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連載【中藥每日一學】清熱葯:蒲公英

蒲公英為菊科植物蒲公英鹼地蒲公英或同屬數種植物的乾燥全草。苦、甘,寒。歸肝、胃經。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主治癰腫疔毒,乳癰內癰,熱淋澀痛,濕熱黃疸,目赤腫痛等。


藥性

苦、甘,寒。歸肝、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

臨床應用

1.癰腫疔毒,乳癰內癰。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熱毒邪,又能泄降滯氣,故為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佳品,主治內外熱毒瘡癰諸證,兼能疏鬱通乳,故為治療乳癰之要葯。用治乳癰腫痛,可單用本品濃煎內服;或以鮮品搗汁內服,渣敷患處;也可與全瓜蔞、金銀花、牛蒡子等葯同用;用治疔毒腫痛,常與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銀花等葯同用,如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用治腸癰腹痛,常與大黃、牡丹皮、桃仁等同用;用治肺癰吐膿,常與魚腥草、冬瓜仁、蘆根等同用。本品解毒消腫散結,與板藍根、玄參等配伍,還可用治咽喉腫痛;鮮品外敷還可用治毒蛇咬傷。

2.熱淋澀痛,濕熱黃疸。本品苦、甘而寒,能清利濕熱,利尿通淋,對濕熱引起的淋證、黃疸等有較好的療效。用治熱淋澀痛,常與白茅根、金錢草、車前子等同用,以加強利尿通淋的效果;治療濕熱黃疸,常與茵陳、梔子、大黃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以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可單用取汁點眼,或濃煎內服;亦可與菊花、夏枯草、黃芩等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使用注意

用量過大,可致緩瀉。

炮製

揀去雜質,洗凈泥土,切段,曬乾。

鑒別

皺縮捲曲的團塊,根圓柱形,多彎曲長3~7cm,棕褐色,根頭部有茸毛,葉破碎,完整葉片為倒披針形,暗灰綠色或綠褐色,邊緣淺裂或具有羽狀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葶1至數條,頭狀花序頂生,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具有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葯。乳癰屬肝經,婦人經行後,肝經主事,故主婦人乳癰腫乳毒,並宜生暖之良。

2.《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劑點朗肝腎。"昧此一語,則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腎矣,不然,安能涼血、烏鬚髮,以合於沖任之血臟乎?即是思之,則東垣所謂腎經必用者,尤當推而廣之,不當止以前所主治盡之也。

3.《本草新編》: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借世人不知用之。陽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湯以瀉火,未免太傷胃氣。蓋胃中之火盛,由於胃中士衰也,瀉火而土愈衰矣。故用自虎湯以瀉胃火,乃一時極宜,而不可恃之為經久也。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葯,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凡系陽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劑服之,火退而胃氣自生。但其瀉火之力甚微,必須多用,一兩,少亦五、六錢,始可散邪輔正耳。或問,蒲公英瀉火,止瀉陽明之火,不識各經之火,亦可盡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無過陽明之焰,陽明之火降,而各經余火無不盡消。蒲公英雖非各經之葯,而各經之火,見蒲公英而盡伏,即謂蒲公英能消各經之火,亦無不可也。或問,蒲公英與金銀花,同是消癰化瘍之物,二物畢竟孰勝?夫蒲公英止入陽明、太陰二經,而金銀花則無經不入,蒲公英不可與金銀花同於功用也。然金銀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4.《醫林纂要》:蒲公英點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療疔毒乳癰,皆瀉火安上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齒牙,去陽陰熱也。人言一莖兩花,高尺許,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搗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見皆一莖一花,亦鮮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

5.《本草求真》:蒲公英,入陽明胃、厥陰肝,涼血解熱,故乳癰、乳岩為首重焉。緣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乳癰、乳岩,多因熱盛血滯,用此直入二經,外敷散腫臻效,內消須同夏枯、貝母、連翹、自英等葯同治。

6.《本草正義》: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療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可服可敷,頗有應驗,而治乳癰乳療,紅腫堅塊,尤為捷效。鮮者搗汁溫服,乾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藥方中必不可缺此。

7.《唐本草》:主婦人乳癰腫。

8.《本草圖經中: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

9·《本草衍義補遺》: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解食毒,散滯白。

10.《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頹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癘結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11.《綱目》:烏鬚髮,壯筋骨。

12.《醫林纂要》: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

13.《綱目拾遺》:療一切毒蟲蛇傷。

14.《隨息居飲食譜》:清肺,利嗽化痰,散結消癰,養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15.《嶺南採藥錄》: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16.《山東中藥》:為解毒、消炎、清熱葯。治黃痘,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17.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涼血利尿。治療瘡,皮膚潰瘍,眼疾腫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蟲咬傷,尿路感染。

18.《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緩瀉。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風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19.《本草新編》:蒲公英,味苦,氣平。入陽明、太陰。潰堅腫,消結核,解食毒,散滯氣。

附方

①治乳癰:蒲公英(洗凈細銼),忍冬藤同煎濃湯,入少酒佐之,服罷,隨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義補遺》)

②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兩,香附一兩。每日一劑,煎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③治產後不自乳兒,蓄積乳汁,結作癰:蒲公英搗敷腫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師集驗方》)

④治瘰癧結核,痰核繞項而生:蒲公英三錢,香附一錢,羊蹄根一錢五分,山慈菇一錢,大薊獨根二錢,虎掌草二錢,小一枝箭二錢,小九古牛一錢。水煎,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⑤治疳瘡疔毒:蒲公英搗爛覆之,別更搗汁,和酒煎服,取汗。(《綱目》)

⑥治急性結膜炎:蒲公英、金銀花。將兩葯分別水煎,製成兩種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選編?五官》)

⑦治急性化膿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漢葯、甘草,煎服。(《中醫雜誌》(11):31,1965)

⑧治多年惡瘡及蛇螫腫毒:蒲公英搗爛,貼。(《救急方》)

⑨治肝炎:蒲公英乾根六錢,茵陳蒿四錢,柴胡、生山梔、鬱金、茯苓各三錢。煎服。或用乾根、天名精各一兩,煎服。

⑩治膽囊炎:蒲公英一兩。煎服。

⑾治慢性胃炎、胃潰瘍:蒲公英乾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錢,一日三次,生薑湯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⑿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脹痛:蒲公英一兩(研細粉),橘皮六錢(研細粉),砂仁三錢(研細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數回,食後開水送服。(《現代實用中藥》)

別名

鳧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莢(《千金翼方》),仆公罌(《本草圖經》),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土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鵓鴣英(《庚辛玉冊》),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單》),黃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圖考》),卜地蜈蚣、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卜地(《貴州民間方葯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葯志》)。

來源

為菊科植物蒲公英鹼地蒲公英或同屬數種植物的乾燥全草。

出處

《新修本草》

參看
  • 《中藥學》- 蒲公英

  • 蒲公英《中華本草》

  • 蒲公英《中藥大辭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