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蘋果自動駕駛 減速還是隕落?

經過一番統計,我們發現庫克過去一年中在所有場合提到蘋果自動駕駛業務的次數,只有三次。所以,這次“泰坦”大裁員也不那麽意外了。

據美國CNBC新聞報導,蘋果公司近日解雇了旗下自動駕駛項目Titan(泰坦計劃)中的200多名員工。隨後,蘋果方面證實裁員消息屬實,同時也表示公司仍然認為自動駕駛領域存在機遇。

蘋果對這塊業務的“冷漠”外界早有風吹草動。就在此次“泰坦”項目宣布裁員前不久,投資公司Lynx Equity Strategies的分析師賈哈拉·尼薩和拉傑庫馬就曾發布報告稱,蘋果正在縮減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規模,甚至在考慮徹底結束該項目。

雖然,此次裁員並未像分析師預測的那樣是“完全放棄”自動駕駛項目,但外界仍在猜測,蘋果究竟是會逐步撤離直到完全離場,還是會偃旗息鼓慢慢等待自動駕駛的春天降臨?

iPhone銷量不佳,非核心業務遭殃

對於蘋果的自動駕駛項目,外界能知悉的資訊很少,蘋果方面近兩年來並不願意對外透露這一項目的進展,也使得泰坦計劃一直都蒙著神秘的面紗。

僅從一些公開報導中可以了解到,蘋果早在2014年就開始了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探索,而且一開始就是從硬體(而非駕駛軟體)的角度切入這個市場。

按照最初的規劃,蘋果將要打造一輛真正能夠實現無人駕駛,並且像當年iPhone顛覆手機行業一樣的顛覆性電動汽車,原型產品曾對外宣布將在2019年曝光。為此,泰坦計劃低調啟動,並很快壯大到近1000名工作人員。

不過,蘋果顯然低估了造車的難度。2016年8月,蘋果宣布裁掉泰坦計劃大量員工,同時表示將整個項目的重點從此前的造車——改為開發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技術。從此開始,蘋果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角色,逐漸轉變為一個軟體和技術服務提供商。

2016年底,同樣拋棄硬體思路的還有谷歌。其麾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宣布不再致力於製造電動汽車,轉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這兩家世界科技巨頭接連放棄造車,決定“由硬變軟”,可見造車難度之艱巨。

將重心轉移到軟體層面之後,蘋果便開始密集的測試。儘管蘋果方面對自動駕駛項目的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但路上跑的測試車是無法瞞過公眾的。2017年4月,蘋果在獲得加州自動駕駛汽車路試資質之後,便開始逐漸加大了相關投入。在2017年底,蘋果第一批測試車輛——約24輛雷克薩斯RX450h上路,此後每個月測試車輛和人員都在迅速增加。根據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檔案顯示,截止2018年5月,蘋果在加州已經擁有70輛自動駕駛測試車,同時還有139位可以測試自動駕駛車輛的司機,整體數量僅次於通用Cruise和谷歌Waymo。

可以說,從去年5月份測試車輛密集上路,到到10月中旬被美國媒體傳出在加州米爾皮塔斯斥資拿下2.92萬平方米場地(將用於自動駕駛項目),蘋果的泰坦計劃可謂開展得如火如荼。用句俗話講,就是“要人有人、要槍有槍”。

在項目推進期間,蘋果在人財物各方面都彰顯了財大氣粗的本色,尤其是人才方面。當時蘋果從特斯拉、福特、NVIDIA等公司挖來大量高管,其中包括已經跳槽去特斯拉擔任工程副總裁的Doug Field。據傳當時蘋果為相關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開出的工資,是特斯拉等企業的1.5倍。而在2018年7月一宗涉密事件中曝光的檔案則顯示,蘋果當時13.5萬名員工中大約有5000人為自動駕駛項目工作或對該項目有深度了解。在這5000人中,有大約2700名員工擁有訪問加密數據庫的權限。

大量的投入下,蘋果也在獲得了相當數量的自動駕駛專利。其中包括擴增實境擋風玻璃系統、自動調整駕駛模式、手勢控制技術以及新型車輛警報系統以及將iPhone、iPad或MacBook等蘋果設備與車輛系統同步工作等等。

