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月10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李蓉老師、浙江傳媒學院鄭亞楠教授、李洋主播與2020級新聞與傳播專業的部分研究生一起前往德信影城觀看了青年導演周楹豐執導的首部同學情紀實電影《往事如昨》。


此次活動是《紀錄片理論與創作》課堂的特色活動,是繼《掬水月在手》之後師生再次線下共賞紀錄片的思政實踐類活動。



圖為李蓉老師、鄭亞楠教授、李洋主播和同學們的合影


往事如昨》為周楹豐的長片導演處女作。故事講述的是從事影視工作的老周,從北京出發,行程兩萬公里,足跡踏遍四川、重慶、廣東和西藏的14個城市和地區,參加了同學聚會,尋訪了當年的42個老同學和3名老師,用鏡頭記錄下了此時此刻的他們,記錄下了這一個班的集體影像,紀錄下了一代人的成長歲月。



圖為《往事如昨》官方劇照


“本片是獻給同學、老師,獻給母校,獻給故鄉的一封情書。感謝有這樣一趟旅程,讓我們能在人生前行的某個階段稍微停一停,停下來回望一下成長的歲月,重新認識一下自己從哪裡來,重新認識一下我們的根在哪裡。如果那些往事能溫暖你前行的方向,那往事就並不如昨,它就時刻陪在你的身旁。最後,這一切當然都是獻給觀眾的,希望觀眾們能夠喜歡這部電影。”周楹豐如是說道。


紀錄片《往事如昨》片尾


觀影結束後,老師和同學們積極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李蓉老師


今年是我們大學畢業20周年了,前幾天大學群裡有同學在提聚會的事兒,恰好《往事如昨》這部紀錄電影上映。電影聚焦同學情,導演周楹豐尋訪他畢業20年的初中同學,並把同學見面的情景用鏡頭記錄下來。這是典型的直接電影的表達方式,大量的跟拍,甚至感覺不到拍攝者的存在,仿佛觀眾也在參加自己的同學會一樣。為什麽要拍這部影片,誠如周導自己的回答,“在尋找同學的過程中,就是看到了往日的自己”。影片帶有很強的自傳體色彩,曾經的情書、同學間的小秘密、流行過的歌曲、看過的港劇錄像,周導將這些記憶的碎片撿拾起來,佇立在他的母校中學教室門口,就像是一幅定格畫面。影片沒有刻意要表達什麽,回憶殺讓我們不斷地被代入影片裡面。讓我們在現實、回憶,在畫內畫外建構著故事,延續著情感。我很喜歡片尾的點名,這是神來之筆,每位同學在不同地方答“到”。我想同學情就是這樣,無論相隔多遠、時間多長,見面直呼其名,無需多言。



邵成林同學


《往事如昨》是一部同班同學二十年後再聚首的回憶錄。在北京工作的老周,走遍全國去尋訪自己的中學同學。影片內容取材真實,情感真摯,用小小的鏡頭記錄下了每一位同學如今的樣子,這是歲月的縮影,更是共有回憶的集體影像。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中學時光,這種回首歲月帶來的啟示會反過來折射我現在的生活。我覺得,人生匆匆如戲,不必過分追求轟轟烈烈的生活情節,順其自然地在每一段時光裡展現最真實最美好的自我,以此來從容面對身邊的人,共同度過每一段時光,經歷歲月的大浪淘沙後,總會留下關於我們的最美好的回憶。



孫銘澤同學


紀錄片《往事如昨》,用七個章節講述二十年的同學情誼。影片記錄下的,是一個班的成長,也是一代人的旅程。它通過追憶80年代四川小鎮一個班級同學們的不同人生軌跡,向我們展示了最真實質樸的同學情。剛開始看時或許會覺得有些許無聊,但是隨著情感的推進,會被同學間那種共通的情感打動,也會想起自己為一個夢想而共同奮鬥的青春歲月,也會懷念那些還沒好好再見就再難相見的同學們。已經畢業二十年的同學們雖然身在各地,卻心在一起;雖然經年不見,卻心意相通。多年不見的同學間,有想念,有期盼,有釋懷,也有放下。片中導演的一句話“見到他們,就是見到當初的自己,見到來時的路。”每一個同學都是我們青春的拚圖,學生時代的歲月是我們不朽的回憶。回望人生,每個人,每個同學,每個老師,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塑我脊梁,成我根骨,更讓我能在江河回望時,找到來時的路。



