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巨變”之前,我去探訪了格力電器!

在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連番走訪中,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面對厚樸投資的瘋狂示愛,格力電器(000651.SZ)選擇了漠視,絲毫沒有顧忌沸騰了十餘天的市場。

曾經高調、直率的董明珠也久不在公開場合亮相。她最近一次公開發言還是在3月26日-29日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上。

平靜背後,卻處處透露著謎團。

所有人都在關心一個問題——誰將入主格力?

但無人回應。在靴子正式落地之前,一系列的猜想變得毫無意義。

阿里、富士康、蘇寧、京東、厚樸……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角色加入“猜想”。畢竟,作為A股首屈一指的大藍籌,格力相當吸引人。

市值3200億,穩居深市前五;營收超兩千億,淨利潤達260億,位列深市第一,盈利額超過了96%的創業板公司總市值;上市以來累計分紅20次,現金份額總額454.02億元,分紅率高達36.87%……

誠如厚樸投資所言,“格力(電器)是一家好企業”。

冷對“碰瓷”

身處漩渦中心的格力電器,卻是最淡定的。

“從沒關注過(厚樸投資)這家所謂的機構”“不了解股東籌劃進展”這是格力電器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給出的回應。

即便是公司的高層,也對“易主”之事三緘其口。

格力電器董秘望靖東不止一次在電話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該披露的我們已經披露了,不清楚厚樸投資。”

“母弱子強”早已成為格力最廣為人知的注腳,管理層真的會袖手旁觀嗎?

珠海市城區內,隨處都可以看到印著格力字樣的銀隆新能源公車,格力電器,是當地人最引以為豪的品牌之一。

“明星企業”“納稅大戶”“優質國企”、“鐵娘子董明珠”,是每一個在珠海生活的人想到格力,必然聯想到的詞匯。

不過,格力電器或將“易主”、摘掉國企的帽子,對於一些忙碌於基層崗位的當地人來說,似乎還有些遙遠。

“格力的大股東就是政府(部門),易主?不太可能吧?”在珠海開了五六年計程車的黃師傅說道。

幾乎每一個珠海人都清楚格力電器與國資委密不可分的關係。

上市23年時間裡,從朱江洪到董明珠,從股權分置改革到引進核心經銷商,從周少強落選到推翻銀隆收購案,格力管理層、政府與中小股東磕磕碰碰二十載,早已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國資力量的退出,意味著這種穩態即將被打破。

4月10日的香洲區金雞西路6號,和往常沒有什麽不一樣,格力電器總部園外奔走的員工、進園拜訪的合作商、馬路對面逗孩子的老人、印著董小姐和格力冰箱的新能源車……一切元素都是和諧而穩定的。

但在員工的談資中,卻多了一個話題——格力電器的股票,以及還未現身的神秘“接盤方”。

“怎麽可能不知道(大股東要轉讓股權),新聞都滿天飛了,不過還沒有涉及我們員工層面”;

“今天又漲停了,我身邊就有同事買了公司的股票,現在都賺好多了”;“看新聞是說,現在還處於公開征集階段,方案還沒出,具體誰接盤也沒定”……來來往往,議論的聲音不絕於耳。

作為上市公司員工,議論自家股票並不稀奇,但對於身處輿論中心的格力來說,股市動蕩幾乎成為全民“狂歡”,即便是從不炒股的門衛,也被來往同事的對話所吸引。

4月9日、4月10日,格力電器連續漲停。

其在公告中表明,大股東格力集團擬公開征集受讓方,協議轉讓15%的股權,公司控制權、實控人或將變動。保留的3.22%的股權,正好夠格力集團提名董事候選人。

龍虎榜數據顯示,4月10日,深股通成為最大買入席位,當日合計買入22.87億元,兩大機構席位合計賣出26.51億元。

當日,在證券時報的報導中,厚樸投資公開“示愛”格力——“我們是有興趣的”。

然而格力電器對此無動於衷,證券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回應稱:“我們從來沒有關注過(厚樸投資)這家所謂的投資機構,股權轉讓主要采取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模式,具體是什麽樣的團體接盤都是股東方來籌劃,我們不清楚。”

冷漠的語調中,厚樸投資似是一個“碰瓷者”,“啾”地一下撞倒在格力電器改革的轟鳴車輪前。

4月11日、12日,格力電器的股價隨著深圳突如其來的暴雨一起降溫,兩日合計跌4.54%。

弱勢集團

故事的另一個主角,也靜默如斯。

4月10、11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多次致電格力集團總裁周樂偉,並向其發送留言,他均沒有回應。

11日,記者隻身探訪了距離珠海市國資委不到2公里遠的格力集團。

聳立著的格力集團大樓沉穩而大氣,被精心修剪的草坪和樹木環繞。

大樓合計六層,格力集團佔據了頂樓兩層,珠海市建築設計院、珠海市慈善總會、格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格裡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興格公司分別佔據了剩下四層樓。

來來往往的訪客不斷,但探訪格力集團的寥寥無幾。

當記者到達格力集團時,前台在與周樂偉秘書通話過程中說道“現在太敏感了是嗎?”隨後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這個常年夾在格力電器與珠海市國資委之間的大股東,在格力電器內部的“存在感”日漸式微。

