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故宮寫世界,祝勇:康熙為何常四點多起床坐待上朝

乾隆的“同事”祝勇來上海了。在2020上海書展唯一的周末,上海的聽眾和媒體如願見到這位故宮書寫者。8月16日下午,思南文學七堂課的《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新書分享會1小時後,場外“祝勇故宮系列”裡的厚厚的《故宮六百年》、談故宮未開放區內建築的《故宮的隱秘角落》、第一本個案研究著作《在故宮尋找蘇東坡》,還有談與故宮緣分及寫作、拍紀錄片的《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很快被搶購一空。讀者們迫不及待再次進入祝勇文字營造的故宮的精神世界和廣袤的文物空間。

祝勇在思南公館與聽眾分享他眼中的故宮世界

寂寞的書寫者,心裡裝著6000年的歷史、600年的“同事”

“電視上看是個白面書生,原來還去拍這麽艱苦的《天山腳下》”。新書分享會後,一位退休聽眾在席間嘀咕。和故宮早年的神秘一樣,祝勇這幾年隨著故宮的熱度,隨著他的文字越來越走入公眾視野。但這位1968年出生的故宮書寫者還是帶有一些神秘。作家、紀錄片導演、博士是他的前綴,最正式身份——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

2011年是祝勇人身的第一個轉折點。他完成了長篇小說《血朝廷》,進入了故宮博物院工作。此前,他已經有10年的故宮寫作歷史。因為與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先生的熟知,參與、策劃了故宮的一些活動,在進入故宮工作前,就有幸走過故宮的各個角落。18歲離開故鄉沈陽,在北京讀書、工作、定居,他蟄居在京郊小鎮埋頭寫作,“像塞林格一樣躲在文字背後。”在作家足球隊比賽時,不幸受傷養了半年,他受邀去加州伯克利大學駐校藝術家。回來後,他讀博士,寫作,拍紀錄片。

談及四百萬字的書寫,祝勇說寫作是“一種寂寞而又誠實的生活”,在他心裡,沒有一種文字載體比紙質書更加神聖。進入故宮後,他常常在故宮博物院的圖書館裡翻閱影印版《四庫全書》,“這是一種促膝長談,故宮裡容納了太多人的生命軌跡,而它自己,也有律動和感情”。祝勇在新書《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裡抒發這種獨特的感情:我時常會想念哪些消失的故人,因為他們對我從來不陌生,只是相別依舊。故宮有自己的事件,它不會讓人走遠,相反,會讓不同時代的人靠得很近。

“寫作和故宮一樣非常神秘,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回看的機會。把這個過程和打開故宮一扇扇門結合起來,因此,定名為在故宮寫整個世界。”面對熱情的聽友,祝勇開門見山。

祝勇的長篇小說《血朝廷》2011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同年他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

故宮博物館藏著186萬文物,見證5000多年中華文明不斷流

“我如果每天寫5件文物的故事,那也要寫1000年。我必須有這樣的長壽。”祝勇以寫故事《故宮的古物之美》系列(已經出版三本,明年將出第四本)來和故宮186萬件/套文物朝夕相處。雖然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宮,作為建築只有600年歷史,但是,她承載的歷史已經超越了中華五千年歷史,“其實比五千年還長,從新石器開始。”更重要的是,她是五千年中華文明不曾斷流的歷史見證。

*沒有《遊春圖》,中國的繪畫史就中斷在隋朝

為了證明這186萬件/物文物的歷史價值,祝勇舉了兩個例子。

2015年故宮博物館迎接90周年慶,在9月至11月舉辦了“石渠寶笈”特展。那年的展覽特別轟動,尤其是懂行的人。主持人回憶她是從早上排隊,整整排了7個小時,進展館時已是黃昏,看完已玄月高掛。“是啊,為此我們故宮修改了工作原則,最後一個遊客參觀完我們才閉館,你猜最晚一次幾點下班?凌晨4點。”祝勇的答案引來觀眾的驚叫。

即便參觀者絡繹不絕,但祝勇還是深表遺憾,“那次展覽,某種程度對遊客是有些浪費。”他回憶,當時很多人都是衝著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而去,同樣一些很有價值的展畫都被忽視了。比如說唐朝韓滉的《五牛圖》,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再比如《遊春圖》,它是隋朝畫家展子虔所畫。除了是至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外,也是留存至今的唯一的隋朝畫卷。“如果沒有這幅畫的摹本,就可以說,中國的繪畫史到隋朝就斷代了。”這幅畫在北宋時被收入宮內府,宋徽宗做了題記,明代為嚴嵩收藏,清代再度出宮,後輾轉到收藏家張伯駒手中,1952年獻給了國家。