陸翰佳同學


《往事如昨》是一部讓人耳目一新的電影。影片以影像志的方式,記錄了周楹豐為了中學畢業時的一個約定,在全國找尋探訪曾經的同班同學以及舉辦同學會的過程。本片編導周楹豐,中學就讀於瀘縣五中,北京交大畢業,現生活在北京。2016年,他回到瀘州參加同學會。時隔多年,同學們散落天涯,昔日的莘莘學子紅男綠女,都已年近不惑,天天為生活奔忙。再見面時,俱各感歎白駒過隙,世事滄桑。一沙一世界,從大家的際遇,也能夠看到時代變遷給每個人刻下的烙印。於是,周導決定把這一切拍下來,這樣才有了這部電影。每個人都有過青蔥歲月,都有曾經的同窗好友;每個人對於過往,都有很多的內心感觸。所以,相信這部電影能夠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準確的說,《往事如昨》是一部紀錄片。沒有技巧的情節,沒有激烈的衝突,沒有刻意的煽情,就是純粹的記錄。所有演員,就是瀘縣五中當年的同班同學,素人素顏,本色出鏡。草根、淳樸、自然、真實。雖說是紀錄片,但從故事結構和藝術感染力等方面,影片還是下足了功夫。把影片分為幾個主題板塊,而使敘事更加條理化和順暢;幾首插曲的選擇,尤其是片尾曲、那首本來就由幾位高中女生創作和原唱的《心願》,和影片的節奏和主題也完美契合。時光不能回逝,感情不能複製。純真年代的同學情彌足珍貴,影片讓80,90乃至40、50年代的觀眾重回少年。白描般不加修飾的表現手法、素人不敷妝容的表演,與純真的同學情感高度契合,拉近了電影與觀眾的距離。拍攝和記錄導演的同學情,其實也相當真實地展示了80後四川小鎮青年的發展現狀。



高振洋同學


沒有人會永遠十八歲,但總永遠有人十八歲。二十年前的我們相聚在一隅方寸之間的教室,從那句“你叫什麽名字”,便開始了我們每個人的故事。如今的我們,少了點輕狂,多了份沉穩,少了點青澀,多了點成熟,或許,這就是成長。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青春故事,那一段沒有塵世的喧囂,只有著純真友情的同窗,永遠都留在彼此的回憶中,定格在二十年前的歲月裡。就像《往日如昨》,那些最真摯,最炙熱的情感,永遠都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儘管會朱顏辭鏡,但那份稚嫩青澀的時光下,埋藏的是一輩子的同窗之情。母校熟悉的操場上,還有著你我相互打鬧留下的痕跡。感謝《往日如昨》紀錄片,把我們每個人都帶回了曾經的那個熟悉的校園裡,去回憶還發生在昨天的校園故事。



趙贏同學


“彈指一揮廿四秋,同窗歡聚語不休。”說到同窗,可能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段獨特的回憶,曾經一起奮鬥的時光至今還歷歷在目。《往事如昨》這部紀錄片就是以同窗情誼為主題展開的敘事。片子以老周為主線人物,講述了他從北京回到四川,參加初中同學畢業二十周年的聚會。期間他與班上的同學進行了會面,老友相見、交談甚歡。一些班上的趣事在推杯換盞中親切交談。有人問老周:為什麽要花這麽長的時間找到班上的同學?他回答道:因為找到了他們就找到了來時的路,就不會忘記自己為什麽出發。同窗對我們的意義究竟是什麽?是一段不可磨滅的珍貴記憶,是一群惺惺相惜並肩前行的同伴,是提醒自己勿忘初心的動力。我會為了二十周年聚會中班主任老師的寄語而感動,也會因為老周長途跋涉去往拉薩尋找老同學而觸動,但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有過這麽一群人,雖然身處天南海北,但只要召集的信號一出,都會義無反顧地回到班級的“大家庭”中。我想,這便是《往事如昨》紀錄片最吸引我的地方吧。


相信各位在看完《往事如昨》後也會從中找到許多共鳴:同學、同桌、初戀、老師、母校,自己的學生時代,自己的人生故事。

也許,它講述的也是你和你同學間的故事……



end 


文章 | 謝蕊

圖片 | 謝蕊 趙贏

排版 | 蔡遠亮

初審 | 邵成林

責編 | 李蓉 易正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