不僅持股比例從上市之初的55.35%稀釋到18.22%,名義上有四個董事會提名名額,但其中有兩席已經固定提供給格力電器的元老董明珠和黃輝,另外兩個席位則命運多舛。

早前,2012年,格力集團曾試圖“挑戰”管理層,提名了時任格力集團總裁、原珠海市國資委副主任的周少強,最終慘遭中小股東和管理層聯手淘汰出局。

三年之後,格力集團在2015年的換屆大會上態度不再強硬,提名的另兩位董事孟祥凱、葉志雄,前者時任中航工業、中航重機董事長,後者雖曾在2006年擔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但彼時已在珠海城建集團扎根多年,時任珠海城建集團董事長。

最近的一次換屆更加暗潮湧動,2018年的換屆大會出乎意料地延期到了2019年年初,原因是“提名工作仍在進行中”。

在正式提名時,格力集團的舉動再次讓市場唏噓,其提名的四名董事會人選中,董明珠、黃輝、望靖東均是格力電器內部兢兢業業十餘年的管理層核心。

另一名董事張偉,雖然名義上任格力集團常務副總裁,但1999年開始就在格力電器摸爬滾打,曾任格力電器管路分廠、物資供應部、外協外購質量管理部、企業管理部負責人。

格力集團是在何時被消磨了棱角的,暫時還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董明珠為核心的管理團隊,早已將格力電器的主導權牢牢握在手中,三者之間的“共生”關係也在妥協與進擊當中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然而,隨著格力集團退出實控人地位,下一個“繼任者”是否還能再由管理層“聽之任之”,或者“硬碰硬”謀求更多的話語權?這個問題成為籠罩在格力電器之上的陰雲。

猶記得被上海國資拱手讓出“控制權”的上海家化(600315.SH),時至今日再也無緣曾經的榮光;顧雛軍與科龍、美菱“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仍佔據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

董明珠與眾多的A股投資者,該如何面對沒有格力集團的格力電器?

4月10日,一名格力電器的潛在合作商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我們知道公司股權可能變動,但是目前還看不到有任何信息表示會影響到合作。”

全民等待

作為珠海最有名的國企,格力電器的股權轉讓風波,珠海市國資委自然不會缺席。

11日,珠海市國資委一名人士便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格力的股權轉讓是大事”。

但另一名改革重組科的人士則指出,當前還尚在早期階段:“所有的東西剛剛才公告,我們主要是辦手續,就是審批程序,還沒到我們這一步。”

事實上,此次股權轉讓行為,在如今的市場,早已不僅由國資機構的主觀轉讓意願決定,它正逐漸演變成了管理層、國資與外部投資者各方的重要博弈。

控制權的去向,不僅關乎董明珠管理層是否能繼續穩居主導權,更決定著格力電器未來的命運走向。

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外來投資者、格力管理層,任何一方獨大,對格力電器都是“威脅”。

畢竟,2016年讓中小股東與董明珠劍拔弩張的 “銀隆收購議案”還歷歷在目,如果不是中小股東的激烈抵抗,格力電器或將被卷入銀隆新能源巨大的資金鏈黑洞。

4月11日,當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到達銀隆新能源大股東銀隆集團的辦公所在地時,這裡已經大門緊閉、人去樓空。

附近執勤的保安告訴記者,這棟辦公樓已經空置長達半年之久,早沒人上班。

2017年,銀隆新能源業績大降67.94%,還與格力電器之間存在著19.4億元的關聯交易,這些資金中,相當一部分是應收账款。根據格力電器2018年半年報顯示,格力對銀隆的應收账款高達10.45億元,計提壞账準備6614.11萬元。

此外,纏繞著銀隆新能源的,還有大量裁員、停工、拖欠貨款等“醜聞”。

2015年1月,董明珠又公開喊話要做手機,但截至2018年上半年,手機業務仍不見起色,至今沒能在格力眾多業務板塊中佔得一席,格力官方商城的格力3代手機上線39天僅賣出24台。

這兩場被市場視為“並不成功”的投資,讓不少業內人士擔心,如果最終董明珠及其“潛在一致行動人”京海擔保獲得了15%的轉讓股權,中小投資者是否還有力量在重要決策中“力挽狂瀾”?格力會徹底淪為董的“一言堂”嗎?

另一邊,各方外來者也已“虎視眈眈”,態度曖昧的富士康對是否參與收購一事“不否認,不表態”,抱有一腔“熱忱”的厚樸投資遭遇格力漠視,最有潛力的角逐者阿里巴巴 “對市場傳言不予置評”……隻留下默默腦補的市場人士“吵翻了天”。

或否認或曖昧或熱情的“潛在”入場者、各自沉默卻又疏離的上市公司與大股東,尚未等來執行的珠海市國資委,構成了風雲巨變之前,格力最為完整的圖景。

可以肯定的是,“形態各異”的參與者,都指向了一個事實——這場角力還遠未達到三方滿意的局面。

以上內容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楊坪,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及主張,僅供交流學習之用,感謝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