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曹國偉的“收割機”,微博的“生命線”

微博曾自豪於自己的“二次崛起”,而如今,當增長不能掩蓋一切時,它不得不直面“二次崛起”的後遺症。

微博作為曹國偉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力作,他為新浪帶來的成功毋庸置疑。此時的微博甚至已超越單純的商業,而有了社會、文化符號。當然,在商言商,它在商業上也是成功的,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的業績乃至股價增長,成為它商業化的有力見證。

但在曹國偉欣喜於微博的業績增長與商業化之餘,很多用戶卻發現,它正在變得越來越陌生。增多的廣告,去不掉的垃圾信息,以及使用上的不便,為微博所謂“二次崛起”提供了另一個觀察視角。

“互聯網中非常複雜的產品、想滿足非常多需求的,往往是不會成功的。”新浪董事長兼CEO、微博董事長曹國偉曾在某次分享中談及微博的成功,並強調一定是滿足一個簡單需求的產品才會成功——微博是由 “朋友”中拆出來的模塊構成的。

而現在,一直強調自身社交屬性的微博,早已因商業化而在用戶需求上做了“犧牲”,不再是曹國偉口中的“簡單”產品。

01|無處不在的廣告

國際版也有廣告了!最近,因廣告“逃”向微博國際版的用戶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擺脫廣告的身影。

廣告,在當前的互聯網行業早已不陌生,比如視頻行業、媒體行業。但似乎很少有人的廣告會像微博這樣無孔不入而令人厭煩,在視頻行業,去廣告成為平台“誘惑”用戶買會員的常規手段,而在微博上,哪怕是會員也無法免廣告。

值得一提的是,視頻行業的單月會員費為15-20元,比如愛奇藝單月會員費為19.8元,自動續費為15元,微博會員雖然價格相對較低,但是也達到了每月10元。因此有用戶吐槽:一回國微博國際版就開始瘋狂給廣告,而騰訊、愛奇藝、優酷的會員都是不用看廣告的。

當然,如果從另一個視角來看,這似乎也是優愛騰等視頻平台仍然在為盈利而努力,而微博則早已依托廣告收入脫離虧損旋渦的原因。

早在2011年,在其他微博、社交類產品仍在產品上發力時,微博就提出了六大商業路徑,並在2012年推出粉絲通,正式涉足信息流廣告,上線微博會員,開始增值業務探索。雖然確定了變現路徑,但受微博產品形態和底層邏輯影響,其變現之路並不順暢。

此後,2012年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並採用“去KOL(意見領袖)”路線,2013年接受阿里投資,微博的商業化路徑正式打通。

及至2016年下半年,在產品形態變化後,其商業化路徑打通後的效能終於顯現出來。自此,微博的營收、淨利潤就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增長曲線的曲率明顯增大。2017財年,其營收、淨利增速分別達到了227%、75.30%,2018財年其業績增速也超過了50%。

微博的盈利與其轉變媒體屬性,向社交、向明星靠攏密切相關,也證明了其以廣告為主的商業化路徑的價值。

今年5月份,微博公布的2019年Q1財報顯示,其淨營收為3.99億美元,來自廣告和行銷的營收為3.41億元,佔比達到85.46%。其中,來自中小企業和大客戶的廣告和行銷營收為3.245億美元,總營收佔比超過81%。

可以說,被用戶吐槽至深的廣告,已成為微博的生命線。

02|用戶與廣告悖論

微博廣告官網顯示,其廣告產品可以分為搜索類、曝光類、信息流類、視頻類,其中搜索類廣告就包括人們通常所說的“熱搜”,其在產品特點中寫道,“搜索頁自動顯示top熱搜事件,第三位為廣告位”。

多種多樣的廣告形式也意味著,用戶會在使用微博的過程中隨時隨地看到廣告,在打開微博時看到開屏廣告,在瀏覽消息時看到信息流廣告(也就是被在此次微博國際版更新中被許多用戶吐槽的廣告形式),在發微博時因關鍵詞觸發廣告,在熱搜頁看到圖片和熱搜條目廣告……

同時,在這些廣告中,除了有阿里、雅頓這些大廣告主,即KA客戶外,微博的營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小廣告主。2016Q4的財報顯示,在1.88億美元的廣告營收中,來自KA的有0.62億美元,SMEs即來自中小企業的有1.01億美元,來自阿里的有0.25億美元。

