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噪音的房子最難賣了!這樣優化後會被客戶瘋搶

二、噪聲控制的方法

光線是直線傳播的,怕光的話拉個窗簾就可以解決。而聲音是無孔不入的,可以從縫隙、小孔中鑽進來,可以繞過障礙物繼續前進,還可以利用物體反射過來,總之不達到你的耳朵決不罷休。

建築物中的噪聲有空氣傳播和固體傳播兩種來源,通俗的稱為空氣聲和固體撞擊聲。空氣聲指室外的飛機聲、汽車聲、室內的說話聲、樂器聲等通過空氣傳播的噪聲。固體撞擊聲指樓上的跑跳聲、拖動家具的滑動聲、洗衣機震動聲、電梯運行聲等對樓板牆體的衝擊振動而發出的噪聲。噪聲控制就是針對這兩種噪聲展開的。

噪聲控制的方法簡單來講一是在源頭上減小噪聲,二是將噪聲反射或隔絕開,三是利用吸聲材料吸收噪聲,四是採用主動降噪技術。

三、建築設計各階段的噪聲控制措施

噪聲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規劃設計、景觀設計、單體建築的平面立面設計、結構構造、材料選擇以及減小設備的振動和噪聲等方面采取措施。

1.規劃選址

許多國家的調查研究表明,城市噪聲的70%來自交通噪聲(公路交通、鐵路、飛機、航運)。在我國,公路交通噪聲是城市環境噪聲的主要來源,許多城市調查後繪出的城市噪聲分布圖證明最高噪聲帶都分布在交通線上。絕大部分城市都未處理好沿街居住建築的防噪問題,至少20%的城市居民受交通噪聲的干擾。

在城市規劃時按照聲環境的發展情況進行合理的聲學分區,就可以從巨集觀上控制噪聲。如下圖,它決定了城市今後的發展方向。應盡量避免居民區與工業區和繁華商業區的混合,並避免鐵路穿越市區,航空港應遠離市區。如日本的東京,將主要的工廠集中在飛機場附近而遠離居民區,由於工業區內本身的噪聲較高,對來自飛機的干擾就感覺不明顯了。

當然受種種原因限制,住宅用地也可能被劃定在高噪聲區。只有新小區在拿地階段就注意到交通乾道、機場附近的噪聲風險,在設計開始便樹立防噪意識、貫徹防噪布局的原則,從外部防止交通噪聲的入侵,內部處理好各種噪聲源,才能控制住噪聲汙染。

2.景觀設計

巧妙的利用景觀的地形、圍牆、綠植,可實現較好的降噪效果。

(1) 利用地形降噪

大地對聲波具有反射作用,通過景觀地形起伏,控制聲波反射方向,可實現一定程度的降噪。

例如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建成之初,周圍社區飽受噪聲之苦。後來通過研究,將機場附近區域改造成山脊和溝壑,使傳到周圍社區的噪聲降低了一半。這個設計包括150個山脊,每個大約10英尺高、36英尺寬,周圍是小溝壑。

(2) 利用圍牆充當聲屏障降噪

聲屏障是交通領域常用的降噪手段。聲屏障利用了聲波的反射原理。當光線受到障礙物遮擋時,在其後面形成一個黑暗的區域,或稱陰影區。聲音的傳播與光線類似,在障礙物後面形成一個聲音的“聲影區”,在此區域內聲音有明顯的減小,一般情況下噪聲能降低 5~10分貝。

小區的圍牆天然地可以起到聲屏障的作用。通過聲學和景觀設計,除了滿足聲學上的要求外,還可以取得較好的視覺效果。

下圖為某鐵路沿線小區,按聲學設計聲屏障高度需要9米,為了降低壓迫感,採用了在圍牆頂部加裝鋼化玻璃的解決方案。

圍牆面向小區的一側設定了攀岩區,或附加上鐵絲網,用以種植爬牆類植物,巧妙的將聲屏障隱沒於遊樂設施和綠化中。

(3) 利用綠化植被降噪

國內外大量學者開展了利用植被降噪的研究。一般認為,植被的吸聲作用是綜合性的,當聲波入射到植被叢中時,高頻範圍內的聲能被樹葉和樹乾吸收;中頻範圍內的聲能則通過植物枝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而衰減;低頻範圍內的聲能則通過土壤的吸收和地被植物的反射而衰減。

