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萬科失去王石的第一年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薑伯靜

  說萬科喜憂參半並不為過,而說它不太盡如人意也應該是恰如其分。

萬科失去王石的第一年萬科失去王石的第一年

  日前,萬科發布了2017年的年度報告。這時候,我們自然而然的會想起王石。

  而此時的王石,已經成了“前任”。

  儘管有很多人不喜歡王石,但我們必須要承認一點:沒有王石,就不會有萬科的輝煌。

  歷史沒有重新來過一次的機會,只有假設。所以之前,我們只能假設萬科沒有王石會如何。但今天,當王石已經成為“前任”的時候,再看萬科,萬科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模樣!

  2017年6月30日,當鬱亮當選為萬科第十八屆董事會主席之後,王石的萬科時代便畫上了句號。甚至,如潘石屹所言,“一個時代結束了”!

  當然,鬱亮是王石心儀的接班人。那一次接棒,更像是一次完美的計劃。王石早就表示過:自己是萬科文化的守望者,只要萬科文化能延續,個人榮辱去留不重要;如果鬱亮能代替他成為董事長,他可以辭職。

  萬科的王石時代結束了,萬科的鬱亮時代開始了。萬科,在失去王石的第一年,表現如何?我感覺,喜憂參半,並不算是太盡如人意!

  先說兩個不算太好的方面。

  第一,業績方面,萬科被恆大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隨著萬科2017年業績的發布,中國地產三強在2017年的位次塵埃落定。

  恆大,萬科,碧桂園。

  但是,與第一和第三相比,第二的萬科並不自在。

  根據恆大的年報,恆大的2017年是這樣的。

  2017年營業額為人民幣3,110.2億元,較2016年增長47.1%;2017年毛利為人民幣1,122.6億元,較2016年增長88.9%;毛利率為36.1%,較2016年上升8個百分點。2017年核心業務利潤為人民幣405.1億元,較2016年增長94.7%。2017年淨利潤為人民幣370.5億元,較2016年增長110.3%;淨利潤率為11.9%,較2016年上升3.6個百分點。

  而萬科,則是這樣的。

  2017 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 2,429.0 億元,同比增長 1.0%;房地產業務的結算毛利率為 25.8%,較 2016 年提高 6.0 個百分點;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80.5 億元,同比增長 33.4%;每股基本盈利 2.54 元,同比增長 33.4%;全面攤薄的淨資產收益率為 21.1%,較 2016 年增加 2.61 個百分點。

  兩相比較,在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增長、毛利率、毛利率增長、淨利潤、淨利潤增長等方面,萬科全面落後。

  雖然鬱亮面對這種全面壓製毫不在意,稱“所謂量價都是舊時代的產物,現在都是新時代。萬科從2012年之後所謂的排名第一第二就早已不在外面心中了,我們心中只有美好生活了。”但是,這何嘗不像是一種自我安慰呢!

  而面對第三的碧桂園,萬科也不佔優勢。萬科以2429億元的營收取得281億元的淨利潤,而碧桂園則以2269億元的營收取得260.6億元的利潤。

  第二,沒有能夠成功解決寶能的問題。

  寶能,是不是王石和鬱亮的心結,我不太清楚。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當初寶能讓王石和萬科管理層很難堪。

  如果沒有寶能的咄咄逼人,王石本可以“退休”的更加體面。

  應該說,在深圳地鐵的“幫助下”,萬寶之爭結束後萬科管理層有些“慘勝”的味道。而寶能,則直到如今也沒有離開萬科的意思;相反,還頻頻利用自己持有的萬科股份進行資本方面的“閃轉騰挪”。

  所以,當劉姝威發布公開信針對寶能時,難免會引起人們的猜測。

  只是很可惜,劉姝威的公開信如石沉大海,除了在輿論上有些動靜外,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意外的是,劉姝威此舉倒是讓曾經的野蠻人寶能贏得了一些支持。以至於,出現了“獨立董事有發言權,但是不能亂發言吧”這樣的疑問。

