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明風華中的唯一被遺忘的皇帝

說起靖難之役,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建文帝登基不久後就著手削藩,燕王朱棣憤而造反,以“清君側”的名義攻打京城,史稱靖難之役。最終這場戰爭的結果是朱棣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成為大明王朝的主宰,而原本的皇帝建文帝卻在這場戰亂中不知所蹤,生死不明。根據有關的資料,雖然朱棣登基後,對這段歷史資料進行了不少的篡改或銷毀,但還是可以看出當時的大致情況所知,建文初年正好是洪武盛世之末,建文帝登基後,又“省州縣,革冗員”,“行寬政,赦有罪,”對百姓很好,這些都表明他是一個好皇帝。那麽建文帝為什麽會靖難“失國呢?

雖然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扶持朱允炆,為了讓日後的接班人可以順利繼位,朱元璋早早就把一些會打仗的將領殺了,並且為朱允炆留下一群忠誠的大臣。原以為兵權和政權都留給了朱允炆,這樣會很安全。但是到了朱棣謀反的時候,朝廷才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沒有出色的將領可以帶兵。當時朱棣跟朱元璋南征北討是有功勞,但是比起徐達等人也不過是個小跟班,但當時把厲害武將殺掉之後,朱棣反而成為了國家出色的武將,最後不一會的功夫,就打到了京城。

建文帝本人從小接受的都是儒家學說的教育,對政治和軍事以及比較現實的問題並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所重用的多是讀書人,而且等到建文帝登基後,一反其祖父朱元璋的尚武政風,大大加強文官在國家政事中的作用,提升文官的政治地位並委以重任,這就導致他的親信中大多都是文人,讓他們大談儒家典籍是沒問題,可指望他們在軍國大事上運籌帷幄,那就好比是盲人摸象了。因為沒有擅長作戰的將軍,一旦戰爭來臨,導致無人領兵上陣,這和常年都能征戰並且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的朱棣有著很大的差別。

朱允炆自己也不具識人眼力,李景隆,自靖難之戰後,其戰無不敗、臨危逃難、開城迎敵、投降做官的一系列舉動使其被諷刺為“大明戰神”,更因其逢戰必輸,大批軍隊被敵軍所劫,因而被挖苦為燕軍的“運輸大隊長”。朱棣為人深謀遠慮,他深知李景隆的實力,因此在得知對方戰略部署時便心生暗喜,懂得以守為進,守株待兔最終攻其不備,一舉擊潰。李景隆本人是實實在在的純廢柴,既無智謀也不驍勇,不善帶兵打仗又膽小怕事,因此使得燕軍幾乎不費什麽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成功。

建文帝嫡孫襲統,居正朔之位,雖然在位時間只有短短四年,但他推行的官製改革,改善了洪武後期官員不作為、管理不善的局面,同時也改善了洪武朝廷“尚武輕文”的局面,但最後竟敗於起兵反叛的藩王之手,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結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