根據相關資料和對不同綠地植物群落減噪效果的比較測定,綠地植物群落的樹種組成、結構、年齡、寬度等對減噪效果影響明顯。如綠籬+喬灌木+地被的植物配置方式以喬、灌、草多樣性植物組成,結構層次多,結構緊密,綠地內沒有比較空曠的太空,對噪聲的反射和吸收能力高。這類群落組成的綠帶,10米寬時降噪水準多在 6~9分貝左右。綠帶寬度對綠地降噪能力影響明顯,但綠帶降噪水準與寬度不是嚴格的線形關係。一般來說,寬度達到 15~20m 的綠帶具有較好減噪效果。樹種間的差異對降噪效果的影響也非常明顯,通過實驗發現葉片面積較大、寬度較大且質地厚的闊葉植物對噪聲的衰減作用最強。

3.建築布局

由於建築物對聲波有反射作用,好的建築布局會將大部分噪聲反射出去,為小區內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相反,不好的建築布局會使噪聲在小區內反覆反射疊加,加劇噪聲汙染。

所以,新建小區臨近交通乾線、鐵路線時,宜將對噪聲不敏感的建築物(如商業、娛樂、物業配套等)作為聲屏障,排列在小區外圍;對日照不敏感的地區,宜將外圍建築作為聲屏障平行於街道布置並加強其隔聲措施。經過聲學設計的建築布局,可為小區內部創造一個低噪聲環境。

小區內部的行車、人員活動同樣是比較主要的噪聲源。成本允許的條件下應盡量實現人車分流、地下停車。建築布局必須考慮到太空環境的動靜結合,將相對嘈雜的活動場地遠離住宅樓,合理的分布健身和運動場所,同時要充分利用植物降噪的原理,達到更大的降噪效果。

4.建築平面設計

合理的單體建築平面布局會使噪聲汙染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其布置形式應遵循下列原則:

(1)靠噪聲的一面布置走道、廚房、洗衣房或其它一些不怕噪聲的房間,對噪聲敏感的房間如臥室、工作或學習室等用房布置在安靜的一面。根據實測案例,當臥室背向噪聲一側時,其室內噪聲低於面向噪聲一側的臥室大約20分貝。

(2)沿街的一側設定陽台,連通的陽台更好。外廊在高層建築中較多,是有利於防噪的。

(3) 封閉陽台等於又加了一層窗,能降噪 l0分貝左右。

例如,在俄羅列寧格勒的49號街坊內有一幢防噪住宅,層數為 13 層,是按照實驗性設計方案建造的。隻把三居室的廚房和公用住房以及走廊、樓梯、電梯間、公共用房布置到朝向主乾道的一面。所有的臥室以及一居室、兩居室的全部房間都朝向街坊的內部太空。這幢樓房本身長度為 345 米,它對整個街坊起了防噪作用。住宅樓內側採用的是裝有三層專門防噪玻璃,並經過了實驗檢驗。

國內有學者以深圳典型高層住宅為例,分析了建築朝向與路線夾角對噪聲的影響。

結果顯示當住宅與路線呈平行,住宅臨街一側直接面向噪聲的接觸面最大;當住宅與路線成45°夾角時,住宅整體受噪聲影響最小。

同時依據噪聲分布給出了戶型調整建議,減小主要房間受噪聲的影響程度。例如將主臥與次臥調換,將主臥室設定於噪聲較小的區域內。

5.建築立面設計

人們常常認為樓層越高就會離路線越遠,噪音應該越小。而事實上,在隔牆、植被的聲屏障作用下,底層並不是噪聲最大的地方。下圖是不同建築朝向時,立面各高度的噪聲分布情況,表明高層建築的6~15層一般是噪聲最大的樓層。