當然,蘋果自動駕駛項目也並非一帆風順。在2018年8月24日,一輛測試中的雷克薩斯RX450h遭遇了第一起車禍。當時,測試車輛在正常行駛中被後車追尾,兩輛車都受到了損壞,蘋果汽車被描述為“中等”,所幸並未有人員受傷。

除了這些自動駕駛進程中必然遇到的風險,相信泰坦計劃的所有人員沒有想到,最大的風險會來自於蘋果的iPhone。作為蘋果面向未來的業務,泰坦計劃應該是已經做好了長期投入準備,但這是基於主營業務發展順利前提下的。沒有人能想到,iPhone引發的危機會在2018年底突然到來。

隨著iPhone市場疲軟和股價的暴跌,2019年開局不利的蘋果,無疑要考慮保證財報和業績的“美觀”。而目前的首要任務自然也會從面向未來的“駕駛”,轉為拯救iPhone的市場狀態。

削減非核心業務,暫時降低成本,無疑是重要選項之一。據外媒報導,今年1月庫克在一次會議上就曾透露,由於iPhone銷量低於預期,且低於假日季度收入預期,蘋果公司部分部門將會削減招聘。

另外,最新的資訊顯示,在蘋果的未來商業規劃中,重點方向可能不會是自動駕駛而是生命科技與大健康。近期在接受CNBC採訪時,庫克曾透露在健康領域的新項目會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關鍵。他表示:“我相信,如果你在未來的時間點回顧過去,問這樣一個問題:蘋果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什麽?答案將會是健康。”

或許,自動駕駛短期內尚不具備商業化的可能。所以作為非核心業務之一,蘋果削減人員及開支也就順理成章了。

屬於自動駕駛的未來依然遙遙無期

如今,自動駕駛已經被視作未來智能化汽車必備的“技能”之一。所以,無論是美國特斯拉、中國蔚來等造車新勢力,還是BBA、本田、豐田等傳統車企,以及蘋果、谷歌、百度等定位於無人駕駛技術提供商的科技巨頭,都為了能夠在未來實現“L5”前赴後繼。

但自動駕駛這條路目前確實充滿坎坷、道阻且長。

按照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主流劃分方式——從L0-L5(無自動化—完全自動化)這六個階段,目前量產車裡所達到的最高級別是L4,為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推出的無人駕駛巴士阿波龍。不過,雖然百度方面宣稱該車為量產車,但是與能夠正常上路行駛的普通車輛還有很大差別,依然只是作為測試使用。至於稍弱一級的L3級別,也就是所謂的有條件自動化,目前在很多大牌車企旗下的旗艦車型上都在陸續進行配備,比如奧迪的A8。

但未來自動駕駛的夢想顯然不止於L3,那麽行業距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L5還有多久?可以說,現階段一眾車企在技術突破上的速度,似乎並沒有此前預計的那麽理想,這種悲觀情緒從前不久剛剛結束的CES2019上就能略窺一二。

在CES大展上,寶馬、豐田等車企都展示了各自旗下的最高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但目前這些技術仍都處在研發階段,尚不具備量產的可能。至於那些走在時代前沿的新造車勢力,其無人駕駛技術也沒有展示出突破性的進展。

現階段的自動駕駛依然面臨著相關技術成熟度以及能否實現大規模量產的挑戰。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用戶的接受程度。根據此前德勤針對自動駕駛信任度的一次調查報告顯示,在25000名受訪中,有超過一半的用戶表示他們不相信自動駕駛汽車是安全的,只有39%的受訪者相信主流汽車企業能帶來完善的自動駕駛技術。

由此可見,現階段的無人駕駛技術依然處在較為初期的測試階段,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消費者預想中的L5級別自動駕駛不可能實現。所以,對於蘋果而言,無人駕駛或許會維持一個觀望態度,在逐漸積累技術經驗同時,確保自己在這條路上不會掉隊。而這一領域存在的各種現實問題和商業化挑戰,注定不會成為蘋果未來發展中的重要關注目標。

尤其在iPhone、Mac等核心業務市場受挫的情況下,如何挖掘一個與這些核心業務更具相關性的新市場——如大健康,顯然更符合庫克的商業價值觀。至於面向未來的自動駕駛甚至是L5級別的無人駕駛,蘋果可能要暫時說“拜拜”了。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風雲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