  而更具有戲劇性的發展是,公開信發布不久之後,劉姝威萬科獨董的年薪翻倍。

  萬科,還是拿寶能無可奈何。

  而在2017年的分紅派息方案中,寶能依然佔據“大頭”。根據萬科2017年的分紅派息方案,“每 10 股派送人民幣 9.0 元(含稅)現金股息,以 2017 年末公司總股份數 11,039,152,001 股計算,2017 年度現金股利計人民幣 9,935,236,800.90 元,佔公司 2017 年合並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的比例為 35.42%。”而按照此方案,合計持有萬科A股股份28.04億股的寶能系,將獲得25億元的分紅。

  此時的寶能,雖然在萬科偃旗息鼓,但是卻悶聲分紅,並且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做的風生水起,儼然一副新能源車新貴的勢頭。

  以上這兩點,是萬科失意的地方。

  除去這兩點,萬科亦有所得。

  第一,是“跨業”。

  對於萬科的業務拓展,我感覺,用“跨界”,不如用“跨業”。

  看萬科年報,我們能發現,其主營業務中,房地產業務營業收入減少了0.48%,而物業收入增長了67.28%;“其他業務”增長了32.78%。

  當初,深圳地鐵還未入主萬科、萬科與深圳地鐵進行初步合作時,我們就應該看出,萬科進軍房地產之外業務的意向非常明顯。

  在萬科官網,我們能看到當時的這段話:“深圳地鐵集團所建立的‘軌道+物業’模式,與萬科圍繞地鐵提供城市配套裝務的戰略高度契合。雙方發揮各自優勢,開展戰略合作,將為萬科帶來長期發展機會。隨著軌道線路的延伸,萬科將有機會在地鐵沿線以合理價格獲得源源不斷的優質項目資源,雙方共同打造的“軌道+物業”模式,也有望向更多城市複製推廣,走向全國,甚至走出國門。讓萬科的全體股東,都能分享地鐵時代的經濟紅利。”

  而在深鐵正式入主萬科之後,萬科又有了新的舉動。

  2017年7月18日,萬科發布公告,稱“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萬科地產(香港)有限公司及其聯屬公司,與厚樸、高瓴資本、SMG、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組成財團,共同參與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新加坡物流地產商普洛斯潛在私有化。”“出資不超過34億新加坡元(按2017年7月14日匯率折算為人民幣168億元)。”

  此外,看萬科的年報,萬科在物流倉儲服務、冰雪度假、養老業務、教育業務方等方面都有涉足。其在年報中稱:除原有的住房供應、物業服務核心業務外,目前萬科已經進入租賃住房、物流、商業、冰雪運動、教育、養老等行業,正在探討鄉村振興、文化藝術、健康、安全食品等領域。

  萬科,正在由純粹的地產商向城市服務提供者的身份轉型。而這種轉型,也有利於未來房地產市場降溫後萬科的發展。

  第二,是參與國企的混改。

  關於萬科參與國企混改的過程與前景,我在《萬科國企混改之路會越來越深入》一文中已經做過分析,這裡不再多說。

  而萬科,在此次年報中說:“萬科一直是混合所有製企業,希望我們的成長經驗能夠幫助更多的企業通過混改煥發活力。我們的事業合夥人機制是全球企業機制的新探索領域,在起跑線上並不落後於發達國家,希望能再接再厲,在世界商業史上譜寫中國企業的創新篇章,成為‘中國智慧’的一部分。”

  這裡面有兩層意思,一是繼續參與國企混改,二是繼續它的事業合夥人機制。還有重要一點,就是萬科對自己“混合所有製企業”身份的確認。

  應該說,繼續參與國企混改,對萬科的發展很有利。

  這兩點,是萬科失意之外的收獲,也算得意。

  綜合以上這四點,說萬科喜憂參半並不為過,而說它不太盡如人意也應該是恰如其分。

  大約在2007年的時候,王石在接受採訪時回答了自己給萬科帶來了什麽這個問題,他說:“第一,是選擇了一個行業;第二,是建立了一個現代企業制度;第三,培養了一個團隊。”而當王石離開萬科時,他的團隊繼承了他的事業。如今的萬科,在失去王石的第一個年頭裡,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與當初帶來的相比,王石,又帶走了什麽呢?也許,這個答案會在幾年後才能揭曉。

  (本文作者介紹:專欄作者,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最佳新聞評論獎得主,iDoNews 簽約專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