在大坡村試點騰訊為村項目,這個基於社交的村民平台,不僅讓大坡村對外有了互聯網名片,對內也讓村務工作更加便捷透明,許多村民的鏈接變得更加緊密。

“桃樹整形是個技術活,全靠自己摸索,有懂行的朋友請指正”,8月12日在大坡為村村友圈,譚喬如配著剪枝幾個細節圖片,向村民求助。2016年7月28日,譚喬如認證加入大坡為村。在村友圈裡,他算活躍分子,回家之前,他每天更新著自己在異鄉工作的動態,同時也觀察著家鄉的變化。

在大坡村,這些通過村友圈關注鄉村變化的,還有村支書楊清華的女兒楊婷。“因為爸爸是支書的緣故,所以會比較關心村裡的變化。”90年生的楊婷,2011年大學畢業之後選擇留在長沙工作。

2016年,村裡加入為村項目。父親不會用電腦,無奈請楊婷遠程協助管理為村平台,幫助村民進行認證。從遠程管理中,楊婷每天都能看到村裡的變化,也了解到,許多外地村民也是十分關心村子的發展的。

去年年底,她辭掉了長沙的工作,回村一邊幫村裡管理為村平台,一邊考公務員。去年過年,看到許多農村開始搞集體團年飯活動,楊婷向父親提了這個建議,並在微信群裡發出征集,沒想到一呼百應,許多人都讚成,想要趕回來參加。“那一刻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在城裡工作是找不到這種感覺的。”

目前,大坡為村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已達2240人,認證村民數641人。村子還依托為村平台,建立了志願服務隊,推動大坡脫貧攻堅奔小康,讓鄉裡鄉外的年輕人都能廣泛參與到村子的建設和發展中,讓大坡村得更乾淨、更富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