“這說明,我們對這些藏品、文物宣傳得不夠,民眾對它們認識還待提高。”作為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對近年來的故宮展覽、文創、傳播頗為稱讚,尤其今年故宮建成600周年,清明節首次嘗試雲上直播,吸引了海內外數億觀眾。

“我希望大家記住‘故宮博物院’全稱五個字中的後三個字——博物院,如影視劇中傳播的宮鬥只是故宮中很少的一部分。”

《遊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繪畫作品

*清朝複製的汝窯和宋代保存的汝窯高下自現

汝窯是宋朝的官窯,非常有名很大程度是因為汝窯的顏色。據傳,當年宋徽宗喜歡極簡風格,他說要有“雨過天晴雲破處”的感覺,就是單存的“天青色”,介於藍綠之間。祝勇介紹,宋朝進貢的成品都是符合進入皇宮要求的,一批裡燒製的顏色才會一致,其余就會敲碎做銷毀。“目前,全世界僅存70多件。”有禦窯廠的景德鎮就有人將碎片黏合複原,在民間流傳。於是,故宮博物院就聯合景德鎮博物館做了“汝窯瓷器對比展”,以此來體現皇家汝窯的藝術高度。

宋朝徽欽二帝被金人俘虜後,汝窯的工藝就此失傳。1000多年後無人知曉此工藝。到了清代,乾隆頗愛宋朝藝術品,便建議能否複製宋朝汝窯。祝勇分析,“乾隆是文藝青年,加上清朝鼎盛時期有複製的實力。”但是,如果你去陶瓷館看宋朝的汝窯和清朝的汝窯仿品,會有什麽感受呢?儘管在清朝,製陶的技術已更勝一籌,但是,“你一看,就能辨出高下,清朝俗,宋朝雅。”

“所以,了解故宮,就要超越600年,突破明清政治視角帶來的偏差,從深度、廣度來認識故宮這樣的載體。”

故宮所藏宋汝窯天青釉碗,乾隆讚譽其“古香”“太樸”

乾隆為何把明末投誠大臣全列入“佞臣傳”?儒家仁義是把利尺

書寫了400萬字的故宮,祝勇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故宮文物的當代價值何在?

*建築包含著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德等優秀傳統文化

故宮博物院如今已經是全球五大博物館之一,故宮的文物和建築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故宮的價值何在呢?該繼承哪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祝勇認為,故宮承載著中國幾千年以來的、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這個“仁”字,就體現在天地人魔幻三俠的思想,“仁”的半邊是一個“二”,上面一橫是天,下面一橫是地,旁邊的單立人就代表人。從建築來看,三大殿就按照天地人魔幻三俠的理念來設計,內金水橋體現了“仁義禮智信”五德。

*康熙6點上朝,為何4點多就穿著官服等待?勤政所使

中國的儒家禮治思想究竟是否有效?祝勇用清朝的兩個例子來作為回答。康熙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他執政時,每天早晨在乾清門前上朝,從6點上到7點多。文獻上記載,“未明求衣,坐以待旦”。康熙4點便起床,穿好朝服,獨自坐著等天亮。為何要這麽早起床?明朝都有皇帝一輩子幾乎不上朝,時人也不能對他做懲戒,但歷史會做出評判。康熙熟知儒家價值觀,他的功過是由後人來撰寫,將來的人看著他。康熙認為,人都是有惰性的,他要以這樣的方式來約束自己。在他內心儒家文明體系的標準起著作用。“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嗎?我覺得我們信奉歷史,歷史中自有正義,對是非功過進行著評判,這也貫穿著中國歷史書寫。

