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漢日夜》同行篇:一線主創的《兩地書》回信


1905電影網專稿 “你好嗎?你在哪?看不見、聽不見你的我,忐忑牽掛……”2020年2月1日,這段武漢籍電影人朱一龍的鄉音獨白,開啟了由他與電影人李現及音樂人常石磊、豆豆共同演繹的抗疫公益歌曲《武漢,你好嗎》,更作為《今日影評》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特別節目《兩地書》的引子,伴隨20封寄往武漢的書信,為當時身處抗疫一線的湖北人民帶去破除寒冬的溫暖。



時隔近一年,“你好嗎”的問候也得到了來自恢復往日繁華的武漢的回應。在歌曲《你真好》中,電影人周迅這樣唱道:你真好,你真好,太多的我也做不到,為你,我要過得更好……



如是一首滿懷溫情與力量的歌曲,是1月22日即將全國公映的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的主題曲。唱哭全網的旋律背後,《武漢日夜》中最為真實的影像,正是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回信。


1月12日,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的兩位主創——來自湖北衛視的導演譚海燕與宋一鳴走進電影頻道《今日影評》節目現場,為你我揭秘用鏡頭寫就這封“回信”的點點滴滴。



武漢封城當天,湖北衛視緊急成立了抗疫紀錄片12人拍攝小組。就在那一天,由譚海燕牽頭的首支小分隊就率先進入武漢協和東西湖醫院。一周之後,第二支小分隊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到了二月中旬,由宋一鳴帶領的第三支小分隊也進入了雷神山醫院。



據宋一鳴回憶,初到武漢的他,完全依靠譚海燕前期探索出的經驗在拍攝。而對於“先行者”譚海燕和她的團隊而言,一切也都從無從規劃的無序狀態中開啟。與“正常”的紀錄片拍攝不同,譚海燕熟稔的認識、熟悉採訪對象並使其忘記鏡頭存在的路數,在這特殊的醫院環境中完全行不通。


“我的這個設備拿進去,一張卡,一塊電池都是用保鮮膜包起來的,只能拍一個多小時,所以我進去就得開機,得珍惜(拍攝對象),每一個都得拍。”



身處新冠肺炎病痛中,很多採訪對象都拒絕了他們的拍攝。但比之更令這些編導們痛心的,卻往往是“拍著拍著人就沒了”。


“能夠跟下來的(被拍攝者),其實並不太多。”至今令譚海燕難忘的,是出現在《武漢日夜》中一個叫李超的年輕人。“他當時一個人在病房裡面,什麽情況下都在笑。”


熟識後,李超向譚海燕求助,想聯繫到身在火神山醫院的媽媽和奶奶。可就在那天晚上,一則由李超妻子打來的電話宣告了兩位老人的離世。“我每天就帶著這種心理負擔,去病房去面對他,卻不能夠告訴他。”



帶著“負疚感”,譚海燕幫助李超聯繫到了身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他的父親。“當時他爸爸是整個ICU裡狀況最好的。”可就在一周後,她在同事跟拍120運送遺體的素材中看到了李超爸爸的名字。


“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自己就崩潰了,”在去往李超所在隔離點的路上,譚海燕號啕大哭,直到見到李超時仍覺言語的無力,“一方面(拍攝)他是我的工作,有的問題必須得問,另外一方面,從個人情感上面來說,我覺得自己特別殘酷,其實我自己的內心是對抗的。”


“在拍攝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的鏡頭對著別人,是對別人的一種不尊重。”有著同款困惑的宋一鳴,在一眾哀傷之外,卻更願意記得令生命頑強延續的美好。



在他的鏡頭下,一位住進金銀潭一個多月的七旬爺爺給了他最大觸動。“有一天進去之後,發現他的枕頭邊多了一個收音機,裡面是他的小孫子的錄音,當時他那個狀況是不樂觀的,我們想著能拍多少天就拍多少天,結果最後爺爺挺過來了,”淚水濕潤了他的眼角,“可能那個收音機對他的作用也挺大的。”


儘管已不願再陷入回憶,可當抗拒重溫自己拍攝影像的宋一鳴看完《武漢日夜》全片後,還是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感動。“我覺得武漢好偉大,武漢人好了不起,這裡面的平凡人都好了不起。”


用生活細節碎片勾勒真實武漢的《武漢日夜》,帶著導演曹金玲不煽情卻令情感自然流淌的創作思路。


“作為一個記錄者,我特別感謝曹金玲導演,因為記錄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遺忘,它是具有一定殘酷性的,”譚海燕坦言,《武漢日夜》的成片平緩而溫和,在無配音推進及細節素材選擇的手法上給了她很大啟迪,“她沒有去選擇推動故事情節,全部是選擇情緒性的,我就特別喜歡。”


工作與感傷外,這段拍攝經歷也給了作為拍攝者的他們全新而寶貴的情感財富。



上面這張合影,拍攝於2020年10月4日。照片中,除湖北衛視拍攝小組成員外,還有金銀潭醫院的醫生、護士及曾經的病患。據譚海燕介紹,早已親如一家的這些“親人”,在此之前還“素未謀面”。“這還是我們所有人第一次完整地見到(脫下防護服的)彼此。”


此外,宋一鳴更在雷神山醫院遇到了現在的妻子,透過每日的“遞水”情誼收獲了甜蜜的愛情。



“這一段生命體驗,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即便如此,這般濃烈的情感,仍將令譚海燕一生銘記,“它其實有偶然性,也是有必然性的,就像為什麽這麽短的時間內我們都能成為生死之交,就是因為我們共同經歷的是這一段非常的時間。”


節目尾聲,兩位為《武漢日夜》提供重要拍攝素材的記錄者,也對《今日影評》近一年前發往武漢的《兩地書》給出了最真摯的回應。



宋一鳴:一年過去了,武漢真的越來越好了,正如這部電影的結尾所給我們呈現的一樣,希望大家去能看這部電影,也希望大家能多回武漢看看。


譚海燕:在我們湖北廣播電視台像我這樣能夠在一線的,我的同行都有八百多位,在這一段最艱難的時刻我們用各種方式記錄下這個歷史當中的一點點的片段,非常希望用我們的作品來向全國的觀眾道一聲感謝,謝謝。



《今日影評》編導觀察:電影人在感受著疫情。如果把攝影比作眼睛,聲音執導比作耳朵,那麽身在現場的主創可以看做是整部影片的神經系統;他們對於現場做出了最直接也最真切的反應,他們選擇人物,尋找故事,與每一位被記錄者同行。(王欣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