立面開窗的設計對噪聲影響也起到關鍵作用,建築應盡量減少正對路線一側牆面上的可開啟窗以減小室內噪聲。採用通風隔聲窗也是不錯的選擇。

高層住宅合理的陽台設計對降噪有明顯作用,具有對外界環境和噪聲的緩衝和過渡作用。陽台對噪聲傳播的影響是複雜的。陽台底板和欄板可以阻擋噪聲傳入室內,起到聲屏障的作用;而陽台頂板可將噪聲反射至室內,起到增大噪聲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若陽台設定鏤空欄杆而不設定欄板,室內會受到直達噪聲和陽台頂板反射噪聲的雙重影響,噪音水準反而比不設陽台還要大。

陽台設定實體欄板後,噪聲的主要來源是陽台頂板的一次反射聲。適當提高欄板高度、在陽台頂板上布置吸聲材料等措施都可以提高陽台的降噪作用。

6.建築樓板隔聲

樓板的隔聲包括對空氣和撞擊聲兩種聲的隔絕性能。一般來說,達到樓板的空氣隔聲標準不難,如住宅中常用的120mm厚鋼筋混凝土加裝修層空氣聲隔聲量在48~50分貝,再加上其他構造措施,基本能滿足空氣聲隔聲要求。但鋼筋混凝土樓板對撞擊聲的隔絕聲卻很差,聲音在樓板中傳遞時,衰減很小,厚度100mm、120mm厚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計權標準化撞擊聲壓級都在80分貝以上,均不能滿足規範對住宅分戶樓板撞擊聲隔聲要求。所以樓板的隔聲更多的是針對於撞擊聲進行隔絕的。

樓板主要是由面層、墊層、結構層等組成。樓板的隔聲構造原理也是圍繞樓板的各個組成而進行,目前隔聲構造主要有三種:彈性面層、彈性墊層及彈性吊頂棚。

(1) 採用鋪設彈性樓面層的做法

即在住宅樓面上鋪設富有彈性的飾面材料,減小撞擊樓面時所產生的聲能,減弱樓板的振動,如鋪設地毯、實木或塑料地面等。採用彈性面層的樓板,撞擊聲改善量可達15~30分貝,具有一定的隔聲效果,但面層材料對隔聲量影響較大。

在工程中採用彈性面層構造處理隔聲時,措施構造簡單,只需要在主體工程結束後,裝修樓面時鋪設彈性材料的面層即可滿足一定的降噪要求,因此是採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彈性面層對摩擦樓面的隔聲最為明顯,比如地面與鞋底產生的步履音、推挪桌、椅聲等,但對較大的樓板撞擊而引起樓板共振的噪音隔聲效果較差。另外,彈性地面通常為多孔或纖維材料,其隔熱的能力也較好,用於低溫地面輻射采暖方式的住宅時,會阻礙地暖熱量的傳遞,影響室內溫度。所以採用此隔聲構造時,應視采暖方式而選用。

(2) 採用浮築式樓板的做法

浮築式樓板隔聲構造是在樓面與結構板之間鋪設由片狀、條狀或塊狀的松散彈性材料構成的墊層,上面再澆保護層,形成浮築式樓板,這種構造是通過一定厚度的彈性組織來減弱由樓板傳來的固體聲能。

近幾年,從國內外工程實踐來看,浮築式樓板是解決隔音問題的最佳方案。其一、鋪設的彈性墊將樓板構造隔離為上下兩部分,可以有效的阻止噪音在固體中連續傳遞,大大緩解了固體傳聲。其二、加鋪的彈性墊層較好的減緩撞擊聲引起的樓板共振,高效吸收了聲能。根據清華大學建築物理實驗室檢測結論,鋪設彈性隔聲墊的樓板比混凝土樓板的撞擊聲隔聲量可改善達15~35分貝(與隔聲墊的材料有關)。

