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元前425年到413年間,斯巴達為何停止向波斯派出使團?

斯巴達的政治機構由長老會議、公民大會、監察官委員會和國王等幾部分組成,這些機構都有各自的權力範圍,同時又互相製約。

一、斯巴達政治機構運行方式

長老會議由28位長老和兩位國王組成,具有很高的威望,它擁有終審權,甚至可以審判國王,他們做事謹慎、穩妥,但卻並不乏機智、狡猾。公民大會由全體斯巴達公民組成,在形式上是國家最高的權力機關,擁有對重大事務,諸如戰爭與和平、外交、選舉等的決定權,但它又是一個原始的被動的表決機構,基本上沒有對提案的創議權和修改權,只有國王、監察官、長老會議成員,還有受主持監察官邀請的人才能在公民大會上發言。

城邦事務由最顯赫的人(一般是國王)預先決定,再經公民大會表決,但公民大會是由受嚴格紀律約束的公民組成,他們幾乎不可能對權勢人物的言論和行動提出異議。

由5人組成的監察官委員會權力很大,控制著大部分政治事務,主持公民大會、接待外國使節、對戰場上的指揮官發出指令、還可隨軍監督國王。另外它也有預審權及一定的審判權。但監察官由斯巴達公民大會以原始的歡呼聲選舉產生,成員往往地位卑微,且任期只有一年,連任者很少,很難想象它能對抗國王的權威,且政策措施在監察官委員會通過時,並不需要所有監察官的認可,這就給國王等外來勢力影響監察官委員會的決策提供了可能。

二、斯巴達國王的權力很有限

兩位國王負責戰時指揮軍隊,據修昔底德記載,領兵在阿提卡作戰的阿基斯國王有權隨意派遣軍隊到任何地方、有權募集新兵、有權徵收款項。

但是縱觀斯巴達的歷史,國王的權力很有限,眾多國王被罷黝、被羞辱、被流放,甚至被處決。

此外,斯巴達政治還受宗派、財富、婦女、世俗關係等的影響,公共食堂亦在政治生活中起很大作用。

眾所周知,斯巴達兩位國王之間的競爭通常很激烈,希羅多德還為這種競爭提供了神學和傳統的依據。國王與監察官之間也有競爭,如伊奧尼亞戰爭之初,監察官恩狄烏斯與國王阿基斯之間的鬥爭;在軍隊中,將領之間甚至下屬與將領之間也有競爭。富人在政治生活中起很大作用,他們往往佔據軍政系統中的要職。

三、關於對波斯的方針政策,斯巴達內部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

早在希波戰爭中,寶桑尼阿斯就因親波斯受到懷疑、審判,後來伊奧尼亞戰爭中來山德、克利阿庫斯等與波斯王子小居魯士關係甚密,在此戰前阿基達馬斯國王也曾主張與波斯結盟。但斯巴達又是一個極其重視榮譽的希臘城邦,所以,反波斯的情緒也並不見少。

這樣斯巴達人在對待與波斯結盟的態度莫衷一是,政製上又權出多門,故波斯國王阿塔薛西斯一世抱怨斯巴達使團前後不一的多種說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公元前425年到公元前413年這一段時間中,文獻中沒有記載斯巴達與波斯之間的繼續接觸。筆者認為,很可能這一期間斯巴達停止向波斯派出使團,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1:公元前425年,一直僵持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發生了轉折,使斯巴達人失去了勝利的信心。

在這一年,斯巴達派440名重裝步兵前往斯發克特裡亞島,其中有292名被雅典俘虜,這當中有120名為全權斯巴達公民,包括許多上層人士,其余的都戰死了:由於斯巴達城邦只有幾千公民,這次失敗是一次沉重打擊。因害怕雅典人一怒之下把這些俘虜作為人質殺掉,此後斯巴達不僅停止了年複一年對阿提卡的入侵和踐踏,而且還向其派出使節求和。

不久,雅典將領尼西阿斯又率艦隊攻佔了拉科尼亞南部海岸附近的庫特拉島。由此派洛斯和庫特拉成為雅典環航打擊伯羅奔尼撒海岸的基地以及希洛人奴隸和匹裡阿西人逃亡的避難所,斯巴達人擔心這兩個據點會引發希洛人的暴動。

虔誠的斯巴達人開始反省、並懷疑是否他們拒絕仲裁、首啟戰端而惹怒了神靈,而神靈的懲罰是有計劃的,因此他們進一步的苦難可能不可避免。這導致他們士氣低落、情緒沮喪,再也沒有與雅典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了,盼望著通過議和來贖回公民,解除派洛斯、庫特拉的威脅。

既然他們不想再進行戰爭,故此時處境尷尬的斯巴達人不可能再與波斯聯繫,正如路易斯所說的,即便是公元前425年波斯使者阿塔弗爾奈斯到達斯巴達,也會發現斯巴達人對如何盡快消除希洛人起義的威脅及迎回普雷斯托阿納克斯國王,比如何通過努力來開辟一個新戰場、與雅典決戰更感興趣。

原因2:斯巴達國王普雷斯托阿納克斯的回歸,標誌著斯巴達對外政策的轉向。

普雷斯托阿納克斯為公元前445年斯巴達與雅典簽訂的《三十年和約》做了許多前期工作,被當時的斯巴達人及後來的諸多學者目為鴿派,他倡導斯巴達和雅典分別領導希臘世界陸地和海洋的兩極霸權體系。

由於斯巴達內部激烈的派別鬥爭,普雷斯托阿納克斯在《三十年和約》簽訂前夕被迫出走阿卡狄亞。在公元前425年,斯巴達戰場形勢急轉直下的情況下,普雷斯托阿納克斯此時回國就極有可能具有某種政治內涵,斯巴達人很有可能企圖利用他在雅典人心目中的鴿派形象與之達成和約,從而收回被俘的公民,並消除上述兩個基地對斯巴達社會的威脅。

原因3:公元前424年簽訂的《厄庇裡庫斯條約》規定波斯必須中止與斯巴達的談判。

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後,斯巴達為了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多次向波斯派出使團,企圖與波斯結盟,取得波斯的財政支持。

雅典獲悉斯巴達這一動向後,考慮到《卡裡阿斯和約》不能阻止波斯與斯巴達的接觸,遂決定派出使團與波斯談判締結新的條約。

公元前425年希臘軍事形勢風雲突變,斯巴達的勝利局面急轉直下,瀕於敗北,停止向波斯派出使團。同時,波斯剛剛經歷一場殘酷的王位之爭,大流士國王在血雨腥風中踐柞,尚需寬鬆的外部環境以鞏固其對帝國的統治,遂與雅典簽訂《厄庇裡庫斯條約》。條約規定雙方互不侵犯、不得支持對方的敵人等。

參考文獻:

劉洪采《希臘波斯關係研究》

何興民《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與海上同盟》

徐松岩《關於雅典同盟的幾個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