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哈佛新生46%是超級富二代:父母的水準,決定孩子的階層

前不久,哈佛大學對2021屆新生進行了一個背景調查,調查包括學術、生活及家庭情況。

超過一半新生參與了調查。

結果發布在The Harvard Crimson校報上。

其中兩組數據,想必大家和我一樣,看了也會深感震驚。

那就是,越來越多的哈佛學生,都來自精英家庭和富豪家庭。

近30%的新生,其父母或親戚,都曾是哈佛校友。

大家都知道,作為一所享譽全球的頂級學府,哈佛大學簡直是人才培養皿。

它培養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133位諾貝爾獎得主、18位菲爾茲獎得主、13位圖靈獎得主。

連輟學生也牛得一比,如馬克·祖克柏和比爾·蓋茨,一個創建了臉書,一個創建了微軟。

有數據統計過,哈佛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為146000刀,大多在政、商、科研領域大有作為。

畢業於哈佛的人,不說人中龍鳳,也不說天之驕子,但一定是不折不扣的精英。

而精英的成功,從來不止是令自己受益。他會讓整個家庭,都因他而正向發展。

這個家庭裡的孩子,會自然而然地模仿他,學習他,沿襲他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去成長。

因資本驚人,資源過人,見識又超人,哈佛校友的孩子被哈佛錄取的概率自然也非常高。

還有一組數據是關於2021屆哈佛新生的家庭經濟收入的。

據統計,新錄取的哈佛新生裡,46%來自超級富豪家庭,比例遠超去年的26.6%。

哈佛的錄取何其艱難。

今年它的錄取率僅為5.3%,創下了歷史新低。

可在這已錄取的人數當中,仍有近一半學生,都是超級富二代。

這說明,在更大的概率上,父母學歷越高,經濟能力越強,孩子的教育資源越好,成為精英的概率也直線提升。

所以我從前就說過,真正的教育,就是拚爹。

你自己是什麽人,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什麽人。

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也是一種天長日久的模仿,更是一種來自生靈魂深處的引領與被引領。

你擁有的優秀品質,不會隨著生命消失而消失,它會遺傳,會被繼承,會在你的子孫後代身上,一代代繼續下去。

大家可能覺得,這只是哈佛的特有現象。

不是的。

在我們國家,同樣存在這樣的概率。

2011年,《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報導稱,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

北大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3成落至1成。

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僅佔17%。

研究人員總結說:隨著高考競爭激烈程度的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績除了與考生本身努力有關之外,考生所擁有的社會資源、教育資源也至關重要。

而現在,隨著貧富差距正在加大,階層固化,馬太效應加強,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

清華大學有一位教社會學概論的教授,叫晉軍,每年都會對新生進行背景調查。

結果發現,相比全國而言,越來越多的清華學生來自富人家庭。

晉軍教授說,“家庭背景決定了學生接觸的資源、學習環境、眼界和見識......你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有了上述這些東西。”

晉軍教授的學生張小林,也曾在知乎上說:並不是努力就能上清華北大的。短期來看有運氣的影響因素,長期來看有家庭環境的影響。

“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會對他/她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決定你來到清華北大的,不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你的家庭環境。

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願意及能夠為教育付出的時間、金錢,你的眼界和視野,你能接觸到的一些資源的機會。”

這些規律,其實我們之前都猜到了,但少有人去面對,去分析。

2017年,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接受採訪,直言不諱地指出這隻房間裡的大象:

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很難考出來。

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他的父母是外交官,年紀非常小的時候,就已經周遊列國。

英語好到爆,眼界與見識,更是非同一般。

而父母對他的成長,也是極盡尊重。

他們會讓他成為自己。而不是控制他,辱罵他,毆打他。他們給他自由,也給他科學的引領。

試問,這種人家的孩子不成才,誰能成才?

因為深諳“教育就是拚爹”的真相,一些學校在招生時,會開始考驗父母的社會資本、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

去年的時候,上海有一場小升初的入學考試。

這場考試引發轟動。

因為它考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績。

還有家長的認知和智商。

也就是說,一些教育機構早已明白,孩子的成就與未來,與父母的智識息息相關。

父母太LOW,孩子的發展可能就受限。

父母有智慧,孩子差不到哪裡去。

今年《極限挑戰》的第四季中,節目組也用遊戲的方式,將這種教育資源的比拚,形象地再現於我們面前。

我們以為,教育是孩子自己的比拚。

不是的。

比拚在父母身上就已經開始。

節目組問了六個問題。

這六個問題,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往前走六步。沒有,那就站在原地。

1. 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2. 父母有沒有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

3. 父母是否支持你學特長,並且你還保持著一定水準?

4. 你有沒有出國旅行的經歷?

5. 父母有沒有承諾過你出國留學?

