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子莊:山水畫筆墨談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陰晴雨露

己亥年

四月十六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創作山水畫,要先考慮是概寫還是特寫。以畫青城山為例,概寫即要求畫出整個青城山的氣氛,只要這幅畫的整個氣氛是青城山,就不一定指實是青城山某處。如系特寫,即須慎選觀察的角度,如畫青城山天獅洞、第一峰等,總須與眾不同才好。兩者之中,概寫較難。

畫山水需講究神、情、氣、形,只有黑白濃淡之畫,何論此四字也。

山水畫須畫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須能看出孟、仲、季直至一天的四時朝暮。即使同畫一景,同為一季節,年年畫出也不同,因為人的思想也在發展。有些人的畫四時莫辨,有些人舊稿照翻,基至對著照片畫,真是藝術的自殺。

山水畫主要是靠筆墨襯出氣氛,因此我畫雨景、雪景均不染天空。

山水畫最難是表現四時朝暮。要有空氣感,但不能去畫空氣。

畫山水花卉均需畫出空氣,畫面上要有四時朝暮、陰晴雨露的區別,但應於筆墨中寫出,而不靠烘染的功夫。

畫山要畫出山之性格,例如畫峨眉要畫出峨眉的特徵,每一幅都要有特色,不能畫成遊覽圖。每幅畫都有主從,或山頂為主,或山脊為主,或山腳為主,但不要割裂,要有整體感。對山之性格要充分掌握,如山石的質地、植物的種類、建築的特徵等,都是構成此山性格的必然因素。也可以以山擬人,寫我自己胸中之峨眉。同時也可以擬別人、古人。純自然美也須以我為主宰,忘記這一點則會被景物牽著走。畫山水要既有它(山)的特點,也有我的特點。

隻畫幾棵樹,一間房子,可以成一幅畫,隻畫幾個山巒就不成畫。畫山水須有掩映,有樹才有幽深掩映,青城無樹則不幽。沒有動、植物的世界就不成世界,沒有人類活動的蠻荒之地也不是人的世界。

畫山水要有白描的功夫。中國畫講線條,花卉、人物講線條,山水也講。

對景寫生,景物要經過自己嚴密的組織,組織的方法是要大量捨棄。初學畫寫生時,最不容易舍。如初學寫詩,總覺得某句尚好,雖其中某字不葉,也免強湊合,結果弄得似是而非。

如畫青城山“三島石”,要先從各個角度觀察,再決定從那一方寫,舍掉自己認為無關緊要的地方,畫成更須經過提煉,形象、筆墨均要特殊。

遠望大山,山石草木有時難以區別,如遊峨眉,就只見樹林層迭如礬塊皴,因此,我在畫上有時就處理成山石不分的一片。當然這是我的想法,並不想加於他人,正如千家注杜詩,各說各的理嘛。古人畫上有三株樹就大都要弄不同顏色去區分,生怕混了,這是吃畫得多觀察思考得少的虧,連石濤也都未跳出來。

看山要體味到山之色調,畫山須有主調,要善用調子接近的色彩,畫面上不能用調子相抵觸的色來界開。石濤、黃賓虹會看山,因此會畫山。

看山要帶有感情,要洞察幽微,體味山之情。山中生物、礦物渾然一體,茂然勃起,石上苔草四季長青,昆蟲活動,無一不生機盎然。山嵐、霧氣、樹木之水分,鬱鬱然雲蒸霞蔚。看山時,功夫要下在體味這些方面,要去發現。我每至山林,猶如歸家省親,如晤老友,若無此情,則談不上看山。

看山須於靜中看,靜則生慧,有慧心則能得自然之神。

山越大,山石上苔越多,石頭是“活”的。黃賓虹雲“山皆濕潤”,就是說畫中石頭須是“活”的。山雖不能動,但不能將它畫成死的,所謂“頑石點頭”,畫畫自當如此。

每一處山川總有其特殊的性格。如建築、小橋、石頭等,都不會各處一樣。要看山入微。

用特寫之法畫山,要把方位選好。我畫青城山觀日亭,是從上天梯看過去的,絕險。

畫山畫水,須有生活基礎。選擇一地,長期地經常地去,達到最了解、最熟悉其地山水、風俗的程度。然後遊歷各地,豐富閱歷,這樣才有比較,有比較才有發現,有發現才有創造。

一幅畫中,樹畫得黑,房子也畫得黑,此乃畫法所忌,但我偏用之。因為實際上從遠處觀察,往往房子、石頭不易區分。觀察自然要貴於發現,別人不能表現的,我們要想,要畫。

寫生時,凡遇到一望無際的景物,需用大石、房屋、小坡坨、大樹破開,否則就不成一張畫。

畫材遍地皆是,不必一定要到名山大川。我的山水畫中就常以成都城市行道樹法國梧桐入畫。

“景”須分“景物”與“景色”,不少畫家的畫缺“景色”。“景色”就是氣氛、調子。

我常在月夜中透過樹林看月光下的山川、房屋、樹木等物,於繪畫的意境頗有啟發。

(問:老師有時一氣畫十多張山水畫,這些構圖是否都是先想好的?)