*《貳臣傳》,乾隆選了全部投誠大臣,因為氣節要求

另一件史實更是清晰的例證。二十四史,都是由後一個朝代的史官來撰寫。清朝到乾隆年間,要撰寫《貳臣傳》,在明末清初,有一批投誠的大臣,在明亡清興的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如何評判他們呢?乾隆思慮許久。南宋末年,文天祥被元軍俘虜關在大牢,忽必烈愛惜文天祥之才,希望他能出任朝廷高官,但文天祥拒絕了。在獄中受盡折磨最後被腰斬於北京的菜市口。祝勇說:“文天祥明白,如果投降意味著變節,這是中國正史所鄙視的。”乾隆也熟讀歷史,最後,他還是將背叛明朝的大臣全部編入了《貳臣傳》。中國的歷史書寫歷史就是褒貶的,中國人的價值觀,造就了文天祥這樣的英雄,從故宮600年的歷史中,我們應該看到歷史的正氣。

祝勇新作《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202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從書稿到紀錄片,在蘇東坡傳遞中國精神文化的茁壯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還表現在人在逆境中如何自處。祝勇在撰寫《在故宮尋找蘇東坡》一書中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傳統價值觀,在故宮裡寫世界,也是寫中國人眼裡的世界,除了文字的表達外,他還延伸到紀錄片的創作。《蘇東坡》就是他作為總撰稿的作品。從文字書寫到紀錄片創作,蘇東坡的人格魅力也浸透著祝勇對人物品格的喜愛。世界各地各種年齡的人在東坡肉、書法、“明月幾時有”的詞闕中追悼他。“在後人的品格生活中,閱讀中一遍遍重新活過。”蘇東坡的過人之處在於,“永遠打不倒。”

林語堂先生在撰寫《蘇東坡傳》時,坦言自己已經克服對人物的喜愛而失去客觀態度。二十多年前,祝勇閱讀這本《蘇東坡傳》後,便也癡迷不已。四年中他翻閱了二十卷冊的《蘇軾全集校注》,向他的浩瀚無邊的精神世界慢慢靠攏。蘇軾機智、幽默、坦蕩,樂於和自己的苦境周旋,從不絕望,也從不泯滅自己的創造力。甚至說,所處的苦境激發了他文化和人格的所有亮點。以至於,2015年下半年,寫完這本書後,在面臨中央電視台記錄頻道(CCTV-9)邀請其擔任大型歷史紀錄片《蘇東坡》總撰稿時,,他放棄了來自央視的另一項邀請。在書中,祝勇把蘇軾的精神世界與“藝術史原物”聯繫起來,他以兩岸故宮以及世界其他博物館所收的藝術史證物作為插圖,通過描寫蘇東坡的十個片段來構建他和宋代的文化精神。在紀錄片裡也是同樣的邏輯線,從現場播放的蘇東坡紀錄片片花中,聽眾們看到了由“雪泥鴻爪”“大江東去”“成竹在胸”“南渡北歸”等串起來的“人間蘇東坡”。“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人生處境裡與他相見。”

言語中,依然能感受到15年前蘇東坡給祝勇賦能。

《在故宮尋找蘇東坡》2017年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故宮的古物之美》201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四百萬字,圍繞著故宮,祝勇與前同事們對話、“謀面”,寫出了他眼裡的歷史,隨著寫作,他的視線拓寬到歷史、文物、地理、哲學等多重領域。文學與散文筆觸中多了幾分凝重,他記著董橋的一句話:今日學術多病,並在溫情不足,溫情藏在兩處,一在胸中,一在筆端,短了這兩段血脈,學問再博大,終究跳不出渀渀蕩蕩的虛境,合了王陽明所說:隻做得個沉空守寂,學成一個癡騃漢。

在作為總導演拍過《天山腳下》後,他將傾注到下一步紀錄片,有關抗戰中文物南遷。當然還有《故宮古物之美》系列的書寫。“只要喜愛,就不存在困難,與前人相比,這些都不是艱苦。”祝勇坦言。或許,20年的故宮緣,已讓他已經融入到故宮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

相關鏈接:

韓松:硬核科技+現實主義,科幻文學有無盡的可能性 | 書展7

100年了!阿加莎帶領著我們癡迷地尋找“意外凶手”|書展6

李慶西:重讀《水滸》,宋江為何會下山,又必須要死?| 書展5

陳引馳、傅傑:杜甫影響了洪業終身,由此也走向世界 | 書展4

嚴伯鈞:學點物理成現代人標配,快速訓練複雜中分主次 | 書展3

王紅陽: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有局限,腫瘤防控需前移|書展2

張汝倫:孔子為何是偉大的哲學家?失范時代重建價值|書展1

作者:李念

編輯:劉夢慈 李念

責任編輯:李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