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商務部專家:中國應不會爆發糧食危機,但應高度警惕棉花減產風險

文|梅新育

“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民以食為天,中國始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基本自給,國際變局、今年南方水災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朝野上下對此的重視;正因如此,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主產區夏糧收購進度數據在8月12日一經公布,頓時在社會民眾中和資本市場上都激起了強烈反響。

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無疑是正確的,但社會民眾和資本市場上述強烈反應很大程度上源於對統計數據的誤讀;根據歷史經驗和近年發展趨勢,在糧棉油肉四類基礎農產品中,當前糧食、油料生產供應不至於出大問題,更需要關注的主要潛在風險在於棉花。

2020水災可能重演糧油增產而棉花減產局面

之所以判斷當前糧油生產供應可保無虞,首先是因為近年決策層一直高度重視,且2012年以來國內糧食、油料產量幾乎是逐年遞增。2012年—2019年,國內糧食產量從61223萬噸上升至66384萬噸,油料從3285.6萬噸上升至3493.0萬噸(如表1所示)。對於中國這樣一個14.0005億人口(2019年末數據)的國家而言,上述糧食產量數據意味著,即使遭遇極端情況,僅憑2019年當年新產,中國人均仍可佔有國產糧食逾474公斤、國產油料24.95公斤,平均每天國產糧食約1.30公斤、國產油料68.4克(約1.4兩)。這樣的數量,應該足以保障中國國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表1 2012年—2019年糧食油料產量

部門:萬噸

就今年國內糧食生產而言,202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增收,為全年糧食生產收成開了個好頭;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量同比減少近千萬噸,並非源於夏糧減產,而是因為農民惜售。

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2020年夏糧產量數據的公告》,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增長0.9%;其中小麥產量13168萬噸,比2019年增加75.6萬噸,增長0.6%。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6月5日開始每隔5日發布的主產區夏糧收購進度數據中,今年夏糧收購初期,主產區小麥和油菜籽累計收購量同比是增長的;直到6月20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量才開始同比減少;到7月10日,主產區油菜籽累計收購也開始同比減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價格明顯上漲導致農民惜售。而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全年糧食收購要一直持續至翌年4月末,如2019年度秋糧旺季收購結束於2020年4月30日;在目前糧食收購主體已經相當市場化、多元化的環境裡,只要保證不出現大規模儲存損耗,糧食收成中有較多部分暫時藏糧於民,並不是什麽不得了的事情。

進一步審視今年備受矚目的南方水災對秋收和全年糧食、棉花、油料生產的影響。依靠水利基礎設施進步,相信中國能夠把水災的影響消除很大一部分。同時,以中國之大,每年遭災耕地面積都不可避免會非常廣大;縱覽建國70年來農作物受災面積和產量變化,頭一年主要受旱而次年主要受水災的情況下,糧食和油料往往增產,棉花則減產,今年很可能重演這一局面。

以1998年大洪水為例。由於大洪水,1998年作為“大災之年”被載入國民記憶;實際上,1997年農作物受災和成災面積均大於1998年,但1997年主要是旱災而1998年主要是水災。水災成災面積,1997年為583.9萬公頃,1998年為1378.5萬公頃;旱災成災面積,1997年為2001.2萬公頃,1998年為506.0萬公頃(如表2所示)。

表2 1997—1998年農作物受災和成災面積

部門:萬公頃

在這種情況下,1998年糧食產量從上年的49417.1萬噸上升至51229.5萬噸,增產1812.4萬噸,增幅3.66%;油料產量從上年的2157.4萬噸上升至2313.9萬噸,增產156.5萬噸,增幅7.25%;棉花產量則從上年的460.3萬噸下降至450.1萬噸,減產10.2萬噸,降幅2.22%(如表3所示)。

表3 1997—1998年糧棉油產量

部門:萬噸

再看2019年農作物受災和成災面積變動。與2018年相比,2019年農作物受水災成災面積從255萬公頃微增至261萬公頃,增加6萬公頃,增幅2.35%;旱災成災面積從262萬公頃上升至333萬公頃,增加71萬公頃,增幅27.10%。正因為如此,今年一季度的雨雪之類災害反而大大緩解了去年南方的旱災。在這種情況下,今年水災後,是否會重演1998年糧油增產而棉花減產的局面?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就整個國際市場而言,儘管今年氣象和疫情衝擊導致一些國家糧食明顯減產,如歐盟27國小麥預計將減產11%,其中法國小麥預計將減產26%;但俄羅斯、加拿大小麥收成達到了歷史數一數二的高峰,南半球糧食主產區氣候狀況也有利於糧食生長。這樣,就總體而言,國際穀物理事會預計2020—2021年度小麥供給將超過需求1200萬噸(法國《回聲報》網站8月11日報導)。儘管不排除某些國家、某些區域今年可能遭遇糧食危機,如小麥進口量佔全世界30%的中東北非地區,但中國不屬於這類潛在糧食危機國。

新疆疫情與水災夾擊國內棉花生產

糧油穩產、甚至增產的基礎如上文所述,棉花生產則遭遇了新疆疫情和南方水災雙重打擊,且海外主要產棉國疫情嚴重,對其棉花生產、運輸衝擊難測。外加國際關係變局,我們若不能保障國內穩產,而對通過進口棉花補足國內缺口寄望過高,就有可能遭遇印度、美國等海外供應方卡脖子。

