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誼兄弟虧損近11億 卡在去電影化?馮小剛鄭凱要賠8000萬

影視投資須謹慎。

近日,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誼兄弟”)發布2018年年報顯示,當年實現營業收入38.91億元,同比下降1.40%;實現歸母淨利潤虧損10.93億元,同比下降231.97%;歸母扣非淨利潤11.81億元,同比下降1001.40%。這是華誼兄弟自2009年A股上市以來歸母淨利潤首年虧損。華誼兄弟將虧損原因歸結為“重點電影項目的票房失利和商譽減值”。

華誼兄弟曾經是當仁不讓的電影業龍頭、“華語電影第一品牌”,巔峰時期創造了市值逼近800億的神話,如今卻跌下神壇,交出了上市以來最差的一份年度成績單。

主要因為商譽減值?

華誼兄弟在2018年投資的電影,除了《芳華》和《前任3:再見前任》共計產生約19億元票房之外,其余幾乎全軍覆沒。《遇見你真好》《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小偷家族》《江湖兒女》《胖子行動隊》《找到你》《雲南蟲谷》單片票房均未超過7億元,加總票房僅約15億元。

這對依然以“影視娛樂”為主要營業收入來源的華誼兄弟來說,的確不是個好消息。華誼兄弟2018年財報顯示,“影視娛樂”實現主營收入36.57億元,佔總營收的94%。 此外,“品牌授權及服務”營業收入為1.5億元,營收佔比為3.9%,較上年同期下降42.15%。“互聯網娛樂”營業收入為5260.6萬元,營收佔比為1.4%。

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兄弟財報顯示,2018年“影視娛樂”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8.39%,2018年華誼兄弟營收只是同比下降1.40%,按照下圖2006年到2018年的營收對比,2018年並不算華誼兄弟的營收的窪地。為何歸母淨利潤2017年能實現8.28億盈利,2018年卻虧損10.93億元?

財報中提到,2018年,華誼兄弟計提了約9.7億元的商譽減值,逼近2018年歸母淨利潤虧損金額10.93億元。

財報顯示,約9.73億元的商譽減值主要來自華誼兄弟此前投資的公司。其中,浙江常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常升”)減值約2.42億元,深圳市華宇訊科技有限公司減值約2.29億元,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陽美拉”)減值約3.02億元,GDC Tech BVI減值約2億元。

工商資料及華誼兄弟公告顯示,此次減值約2.42億元的浙江常升原為演員張國立公司,2013年5月注冊,2013年10月被華誼兄弟以2.52億元收購70%股份。

收購時,華誼並沒有直接在公告中披露浙江常升的營收和淨利潤情況。但公告稱,“交易是依據浙江常升 2013 年預計稅後淨利潤的 12 倍確定浙江常升的公司估值,即浙江常升在浙江華誼投資之前的估值按人民幣 3.6 億元計算”。按此計算,浙江常升當時價值為3000萬。該收購在當時引發媒體熱議,有報導稱,該收購實為36倍高溢價收購,浙江常升實際價值為1000萬元。

華誼兄弟在東方財富中的2018年財報說明中提到,“2018年播出劇集較少,多個優質儲備項目在開發製作過程中,未能於報告期內實現完片播出,收益預計將在以後年度體現。由霍爾果斯華誼兄弟浩瀚星空影視娛樂有限公司與浙江常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好久不見》於2018年3月26日在東方衛視、愛奇藝全國首播,騰訊視頻、優酷同步播出。同時,報告期內還參與了多部電視劇投資,主要包括《七月與安生》《邊境》《絕密者》《孤戰之生死營救》等。”

華誼兄弟財報中關於浙江常升商譽減值的說明為,“未來現金流量基於管理層對截至評估基準日已播出但未確認收益的電視劇項目相關收益確定,並採用17.30%的折現率。在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時使用的其他關鍵假設還有:假設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無重大變化,與資產組相關的業務所處地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無重大變化;假設有關利率、匯率、賦稅基準及稅率、政策性徵收費用、融資條件等不發生重大變化;假設無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及不可預見因素對資產組及其對應的經濟體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此次商譽減值金額最高、達到3.02億元的東陽美拉,情況與浙江常升類似。工商資料及華誼兄弟公告顯示,東陽美拉原為導演馮小剛持股99%,陸國強持股1%,2015年9月注冊,2015年11月被華誼兄弟以10.5億元收購70%股份。收購時,東陽美拉資產總額為1.36萬、負債總額1.91萬、所有者權益-0.55萬元。該收購同樣引發媒體高溢價收購質疑。

資料介紹稱,東陽美拉是一家影視傳媒公司,業務包括影視劇項目的投資、製作,影視劇本創作、策劃、交易等,已經儲備和開發的項目包括電影《手機2》、電影《念念不忘》《非誠勿擾3》《麗人行》、電視劇《12封告白信》及綜藝節目等。

根據華誼兄弟2018年年報,去年,東陽美拉營收1.4億元,淨利潤為6500萬元。華誼兄弟給出的東陽美拉商譽減值的說明與浙江常升類似。另外,根據此前的業績對賭協議,東陽美拉2018年淨利潤應不低於1.32億元,馮小剛需要向華誼兄弟繳納近7000萬元的“業績賠款”。

淨利潤未“達標”原因,或與崔永元事件有關。從2018年5月開始,崔永元揭露娛樂圈偷稅漏稅問題的一系列大動作,此後馮小剛的電影《手機2》徹底進入宣傳低谷期。2018年9月,網上甚至流傳起馮小剛、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及總經理王中磊被通緝的消息。

戰略失誤的結果?