大量中小廣告主的存在,以及較低的廣告進入標準,使得微博上廣告生態的混亂,同時,在數據和大數據分發上的不足,讓它的廣告時常遭到用戶吐槽。

比如,在信息流廣告中,牙套、治脫發、祛痘等美容相關廣告,以及“股神”等相關推送佔相當大比例;有用戶反饋,她經常收到治療脫發的廣告,但她並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也有用戶直接吐槽說,“賣東西的還能理解,一堆騙人的傳銷是怎麽回事”。

“微博的準則是不為內容付費”,在今年3月的電話會議上,曹國偉以這樣不干涉平台內容的方式來強調微博的社交屬性,但當它的內容卻在被它主動投放的廣告所“汙染”。

無處不在且劣質的廣告,帶來平台內容質量的下降,用戶體驗的降低,以及用戶活躍度的下降,進而影響廣告主的投放熱情。當前的微博仍然在高速運轉,但在它的前方,一個有關用戶體驗與廣告收益的悖論正越來越清晰。

03|減而不是增的增值服務

自2012年推出會員服務開始,微博的會員服務已有七年。在這七年的過程中,會員一直被它當做是增值服務。2019Q1財報顯示,微博的增值服務營收為5800萬美元,營收佔比為14.54%。

會員這一增值服務,在互聯網已屢見不鮮,比如社交軟體QQ,視頻平台優愛騰等都推出了會員服務。但與QQ、優愛騰等的“增值”會員思路不同,微博的會員服務底層邏輯是減而不在增。

以QQ為例。其會員的含義在於“增值”,是在滿足用戶基本需求之上的服務,比如其6月份更新的SVIP9會員,可以享受的服務有身份銘牌、每月免費紅鑽、2000人大群(5個)、專屬字體、專屬裝扮、專屬氣泡等。其中,除了2000人大群這一項,其他增值服務都不涉及基本功能使用。

如果說常規的增值服務的邏輯在於,為會員用戶在常規的服務體系外探索更多服務,那麽微博的增值服務,底層邏輯則是以限制一般用戶使用為前提,讓會員以付費的形式享受一般服務。

官方信息顯示,微博會員權益有頭像掛件、卡通背景、個性封面、粉絲認證號、個性皮膚、改昵稱、告白鮮花、後悔藥等。

其中在一般的增值服務(即頭像掛件、背景、封面、皮膚),對於粉絲有針對性的服務(告白鮮花、粉絲認證號)外,還會涉及許多APP的基礎使用問題。

資料顯示,微博會員的權益包括關注人數更多,可以改昵稱,可以發送超過140字,可以在評論中帶圖片等。其中,以改昵稱為例,除微博外,很少有平台以此來作為會員權益。

對於一個社交APP來說,它的基礎功能是表達和用戶自我展現,這意味著用戶理應具有同等的一般功能使用權益,而當用戶的表達與自我展現被以“會員”之名的高牆阻斷時,它的根基會受到影響。

而且,另一方面,除了為一般用戶設置“高牆”,微博的會員服務也時常被吐槽。有網友在另一平台上發帖討論微博會員的優勢何在,在評論中,“沒有優勢”的表述幾乎佔主導。

2013年10月,新浪微博推出了粉絲服務平台,並表示“開始考慮用戶體驗”。但從現在來看,無論是對一般用戶設置“高牆”,還是對會員用戶降低高度,背後體現的都是微博在用戶體驗上的不足。

真正影響用戶體驗的是什麽?對微博來說,是無處不在且低劣的廣告,是評論中各種不良信息。但截至目前,微博在這方面的提升甚微——在優愛騰這樣的視頻平台中,其會員的基礎服務是去廣告,以提升用戶體用體驗。而在微博上,它並沒有將最影響用戶體驗的廣告作為會員權益像用戶開放。

每一次的微博改版都會引發一輪討論,各種吐槽隨之而來,微博上僅“新版微博吐槽”這一話題就有了38.4萬閱讀。

“從DAU到MAU、從信息流到發現流、從短視頻到直播、從網紅到明星、從收入到利潤,微博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人們最樂觀的預期,創造新的紀錄。”此前,曹國偉曾如此評價微博。

而現在,微博已迷失在用戶與廣告主,一般使用與粉絲經濟的選擇中。從用戶社交需求這一簡單目的出發的它,在繁雜的生態、有偏向的選擇下,不得不直面自己的迷失。二次崛起之後,它還需要面臨用戶體驗這一終極命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