浮築式樓板施工時應注意,隔聲墊鋪到與四周牆面結合的陰角處要沿牆面向上卷起,即在地面與牆面形成垂直彈性層,高度以保證被壓入混凝土保護層為準,並用建築密封膏密封做收頭處理。其目的是要避免樓板上下部分通過牆體形成剛性連接,防止形成“聲橋”,避免撞擊聲沿著樓板、梁、牆和基礎等系統傳透各個房間。另外應注意墊層中的各種管道應用橡膠套管或用毛氈處理,避免浮築層與結構板產生剛性聯通。

浮築樓板結合材料和施工要求,增加了一定的建造成本,如果整體建築使用的話,增加在50~100元/㎡。

(3) 採用隔聲吊頂的做法

隔聲吊頂構造應注意:其一、吊頂層必須是封閉的,並且要密封處理好頂棚縫隙。其二、頂棚整體與結構板應該採用非剛性連接,避免形成“聲橋”,所以要採用彈性吊鉤。此外,棚內可鋪玻璃棉、岩棉等吸聲材料,提高隔聲效果。

採用吸聲吊頂棚構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使用隔聲頂棚後會降低房間淨高,需考慮住宅層高的要求,隔聲頂棚較適合於層高不小於3.0米的住宅使用。

其次,隔聲吊頂的施工複雜、造價高。一般為了能夠達到改善樓板隔音效果,造價一般不會低於300元/㎡,效果好的甚至會超過近1000元/㎡, 這樣的成本對於一般的住戶難以接受。

再次,隔音效果不顯著。吊頂層的設定雖然為樓板增加了一個隔音層,阻止噪聲通過樓板下傳,但是噪聲還會通過四周剛性連接的牆體、框架繞過吊頂傳到樓下。上述原因導致吊頂棚吸收的構造措施較少採用,還需驗證其在住宅中的可推廣性。

7.建築牆體隔聲

對於單層均勻密實牆體來說,隔聲量與牆體部門面積的重量(面密度)成正比。隨著高層住宅大量出現,其維護結構大量採用輕質建材,因此需格外注重隔牆的隔聲效果。

(1) 外牆

目前常用的住宅外牆材料主要有兩大類,它們的隔聲狀況大體如下:

1) 混凝土牆

200mm以上厚度的現澆實心鋼筋混凝土牆的隔聲量與240mm厚粘土磚牆的隔聲量接近。150~180mm厚混凝土牆的隔聲量約為47~48分貝。但面密度200kg/㎡的鋼筋混凝土多孔板,隔聲量在45分貝以下。

2) 砌塊牆

常用砌塊主要有陶粒、粉煤灰、爐渣、砂石等混凝土空心和實心砌塊,以及石膏、矽酸鈣等砌塊。砌塊牆的隔聲量隨著牆體的重量厚度的不同而不同。面密度大的,其隔聲性能較高,反之則較低。頁岩多孔磚是一種新型材料,它的密度接近粘土磚,具有較好的隔聲性能在住宅中應用於外牆和分戶牆,使用效果很好,且施工相對簡單,是較好的選擇。

(2) 內隔牆

目前我國大量使用的輕質隔牆隔聲性能較差,單層牆的隔聲量滿足不了分戶牆的最低隔聲要求,僅能用於套內隔牆。當採用輕質隔牆作為分戶牆時,可採用以下兩種方式滿足隔聲要求:

1) 雙牆+空氣間層

輕質隔牆採用雙層牆構造,並在兩層牆之間留一定空氣層間隙,由於空氣層的彈性層作用,可使總牆體的隔聲量增加。

2) 雙牆+吸聲材料

輕質隔牆採用雙層牆構造,在雙層牆的空氣層中放置岩棉和玻璃棉等吸聲性能都比較好的吸聲材料,可以提高雙層牆的隔聲量。並且吸聲材料的厚度愈大、吸聲材料的吸聲性能愈好,隔聲量的提高也就愈顯著。

