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嚴審助力IPO“新常態”:全年新增申報103家完成上市96家

2018年已接近尾聲,在這一年裡,A股IPO有兩大明顯變化,一是IPO“堰塞湖”現象逐步得到解決;二是發審委IPO審核的步伐放緩變穩。

儘管IPO的排隊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但證監會對於IPO從嚴審核的態度卻一直沒有改變。11月16日,證監會對外通報,2018年上半年,證監會在做好日常發行監管工作的同時,分兩批對17家IPO在審企業開展了現場檢查。一位上市券商投行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認為,“不難看出,證監會審核的從嚴態度沒有變化。”

截至2018年11月15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282家,其中已過會34家,未過會248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36家,中止審查企業12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190家企業撤回IPO申請。業內人士認為,監管層對IPO的態度在解決申報企業“堰塞湖”的問題上,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IPO審核數創三年新低

儘管近些年IPO嚴審的態勢一直保持,但證監會上半年IPO檢查中依舊發現了企業和保薦機構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

證監會披露,目前已向稽查部門移交1家企業涉嫌違法違規線索,該企業主要涉及涉嫌虛增外銷收入、出庫單與物流單資訊不一致、涉嫌提前確認收入、實際控制人涉嫌體外代墊發行人成本費用、成本核算不準確等問題。

另外,證監會對3家保薦機構采取行政監管措施。

這3家機構主要涉及對發行人存在的個人卡資金去向未進行深入核查,未能發現發行人存在账外账戶,存貨監盤程式執行不到位,銀行借款函證程式存在瑕疵,未充分關注發行人大額資金支付管控不規範,盡職調查工作不夠充分,違反有關規定等情況。

對檢查中發現的一般問題,證監會已告知發行人及中介機構,督促其在後續工作中予以整改。

上述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從嚴監管的態勢下,券商投行機構的壓力的確不小,但是同時能在這個時候將IPO發行盡量規範化,保薦人將發揮“守門人”的角色,對於整個行業未來的規範發展也有一定的助力。

根據Wind資訊數據,2017年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的首發公司共有479家,其中373家通過首發審核,84家被否,12家暫緩表決,通過率為77.9%,被否率為17.5%,另有10家取消審核。

而2016年全年,發審委審核的首發公司共有270家,其中247家通過首發審核,18家被否,被否率不到7%。

對比前兩年,今年無論是IPO審核速度還是發放新股發行許可證的速度都有所放緩。2018年至今,證監會發審委今年審核的首發公司共有169家,通過率也是創下了近三年新低,通過率為58%,被否率達33%。

從審核速度上來看,發審委曾在今年1月份的一周內審核18家公司的IPO申請,但在2月份之後審核數量逐步減少,下半年審核企業的速度基本保持在每周3家。

另一方面,新股發行方面,截至11月16日,A股共有96家企業完成上市,僅為2017年的四分之一。

事實上,目前IPO的趨勢驗證了去年年底行業對2018年A股市場新股發行將會適度放緩的預測。去年年底,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2018年將會繼續貫徹全面從嚴的審核邏輯。

190家企業終止審查,超過新增申報數

上述投行人士提醒,儘管目前正常排隊的企業相比去年同期銳減,但終止審查的企業也比去年更多,也就是說,“堰塞湖”的消失,有一部分原因是IPO待審企業“大批撤退”。

截至2018年11月15日,僅有236家企業處於待審的狀態,還有12家企業處於中止審查狀態,終止審查的企業達到190家。

證監會上半年針對IPO企業的現場檢查籌備和實施過程中,就出現多家企業申請撤回申報材料。通過梳理撤回原因,證監會發現上述企業不同程度存在法律瑕疵未解決、會計處理不規範、行業前景不明朗、持續盈利能力薄弱等問題,反映部分企業仍存在帶病申報、搶跑佔位情形,同時也反映部分中介機構存在盡職調查不充分、核查把關不嚴格等問題。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除撤回數量銳減外,今年以來IPO還有另一特點——申報企業數量的大幅降低,截至11月9日,新增申報企業僅有103家。

一位來自上海的券商董事總經理對記者表示,“今年能明顯感受到,正在進行的IPO項目相比以往的確吃力一些,但相比前兩年,今年在談的項目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股權規範等問題上,都更有競爭力。從監管層的角度來說,肯定希望未來市場中有質地更好的企業進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