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度分析《隱秘的角落》背後的隱喻,每一個細節都細思極恐

‍國產、懸疑、孩子、現實主義、社會剖析、影帝齊聚、電影質感、豆瓣8.9……這些標簽中的任意一個,都能成為一部好劇的勳章。而當這些標簽疊加在一起時,就誕生了2020年6月的驚喜——《隱秘的角落》。

懸疑推理劇因其自身的“燒腦”特性,具備了極高的參與度,打破了性別和年齡的桎梏,在觀眾群體中廣受歡迎。與原著的文本相比,《隱秘的角落》劇集為人物賦予了更加生動的情感、複雜的人性和戲劇化的行事動機。自劇集的大結局上演以來,關於劇集與原著小說的分析對比、劇集本身的抽象符號和具象隱喻的分析、劇集“故事線”和深意的解讀,甚至人物的身世、性格命運的分析不勝枚舉,令人“細思恐極”、拍手稱讚之餘,也從側面映襯出了本劇的“熱度”。

《隱秘的角落》的國民度之高,不僅體現在台詞“一起爬山嗎?”、“你看我還有機會嗎”成為流行語,還體現在“全民解讀”的狂歡之中。本文將著重分析劇集中重要的鏡頭、視聽語言,再試探討劇集流行背後的抽象文化。

光影色彩與聲效對於劇集的塑造

本劇廣受稱讚的一點就是其“電影質感”。所謂“電影質感”,就是電影之外的視聽藝術中仍然具有與電影相似的敘事風格、光影特色和背景音樂。電視劇誕生於電影藝術之後,在小螢幕甚至流媒體中播出的網絡電視劇,從製式、播出方式、宣發特點、視聽特色以及對標閱聽人和大銀幕上的電影有很大的區別。作為第七藝術的集大成,電影依然被認為是視聽與美學的極致享受。電影的製作和演員挑選的標準往往高於電視劇,這也就是為什麽有人會戲稱“電影咖”來演電視劇就是“降維打擊”,觀眾會對有“電影質感”的電視劇津津樂道。

《隱秘的角落》的電影質感,首先體現在色調之上。南方沿海城市盛夏的濕熱質感,年代劇自帶膠片的濾鏡,疊加出了《隱秘的角落》的獨特色調。

在敘事和勾連最為密集的第三集、第六集、第九集和十一、十二集,都呈現出了一種特殊的“懸疑視角”,在色調的選擇之中也突顯出了隱喻蒙太奇的魅力。第三集“少年宮”和第十二集漁船之上,自然光下看似鮮亮的顏色,實則與“悲劇的萌芽”和“悲劇的延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側面也是對於美化的“童話”和殘酷的“現實”的對比隱喻。

無論是朱朝陽家中牆漆的顏色、劇中主創的衣服還是建築背景的顏色,甚至人物的妝面,都呈現出了“低飽和度”的特色。暗綠色、暗黃色配合著年代感的濾鏡和故事設定,南方盛夏潮濕悶熱、令人窒息的生理體驗氛圍油然而生,和現實中悶熱的盛夏形成呼應,使得觀眾和劇集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鳴。

本該鮮豔的紅色在劇中也變為了陰森的暗紅色。朝陽胸前的紅領巾代表了他的身份,也凸顯出了“壞小孩”這個定義之中的對比——孩子的單純善良與原生家庭的冷漠、惡念形成的鮮明對比。朱朝陽被王立綁架進水產廠之後,張東升將警報燈拉開,電視畫面變成了閃爍的暗紅色,除了營造驚心動魄的恐懼氛圍,和觀眾產生通感,也隱喻了後續一系列流血事件的發生。

白色,也是劇集中主要的色調。寓意著純潔和希望的白色曾經在朱晶晶和普普兩位孩子身上出現過,但隨著劇情中的血腥、懸疑和悲劇色彩的增加,劇中“白色”越來越少,黑色和褐色在增加,也代表著惡之花的悄然萌芽。

除了光影和色彩,本劇特色的配樂也體現出了主創極高的“美商”。本劇的“配樂”被觀眾戲稱為“陰樂”也不無道理。除了片頭曲的克制和抽離的氛圍,劇中多次出現的重要視聽線索——歌謠《小白船》也從兒歌進化為了“不能直視的陰影”。《小白船》本身有降調小調的悲愴質感,再加上歌詞的哀傷、詭異(“槳兒看不見,船上也沒帆”和“飄向西天”),經過六峰山凶案、普普家庭回憶、少年宮事件和其他悲劇氣氛的渲染,不僅成為了推進敘事和人物情感抒發的重要樞紐,也變成了方便觀眾和劇集產生勾連的抽象文化符號之一。(剝離了兒歌的特質,變為代表調侃的流行用語)

作為隱喻的文本符號

《隱秘的角落》劇集之外的看點,就是由觀眾與影評人、學者自發的對於電影中文本符號的隱喻的研究。其中,對於主角名字的隱喻(東升與朝陽的對應和遞進)、台詞的隱喻(朱晶晶事件中的“她要掉下去了”和“她掉下去了”的對比),甚至是對於攝影、剪輯技術和表演藝術的對比的分析已經非常充分,其中不乏有深刻的見解。本文將重點分析幾處未被過多提起的細節的隱喻。