天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團,這就是中國這個世界第一大棉花和紡織服裝生產國國內棉花生產的基本格局。依靠生產建設兵團和內地投資者數十年大規模開發戈壁沙漠而創造出來的巨大高標準耕地資源,依靠數十年來農業科技研發推廣堅持不懈,依靠國家對新疆棉花產業的補助支持,也由於內地農地資源逐步轉向比較優勢更大的領域,國內棉花種植業已經高度集中於新疆,新疆對全球棉花市場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1949年,新疆棉花產量不過5100噸,佔當年全國總產量(44.4萬噸)的1.1%。1990年,新疆棉花產量46.88萬噸,在全國總產量(450.77萬噸)中佔比突破10%。到2018、2019年,新疆棉花產量分別為511.1萬噸、500.2萬噸,在全國總產量中佔比分別為84%和85%。

在新疆棉花產業發展中,無論是高標準農地開發與規劃建設,還是棉花科技研發推廣,抑或生產實踐,生產建設兵團都是無可爭議、不可替代的先驅和主力軍:

1950年1月21日,新疆軍區發布大生產命令,下達全年開荒、糧棉畜牧等生產指標,全體軍人一律參加勞動生產。當年,駐疆部隊在新開發的亙古荒原上生產出了400噸棉花,佔當年全國棉花總產量的萬分之5.8、新疆棉花產量的6.3%。

2005年,兵團棉花產量106.85萬噸,佔新疆棉花產量比重達到57%的最高峰,佔當年全國棉花產量(571.42萬噸)的18.7%。

其後10余年,隨著新疆地方對棉花產業持續大規模投資開發(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央政府轉移支付和內地投資者),兵團棉花產量在全疆中佔比有所下降,但在全國佔比仍然提升近倍。2019年,兵團棉花產量202.80萬噸,佔全疆產量的41%、全國產量的34%。

今年新疆棉區本來有望迎來豐產增收,因春夏時節降雨量普遍較多,有利於棉花生長;但當前新疆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內地主要棉花生產省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遭遇嚴重水災,疫情和水災對中國棉花主要生產省份形成了夾擊之勢。

在新疆,自7月16日宣布新發現一例確診病例以來,這一波疫情反彈嚴重程度已經成倍超過了年初全國抗疫總動員時期。從7月16日至8月3日24時,新疆在這一波疫情反彈中累計新發現確診病例648名,比此前將近半年抗疫累計確診病例(76名)多7.5倍,此外還發現了114名無症狀感染者(截至8月3日現有數)。到8月12日24時,新疆在這一波疫情反彈中累計新發現確診病例進一步上升至807名,比此前將近半年抗疫累計確診病例(76名)多9.6倍,此外還發現了130名無症狀感染者(截至8月14日1時現有數)。

中央對新疆疫情反彈高度重視,新疆本地黨政領導者也決心在8月中旬之前撲滅這一波反彈,但新疆社會情況複雜,對其抗疫及未來預防工作形成了不可忽視的掣肘,以至於這一波反彈至今已近1個月,當地疾控部門仍未公布詳細流調報告。而在其他省市,至遲從3月份以來,疫情發生之後,最多兩三天即可公布詳細流調報告。目前已是8月中旬,而按照通常生產周期,新疆棉花至遲9月初就要開始采摘了。

與此同時,今年南方水災重災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是名列前茅的棉花產地。如表4所示,2015年—2019年間,四省棉花產量佔全國比重雖然從13.4%下降至5.9%,但在疆外棉花產量中佔比卻從33%上升至40%左右。挽回、補救今年水災給四省棉花生產造成的損失,尚需努力。

表4 內地水災四省棉花生產情況

疫情和國際政治形勢顯著提升海外棉花供應風險

理論上,對於中國這樣國際支付能力充裕的國家,可以通過進口來彌補國內商品供應的缺口,但當前的疫情和國際政治形勢已經顯著提升了海外棉花的供應風險。

當前,世界十大產棉國依次為中國、印度、美國、巴基斯坦、巴西、烏茲別克、澳大利亞、土耳其、阿根廷和土庫曼斯坦,除土庫曼斯坦至今未報告疫情數據外,另外八國均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衝擊,對其棉花生產、運輸影響不可忽視。根據2月份以來追蹤整理計算結果,其全民確診率、全民死亡率指標(確診、死亡病例佔總人口比例)自4月中旬起相繼全面大幅超越中國,並持續快速上升:截至7月27日,如表5所示,海外八大產棉國全民確診率指標幾乎全部在中國10倍以上,最高者為中國的224.3倍(美國),全民死亡率指標絕大多數在中國7倍以上,最高者為中國的137.2倍(美國)。

到8月13日,海外八大產棉國中已有3國全民確診率指標、兩國全民死亡率指標超過中國百倍。

根據上述發展趨勢,預計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疫情數據還將繼續成倍提高,甚至可能比7月下旬提高10倍以上。

表5海外八大產棉國疫情指標相當於中國倍數

同時,由於印度、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第三大棉花生產國,又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棉花出口國,儘管中國不會改變努力發展進口貿易的政策取向,但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只有確保國內棉花生產穩定,才能確保國內下遊產業免遭來自印度、美國的“斷供”風險。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經濟能否穩定與發展,關鍵取決於“糧(棉油肉)+能源+高新技術產業”三大產業部門;其中,“糧(棉油肉)”與“能源”決定“穩定”,以IT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決定“發展”。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政治形勢的新發展進一步提升了上述三大產業部門的重要性,特別是棉花產業,對民生、社會穩定和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性正在隱隱大幅上升。對此,我們需有充分認識。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王延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