8.建築內部噪聲源控制

(1) 通風系統噪聲控制

冷氣機、通風系統的噪聲源主要有兩部分:一是風機的噪聲,二是空氣運動產生的噪聲。降低通風系統的噪聲的措施主要包括:

1)採用減振、隔聲和消聲措施

風機安裝在減振器或彈性墊片上,對管道支架、吊架、托架等進行隔振處理。在風機和進風、回風管路上裝消聲器,在噪聲要求嚴格的房間進風管上消聲器或消聲軟管。風管表面敷設阻尼消振材料。

2)降低系統風速

降低風管內空氣流速有利於減少風管內空氣動力噪聲。風管主管流速設計低於13m/s,噪聲可被較好控制。

3)優化風管設計

在層高允許的條件下,盡量採用圓截面風管。在相同流量條件下,矩形風管比圓風管噪聲高20~30分貝。對風管的接頭、彎頭盡量做成流線型、漸變型或設定導流葉片。風機出口最好有長度為出口邊長1.5~2.5倍的直管段,以避免渦流。如果太空受限,出口管的轉彎方向應順著風機葉輪轉動的方向,或在彎管中設導流葉片。

4)採用低噪聲風機

(2) 給排水系統噪聲控制

給排水系統主要噪聲源是水泵噪聲、閥門噪聲和流體噪聲。其中,水泵噪聲為主要噪聲源,閥門噪聲和流體噪聲只在特定的情況下影響周圍的環境。

針對給排水系統噪聲通常採用的解決方案是:在設備底部安裝隔振裝置;管道採用柔性接管;並對管道支架、吊架、托架等進行隔振處理。

(3) 電梯噪聲控制

電梯噪聲主要包括電梯運行中各部件產生的機械噪聲和轎廂高速運行產生的空氣流動噪聲。

電梯井和機房周圍採用隔聲牆板,電梯機械下加裝減振裝置都是常用的電梯降噪措施。

為避免電梯安裝後產生氣動噪聲,需在設計階段核算和評估井道尺寸與選定電梯的匹配情況,確保轎廂與井道壁見留有合適的間隙距離,以及根據井道通風面積要求,預留好井道通風井。

9.主動降噪技術

主動降噪功能就是通過降噪系統產生與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聲波,將噪音中和,從而實現降噪的效果。這一技術實際上是“以毒攻毒”。

主動降噪在汽車中運用較早,例如2013年一季度在國內上市的凱迪拉克XTS豪華轎車,其BOSE 5.1環繞聲高級音響系統具備主動降噪靜音系統,用車內麥克風采集噪音樣本,經系統分析處理之後,由車載音響的揚聲器播放相反的音頻,以抵消噪音波,營造更安靜的車內氛圍。

現在主動降噪技術已逐步應用於建築領域。美國一支名為Celestial Tribe的創業團隊開發出了一款可以將噪音分解並吸收的神器—Muzo,這是可以吸附在任何光滑壁面上的消音器,你只需要像下面這樣按一下Muzo即可大大降低噪音。

Muzo 的內部有一個音頻感知器還有一個頻率干擾器,當噪音來襲時,Muzo 首先會感知外界噪音的波形組成,然後會產生一種反向的干擾波形,這樣兩種相反的波形重疊後就會完全抵消。

四、結語

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意味著健康住宅必然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健康住宅對噪聲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單純依靠某一方面進行降噪或控制,並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必須對降噪技術進行綜合設計,將其作為一系統工程來考慮。設計人員應以人為本,將降噪思想貫穿於設計始終,努力為人民提供安靜、和諧、安居樂業的生活家園。同時,健康住宅聲環境的改善是綜合性的,不僅包含降噪技術,還關係到土地開發、城市規劃、政策法規、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來源:遠洋設計匯(ID:Sinooceanland-Design),本文已獲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