6. 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誇耀並炫耀你?

想必你也看出來了,這每一個問題,都在量化孩子們的教育資源。

它包括,父母的物質能力,認知水準,以及給予孩子的精神支持。

這些因素的權重越高,孩子的起點就越高。

但又有幾個底層父母,接受過高等教育,帶孩子經常出國旅行,為他請一對一外教,送孩子出國留學?

我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否定的。

於是,寒門子弟在一開始,就落於後人生的起跑線。

《中國青年報》報導過一個北大學生的案例。

他叫李林,來自底層農村。

在鎮上念小學、初中,在縣城上高中,高考後進入一所985高校,後來考入北大研究生。

他說:

在小學和初中階段,他的同學來自寒門的比例,佔98%。

高中同學中,寒門比例佔了50%左右。

而在985院校裡,出身寒門的學生隻佔到5%左右。

進入北大讀研後,寒門學子所佔的比例小於1%。

也就是說,隨著學校層級的升高,寒門貴子比例越來越小。

而且這些寒門貴子進入社會後,還會因外在原因和心理原因,落後於來自精英家庭的孩子。

看到這裡,許多父母一定會非常喪氣。

難道我們的孩子,只能和我們一樣呆在底層麽?難道沒有逆襲希望麽?

也有。

曾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給了所有底層父母一個巨大的希望。

心理學家找來100多名大學生。

把他們分成四類:

一類是來自富裕家庭的,高自尊的大學生;

二類是來自富裕家庭的,低自尊的大學生;

三類是來自貧困家庭的,高自尊的大學生;

四類是來自貧困家庭的,低自尊的大學生。

然後掃描他們的大腦結構,尤其是海馬體(大腦學習、記憶、壓力管理等多種功能的中樞)。

最後發現,來自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海馬體體積,平均值顯著小於那些富裕家庭的大學生。

但是,注意這個但是,貧窮家庭但高自尊的大學生,和富裕家庭高自尊大學生的海馬體體積平均值,沒有顯著的差別。

也就是說,如果物質匱乏,但是,父母給予的精神資源非常豐富,孩子一樣可以像高智商富二代一樣,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最近熱播的《爸媽學前班》裡,節目組也用一個形象的方式,對每個明星的家庭教育進行了量化。

比較開明的是,《爸媽學前班》並未強調他們的經濟資源與社會資源。

而是一直在詢問父母給予孩子的尊重、愛、理解、陪伴。

第一個問題是:在你小的時候,你的父母每晚都會給你們講睡前故事的人,請往前大走一步。

這個問題測試父母對教育的重視,陪伴時間的多少,陪伴品質的高低。

第二個問題是:在你小的時候,父母從來沒有在你面前,誇讚過別人家的孩子的,請往前大走一步。

這個問題測試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與認可。

第三個問題是:在你小的時候,父母從來沒有對你大吼大叫過的人,往前大走一步。

這個問題,測試父母的情商,和對孩子發自內心的呵護。

看完這三個問題,請你在內心回答:你有沒有做到?

是的,經濟上,我們比不上豪門。

但在教育上,認知上,情商上,格局上,你比得上嗎?

如果這兩點,我們都輸了,我想,上天給的爛牌,我們和孩子都很難用它打成人生贏家。

但如果你見識過人,我相信,貧困只是暫時的,你們一定能打破階層固化的魔咒,將命運,走成一道自由風景。

精英代際傳承,階層更加固化。

但資源的不公,上升管道的受限,不是你我能改變的。

我們有望改變的,是孩子的命運。

你一定要告訴孩子,生活的困苦,我們都能解決。但是,心靈一定不能受困。

也就是說,我們窮,只能窮物質。不能窮精神。

因為寒門難出貴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太怕窮。只想改善生活,而不是奢求改變世界。

但當你解決孩子的困窘,讓他自由追求目標,並盡你所能地,用大人的資源,為他一路扶持,提供幫助,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會被奇跡所祝福。

不信,你看——

貧窮如孟母,培養出了一代大儒。

被時代打壓的哲學教授王方,養育出了王小波。

還有朱元璋、奧巴馬、李嘉誠......都來自貧困家庭,但依然活出了大格局與大天氣。

所以,如果你想孩子成龍成鳳,那麽,你應該問問自己:

你是不是龍鳳?

或者說,你的內心有沒有一片夠廣闊的天空,能容納龍飛鳳舞,能承載風雨雷電,能夠任由孩子自由飛翔?

你不是,那麽,去修行,去奮鬥。

請相信,若你奮鬥不息,孩子必定默默效仿;

若你站在高處,孩子必定隨後就來。

而那時候,我們才會真正懂得,說教不是教育,控制不是“為他好”,你的言行才是楷模,你的支持才是孩子成長的營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