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淘集集“創業記”:在法律邊緣蒙眼 “狂奔”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戚夜雲)訊,“見證了一個企業從有到無。”10月16日下午三點,一位來自安徽的商家,站在淘集集總部辦公大樓前,一臉無奈地說。

回頭再看他身後,烏泱泱幾波人群,這些都是淘集集的商家,因為貨款遲遲無法提現,不遠千里來到淘集集總部“要錢”。

貨款拿不拿的回來已經不是當前最急迫的問題。因為16日下午,淘集集給出一份最新的債務重組協議。對於這份協議,簽還是不簽?哪個選擇收益更高,損失更小?

一邊是商家,想謀取更大議價空間;一邊是淘集集,讓7個商家代表團派出兩名代表去財務室觀覽“账目資金”,試圖讓商家們相信,淘集集真沒錢了。

相互不信任,又都迫切需要一個答案。

從現場爭議到各個分群對壘:有的商家選擇“簽”,債權人變股東,相信淘集集東山再起,有資本還錢。有的不“簽”,躲在50%的大商戶之下,有的已堅決走法律途徑,不再相信淘集集說出的任何一個字。

崩塌:苗頭從今年1月開始

看到淘集集的商家貨款被侵佔,鬧得滿城風雨上熱搜,淘集集成功上岸的商家解清規(化名)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不無慶幸地說,“吃完第一波紅利我就撤了,這家平台我們一月份就看出了問題。”

解清規在電商領域沉澱多年,同時在淘寶、拚多多、淘集集有多家店鋪。作為嗅覺敏銳的老江湖,他對行業內新電商平台保持很高的關注度。去年8月成立上線的社交電商品牌淘集集,9月解清規就關注到,10月份開始與朋友聯手入駐5家店鋪。

這第一波“紅利”讓解清規嘗到了甜頭。

“當時他們流量很可觀,每天都有很多訂單,而且不需要怎麽運營,把寶貝發布了等著買家上門就可以了。”解清規說道,淘集集還不收賣家費用,回款做到了當初招商承諾的T+1。T為正常的發貨收貨周期,一般為15天。“當時拚多多一個月流水百來萬,淘集集單個店鋪能衝到30多萬流水。”他特別強調,運營淘集集不需要花力氣。

運營無需太費神,是淘集集一大優勢。

另外一位商家跟記者透露,淘集集獲取流量容易,運營簡單,他有個團隊50多人,集中做淘集集,一位員工單個店鋪最高收益達到純利潤6萬元。他們測試過拚多多運營,新開店鋪做不到同樣的水準。“也是因為這樣在淘集集越鋪越大,現在套了近千萬進去。”這名商家說。

解清規的經商警覺性非常高,當時他退店的主要原因,就是發現淘集集回款變慢。

“這是從今年1月下旬開始,以前都T+1,之後變成T+N,貨款壓太久,周轉起來很麻煩,當時就覺得平台風險大。”解清規表示,投入這種平台一路都是“心驚膽戰”,他見過很多平台起落,如星聚、連連淘,最開始的跡象都從回款不正常開始。

即使撤退的如此早,解清規也並未做到全身而退,“我們的店在今年二月開始撤,到現在也只有兩家店拿到保證金退款。”

野心:估值翻十倍,2021年上市

解清規所代表的商家,成為張正平批判的對象。

10月16日下午,被商家逼在牆角的淘集集拿出了一份最新債轉股的方案。《科創板日報》記者獲取一份張正平與商家談判內部錄音。張正平給出的“希望”是,債轉股的供應商合夥模式,是所有電商中最好的模式。

“整個電商平台擁有兩種模式,商家入駐模式與自營模式。入駐模式早期很大的問題就是商家與平台不在同一條戰線。能賺三塊,絕不賺兩塊。說的直接點,商家在薅平台羊毛。”張正平認為,倒逼商家債轉股,改成股東合夥自營模式有利於平台發展,“鐵杆供應商變成股東,不會再去做損害平台利益的事。”

張正平義正言辭的一席話似乎戳中商家下懷。在代表面前,他大談淘集集原本的宏偉藍圖,要不是“跑得太快”,他原來計劃後年,也就是2021年能上市。

“淘集集是全中國互聯網增長最快的企業,去年8月上線到現在兩次估值,去年12月份估值2.4億美元,今年6月估值已到了8.8億美元。我們上市時間點是估值再翻10倍,到時候債轉股就能獲得10倍收益,壞事也變好事。”

“我們以後收10個點的傭金。平台健康了,沒有巨額虧損,方向又正確,供應鏈有這麽多人支持,怎麽會做不成?”

張正平的反問顯然將談判代表問懵了,不僅忘記了尖銳的訴求表達,反而有代表問張正平,“你有沒有信心?”