有些想過,有些沒想過。想也大都是平時想,畫時靠靈感,但靈感也是平時培養,畫時旋打主意,結果多是失敗。

山水畫技法的應用中,注意講究陰陽關係,畫面的節奏感則易強。

主山畫成後,要相其勢宜開或宜塞(合)來補成。主石太整,其余可細碎些。

主峰高,客峰應低;主峰正,客峰宜倚。要講揖讓,有揖讓才有情致。

(問:如果畫面主峰矮,客峰高,怎樣處理呢?)

重要的是不能奴欺主。主體要著意刻劃,筆墨強烈色彩濃,遠山(客體)抹過就行了。

在構圖時,要考慮奇偶關係。如一幅畫中一邊已有兩間房子,另一邊就不能也來兩間房子,右邊有大石,左邊不能再來一塊大石,如左邊一定要有大石,則須比右邊之石高大或矮小,這是奇偶的顯例。此外還要講聯繫,如畫了左右兩部分,中間要想法連接,使之成為一體。連接之法:本靜用動連,本動用靜連。

畫中任何一物都要各安其位,這便是所謂“得勢”。山峰端正,樹就不應直,山下之石則應斜;一江兩岸,是兩個平勢,江中船、江岸草、遠山之類則當取斜勢。各得其勢則安。

古人畫山水愛留空白,好象是有煙雲氣,其實那是沒有本事。石濤的山水全幅畫滿,或於最幽暗處以白層布虛,即一洗前人陳腐氣。

畫面上應實處多,虛處少。宋、元、明大家都是實多於虛。如李唐畫《萬壑松風圖》,僅松林背後留有一帶煙雲,但覺得滿紙生動。現在畫山水動輒滿幅煙雲縹渺,象貼了些錦花,遮遮掩掩。要有煙雲縹渺的效果並不在於虛處留得多,主要在於筆墨氣氛,在於境界,在於物象的組織。

畫山水的人好好對家禽家畜用一下功,如建昌鴨子、水牛、黃牛之類,山水畫成了,花鳥畫也就成了。

山水畫中,樹木少則意味薄。要善畫林木。此外,尚須精究房屋、橋梁、動物的畫法。

畫樹,樹枝須分出南北,有聚有散。藝術處理上不能公平。為人要公平,對畫要苛刻,所謂“盡畫家之能事”。

山頂如有一排樹,其余半山等處也要畫些樹,以相映帶。

畫樹林不要根根著力,隻一兩根認真畫些,其余隨便劃過便成。

山水畫中,有時宜先畫樹葉,後畫樹身,因為在有些情況下先畫樹身則會弄得很被動。

畫梅林、雪景,都要學有所成後才能進行。否則畫不出冬氣象氛。四時景象中,最不好畫的是冬景。

山石之外,能把梅林、竹林、松林畫好,於畫山水則思過半矣。

山水畫中,只有樹、石,不會豐富,還須有飛禽走獸。

古人畫山水,為了點題,秋景畫雁,夕陽畫歸鴨,久之成了程式,沿習到現在,功力皆淺。我們要專門練習畫動物。山水畫中的點景動物,於畫的意境關係甚大。

石上之點,應有濃淡、虛實、疏密、高低的區別,總之要有抑揚頓挫,構成節奏感、音樂感、詩意。

山水畫打點應是代表物象,如象遠樹、叢草之類,不能為打點而打點。

我畫山、石,點用打筆,如高山墜谷,這樣少人工氣。

初學畫山石,皴法宜密,疏淡是晚年的事。

山石皴法由書法而來,披麻皴源於篆,斧劈皴源於隸。

山之皴法,用筆不外橫、直、斜三法。

補皴之筆痕不要與原有筆痕相讓,即不要沿原筆痕方向行筆,如此層次方多

一幅畫中,山石、房子都是土紅色,這是我的畫法。這樣處理,色面大塊,中間勾勒的線條是淡墨,土紅色夾些灰色,調子很好看,樸素簡潔。只是畫房子與畫山石所用的勾勒線條是不同的。這種方法並不完全是我的創造,等於古人的全用朱畫、墨畫,但我有所發展。

我近來畫山水喜歡連皴帶點,用墨用色一次畫成。

山水畫,畫一次待乾後再加,一次次加深畫成:此乃《芥子園》的畫法。不管畫面有幾層,不管濃淡先後,一次畫成,這是最高水準的畫法,非到技巧成熟時不能成功。

山水畫家晚年大都畫得黑,以年老眼力衰退,自己看著總覺得還沒畫夠,別人一看即覺過黑了。

山水畫不是靠畫面黑才層次多,才深厚。

畫山一般的次序是先畫後染,也可以先染後畫。後者是花卉畫法,我用之於畫山水。

山水畫中,畫房屋的線條全是書法。沒有篆隸根底,怎麽畫房子呢?

細筆青綠界畫山水,難點是須組織嚴密,使人一看便以為難,主要在於建築、人物,不在山勢。袁江、袁耀的畫界,一看使人吃驚,規模大,常人做不到。張大千之界畫未成,建築無大規模,無難點。

目前的山水畫有很多還在“四王”的圈子裡,另有一些則是在洋框框裡邊畫中國畫。這樣就有了兩種框框,洋框框與土框框。但有人卻以洋框框反土框框,尚自詡為創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