在華誼兄弟2018年年報中,值得注意的另一件事情是,華誼兄弟佔股70%的另一家公司,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陽浩瀚”)的股東、演員鄭愷需要向華誼兄弟繳納近2000萬元的業績補償款。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10月,華誼兄弟以7.56億元收購東陽浩瀚70%股權時,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6位明星為東陽浩瀚股東。

近年來,華誼兄弟以入股形式與像浙江常升、東陽美拉、東陽浩瀚這樣的公司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合作關係。影視出品人趙雨(化名)向時間財經表示,華誼兄弟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與這些公司背後的導演、演員等形成捆綁合作。當年,那些公司剛成立,只是一個殼,就能被高價收購,華誼兄弟看中的就是公司背後的人。在這種高溢價收購明星持股公司的合作模式之下,華誼兄弟其實並不是很強勢。

公開資料顯示,華誼兄弟在2000年創建成立,是當時中國第一家專業的藝人經紀公司。鼎盛時期,華誼兄弟同時擁有李冰冰、范冰冰、周迅、黃曉明、鄧超等大牌明星的經紀約,憑借著當家的一眾大牌明星在中國娛樂圈坐擁半壁江山。截止2009年上市,華誼旗下還握有76位明星,一時風光無兩。

為何如今華誼兄弟在導演、演員等面前成為較為弱勢一方?趙雨稱,“華誼兄弟有段時間不務正業,人家(導演、演員等)不跟它玩了。”

2009 年,華誼兄弟定下“去電影化”戰略。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曾作出這樣的解釋:“去電影化,不是不拍電影,而是不能隻拍電影”。有解讀稱,“去電影化”戰略的最終目標是像迪士尼、福克斯等眾多好萊塢大電影公司一樣,從傳統的製片還有發行商的角色升級成為橫跨電影、電視、流行音樂、書籍出版、網絡遊戲、實景文化、互聯網等諸多文化領域的娛樂媒體集團。

時隔5年,2015年1月,北京商報發一則報導《華誼兄弟跌出電影市場前三》稱,“日前藝恩票房給出的智庫數據顯示,2014年民營影視公司發行國產片票房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光線傳媒、博納影業、樂視影業,而在2012年,2013年均為冠軍的華誼兄弟則意外跌出三甲,位列第四,電影票房收入隻佔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7%。”

2016年3月,中證網也報導稱,華誼兄弟“去電影化”,導致其徹底喪失電影行業老大地位。

中證網稱,華誼兄弟從2010年開始全面擴張,涉及經營模式、資本投資、IP經營、影院建設等方面。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初參控股公司數量為6家,到2016年3月,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00家左右。

在“去電影化”的過程中,隨著不斷淡出電影,華誼兄弟逐漸喪失了電影行業的老大地位。

上海交大管理學院教授李傑的研究案例顯示,華誼的電影發行份額在2014年發生了較大下跌。2012年和2013年,華誼的市場份額達10%、12.5%,僅次於中影和華夏兩大龍頭,遠超光線、博納等公司,但在2014年,華誼卻下跌至第八位,市場份額僅有2%,落後於光線、博納、萬達、樂視等公司。除了市場份額外,華誼兄弟用犧牲影視產業換來的市值也被同行超越。

“去電影化”的這些年,華誼兄弟還失去了演員、明星們的青睞。據報導,2010年左右,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周迅等人紛紛離開華誼兄弟自立門戶,2011年當家的葛優也離開華誼兄弟。2015年底,華誼兄弟停止“去電影化”戰略,重新聚焦電影戰略,手下已無幾員大將。

於是,華誼兄弟開始採用高溢價收購明星、演員、導演等人的公司的方式,試圖與他們形成新的綁定關係,挽回影視人才。這才有了2015年華誼兄弟高價收購東陽浩瀚和東陽美拉70%股權的事情。

但顯然,這種代價較高的捆綁合作方式,給華誼兄弟埋下了隱患,至少目前的情況來看,高額商譽減值帶來了華誼兄弟上市來首次高額虧損。而股民們將如何看待高額商譽減值,也是一個問題。部分股民在東方財富等處評論稱,認為華誼兄弟高溢價收購及高額商譽減值的做法,有“利益輸送”、故意減值嫌疑。(台灣時間財經 喬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