張正平順著話茬再扔了一枚炸彈:只要50%債權人簽署協議。“淘集集整體欠款,一半是供應商,一半是廣告代理。代理公司最怕壞账,並購的時候更願意進來。代理的貨款最少可以解決8成,已經超過50% 的債權,政府會支持我們清算。”張正平的言外之意是,清算過程優先償還簽署協議人員,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張正平的此番由50%債權人簽署協議的提議,雖然在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看來,沒有任何效力,但是此份提議還是在商家群激起千層浪。有的人刷屏已上市電商估值對標淘集集上升空間,有的撰寫千字長文勸大家不要被文字遊戲哄騙,有的則認真計算公司破產後財產變賣能償還多大比例貸款。

記者看到,不同地域,被佔貨款多寡、上門與沒上門的商家、代表與被代表的商家已四分五裂。

更壞的是在後面,16日的“會談”之後,不少商戶受鼓動簽了債轉股協議。今日搜索媒體報導他們又發現,根據淘集集最新採訪口徑,原來貨款500萬以上商家才能債轉股才能成為合夥人。對於中小商家而言,這500萬商家就意味著,追債到上海、走上27樓去的多數代表。大戶上當的商家,又開始著急買車票趕來上海。

但是在商家與平台有限不對等的溝通中,忽略了一項關鍵性問題:貨款如何被淘集集劃走,以及日後是否有措施規避同類問題。

焦點:“貨款”監管

“招商的時候是T+1,前段時間變成了T+30,說的跟招商不符合,我也接受了也繼續做下去了,可現在呢,變成了T+100(天)。”

“很少有電商平台能把貨款壓的這麽死,入账15天,提現周期30天,壓商家貨款目前是45天。一天做2000塊生意,都壓貨款10來萬。”

在商家的哭訴中,10月15日凌晨,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在官方微博發布“致夥伴們的一封道歉信”中,大方承認淘集集“犯錯”,沒有能力及時支付商戶貨款。

淘集集當前余款三到六個月後平均落到商戶身上,不足以抵扣1%的貨款。這意味著原本屬於商戶的貨款被花完了。

從當前的商業模式看,用戶付完款後,資金會在平台账戶停留一段時間,然後商家再進行提現。這一段真空時間,在商家看來是T+30回款周期,在金融監管層面就形成資金池。

今年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客戶備付金,要統一交存至指定账戶,由央行監管,支付機構不得挪用、佔用客戶備付金。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認為,淘集集在未持有支付牌照、未進行第三方託管的的情況下,涉嫌違規從事清結算業務。“此前美團、有讚、蘑菇街等都存在相同問題,支付機構僅僅是支付通道,平台本身的账戶並未進行託管。這種模式在業內稱為’平台二清’”。

令人意外的是,淘集集大方“承認”合規性存在問題。最新的這一份債務重組協議裡面第四條寫到,甲方,也就是淘集集,同意2019年10月16日起,與具備清算與結算資質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對接。

這一句協議意味著此前淘集集裸奔已久。此前媒體報導稱,淘集集一個月的GMV約5億元。

一處細節是,不少商家發現,不同支付通道中,用戶通過微信支付通道能夠提現成功。

騰訊方面對《科創板日報》記者回應稱:“實際上,當前只要接入微信支付,平台自營和第三方商家都簽約。淘集集平台二級商家通過微信支付收款的資金由我司直接結算到商家銀行卡,淘集集平台無法接觸或挪用二級商家資金。”一位商家表示,此前要求商家微信簽約手續較為複雜,“沒想到微信支付的訂單,因此保障了這筆貨款安全。”

淘集集目前並未公開對接第三方支付機構具體名稱。商家之間傳言為微信和支付寶,但這兩者並不具備第三方監管職能。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不管是公開發言,還是重新簽署的協議,商家在淘集集口中主體身份變成“供應商”,而非“商家”。

劉春泉提醒,供應商與商家在法律層面意義大為不同,主體是供應商,僅僅是账期問題並未違法。如果是商家貨款被挪用侵佔,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遊雲庭認為,商家和電商平台間的貨款結算是由雙方之間的合約約定,因此電商平台現未能按期支付商家貨款,將極有可能構成違約。

經過1年的多時間蒙眼狂奔,淘集集的標簽特別多,社交電商黑馬,劍指拚多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Q2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顯示,上線僅9個月的淘集集月活用戶已超4000萬。

“按照目前用戶規模來說,淘集集燒錢不算多,核心問題是融資問題很大,投資者手裡也沒錢。”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債轉股是無奈的結果,但尚有一定價值。

淘集集表示當前獲得國內某大型集團公司進行重組並購。截至記者發稿前,淘集集未就以上問題有任何回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