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養生防病理念:消積祛其邪,邪去正自復

如嬰幼兒非母乳餵養,或乳品不足,餵養不當,饑飽失宜,風寒外襲,生冷雜投,以及失治、誤治、過用抗菌消炎等,損傷脾胃,納運失司,而致嘔吐、飽脹、腹瀉等消化道疾病發生。

初時較輕,僅消化不良而成厭食症;復因乳食所傷,脾虛難消,停聚中脘,氣滯血瘀而成積滯;積久不消,遷延失治、誤治,常由積滯化熱而反覆發熱、咽痛、吐瀉,輒以抗菌消炎,更傷脾胃,陰火上乘:邪火伏於胃,則食多而瘦、口臭、咽痛、便秘;或肺胃陰傷,則納呆食少,反覆纏綿,氣液耗傷,終成疳積。

以上三者,名異源同,互為因果,因脾虛而厭食,因失運而積滯,因氣液耗傷而成疳積。病情逐步加重,重創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必然造成兒童營養缺乏症。如能及早糾治偏食、擇食、厭食,保持合理均衡的膳食結構,重視調理脾胃,保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就可避免厭食、積滯、疳積之症發生髮展,達到防治小兒營養缺乏症、諸脾胃病的發生的目的。

消,即消食、化積,調暢氣機,令邪去正安,以復胃腸功能。嬰幼兒脾胃虛弱,易虛易實,餵養不當,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致使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紊亂,極易發生厭食、積滯、疳積等胃腸消化性病變。

蓋胃腸屬腑,瀉而不藏,以通為用,以瀉為補。故根據不同病情,選用消積、導滯、化疳、通腑、泄下,攻邪為法,視病情輕重而權衡變通,令邪去正復,納運復常。厭食初期輕者,可服健胃消食片,重者服「新曲片」(神曲加蒼朮、白朮、枳殼、藿梗、蘇梗、雞內金、砂仁、良薑、山楂、三棱、莪術,發酵而成,加輔料軋片),以醒脾開胃、消食化積,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和免疫力。

若食積不化,氣滯血瘀,形成積滯而見厭食、飽脹、胃痛、吐瀉、流涎、口臭、盜汗、低熱、伏臥不安等症。可用消積散、疳積消顆粒,以消積化滯,令腑氣通暢,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即可恢復;若積滯胃脘,化火成毒,陽明熱盛而見嘔吐、口渴、口粘、口臭、口瘡、咽喉腫痛、高熱、大便秘結者,急則治標,先服湯劑(大黃、枳實、炒卜子、檳榔、牽牛子、連翹、公英、丹皮、赤芍、黃連、梔子等)以消積導滯、通腑泄熱、益陰排毒,積去熱退,繼服養陰益胃,用沙參麥冬湯和疳積消顆粒,以資鞏固。

若積久不消,化熱傷陰,出現面黃肌瘦、惟腹獨大,發枯成綹,低熱盜汗,疳積已成者,此久病正虛,治當從緩,慢病微葯,徐徐消補,不求速效,但求緩功,「疳積消顆粒」尚較妥切,功能消積化疳、益胃養陰,既增食慾,又促吸收,補鋅增鈣,有利康復。正謂「邪去正自復。」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