朱朝陽的“新鞋”。在劇集前部分,朱永平帶朝陽買新鞋的時候曾經講過自己小時候用粉筆把舊鞋塗白的故事。“但是不能下雨,一下雨就露餡了。”這裡除了推動朱朝陽父子故事線的發展之外,還推進了“白鞋”這個細節元素在劇中的隱喻。白鞋意味著朝陽珍視的父子情誼和他平靜的“好孩子”生活。所以,朱晶晶踩髒了朝陽的鞋子,也是對於朝陽的親情和尊嚴的宣戰。

朝陽看到普普悄悄幫自己擦去鞋上的汙漬,也隱喻了普普願意幫助朝陽“洗白”(即隱瞞朱晶晶事件的真相)。然而朝陽選擇“視而不見”,不僅僅體現了人物的防備之心,也隱喻了後續三人關係的破裂和“背叛”。故事最後,朝陽在暑假結束的時候開始瘋狂地親自洗刷白鞋,不僅是掩飾內心,表現出“成熟和乖巧”,也是對於自己的再次“洗白”,他想穿上和新鞋一樣的白鞋,讓秘密永遠被埋葬,重新回歸到“乖孩子”的平靜生活中。

日記。道具也是電影中推動故事情節和產生隱喻作用的重要元素。和很多名人一樣,朝陽也有寫日記的習慣,在剛開始,朝陽會在日記中記錄事實和心裡話,可是自從他察覺到媽媽可能發現自己的日記,複製卡的“靈感”和普普知情的“威脅”之後,他開始了“真假日記”。從用修改液塗掉滴在日記本上的血跡開始,就隱喻劇集的“視角”發生了重要的轉變。現實開始被黑暗淹沒,經過朱朝陽美化的“主觀視角”開始出現,客觀視角的分量越來越少,朱朝陽的心機也越來越深。

狐狸和小雞。狐狸和小雞的童話隱喻出現過多次。除了在片頭的漫畫之中、書店的書架上,也出現在了第十集的開頭。很多觀眾會認為“狐狸”代表的是想“封口”的狡猾的張東升,實則不然。結合相應主題海報不難看出,真正的狐狸,是身上沾染過鮮血的朱朝陽,他利用“孩子”的身份隱藏住了縝密的心機和危險。在“狐狸和小雞”故事的結尾,狐狸的耳朵消失了,身上多了血跡。而張東升的謀殺從來是不帶鮮血的,符合這個身份的,只能是目睹了張東升被槍擊的朱朝陽。而他,也將繼續帶著悲劇的種子,隱藏在隱秘的角落中。

葉馳敏。可能很多觀眾會有疑問,這個明顯的“局外孩子”並不是重要的人物,為什麽還有那麽多戲份?其實,葉馳敏是一個重要的“對照組”。她就是普通的孩子,在愛中長大的孩子。縱觀劇集,不難看出,葉馳敏雖然也生活在單親家庭中,但是葉警官的教育方法一直非常得當。從“第二名已經很好了”和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的教育觀點可以看出,葉父認為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和朝陽媽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在溫和的家庭中成長出來的葉馳敏心理健康,成熟乖巧,又帶著一些符合年齡的稚嫩和俏皮。這是最理想的教育狀態,也是三位飽嘗原生家庭之殤的孩子最理想的生活。有了葉馳敏的對比,才讓本劇的警示和教育意義更強。更何況,葉警官也是串聯起本劇所有人物和故事的重要線索。

作為抽象文化的流行

《隱秘的角落》火了。相比於劇集本身的精彩,觀眾自發的“全民推理”、“全員解讀”的抽象於劇集本身之外的“玩梗”更加精彩。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傳統就是鼓勵閱聽人對於文藝作品進行個性化的分解與解讀。對於《隱秘的角落》一類的懸疑類作品來說,和原著對比、庖丁解牛式的“解讀”更加有必要。除了促進觀眾對於懸疑劇情的理解,也能激發中觀眾自發地“宣傳”,進行核裂變式的行銷。

脫胎於第一集六峰山一案的“一起爬山嗎,給你拍照?”、“你看我還有機會嗎?”已經由台詞表意的功能上升為了抽象文化,形成了一種新的“梗”和網絡流行熱點。在“爬山”的背後,張東升台詞的本意被消解,觀眾觀看劇集之後的震撼感和“黏性”則被放大。“爬山”可以表達對劇集的回憶和評論,對親密關係的調侃,甚至是一個單純的尋找“同好”和同類認同的行為。這種朋友圈的“抽象文化”,也使得劇集在熟人網絡中進行快速的傳播和推廣。

一個健康的觀影環境必定會有多種聲音。雖然讚譽是主流,《隱秘的角落》還是受到過“過譽”的質疑。的確,從敘事和剪輯的節奏來看,《隱秘的角落》仍然沒有擺脫敘事冗雜的沉屙。每集的獨立標題表現出了主創的野心,但是沒有展現出真正快節奏和乾淨利落的調度。另外,不得不承認,《隱秘的角落》同樣吃到了暑期檔、選材和同行襯托的紅利,在廣受歡迎的懸疑劇市場進行垂直深耕,並選定了少年兒童、心理、教育和“反英雄”的現實主義題材,這也是為什麽《隱秘的角落》總帶著一種美劇的質感。

無論是讚譽還是質疑,毫無疑問,《隱秘的角落》依然是一部質量上乘的佳作,擔當“國劇之光”的稱號似乎也不為過。但願本劇不會是一個夏日“限定”的曇花,而是一塊閃耀的琥珀,沉澱住文化自信與內涵,用才情與匠心,照亮未來的迷霧,激勵更多的國產劇走出低分低質的“隱秘的角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