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絕對長知識:看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對於熱愛旅遊的朋友們來說,開展一趟歷史文化之旅來增長知識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北京國家博物館:後母戊鼎

原稱“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屬國寶級文物。

北京故宮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

玉山用料產自中國新疆和田,為致密堅硬的青玉。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巨集,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

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內凹。寬格上鑄陽文鳥篆書“越王鳩踐,自作用劍”。莖上兩道凸箍,圓首飾同心圓紋,鑄工精湛,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編鍾

編鍾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乾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鑲金獸首瑪瑙杯

瑪瑙杯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選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製,而獸嘴鑲金的工藝處理,也是匠心獨運,它金光閃閃,克服了獸嘴處材質色澤太深的不足,使獸頭的造型之美更為突出。

陝西歷史博物館:舞馬銜杯紋銀壺

壺高18.5厘米,扁圓腹,蓮瓣紋壺蓋,弓形提梁,細鏈連結壺蓋與提梁。壺底與圈足相接處有“同心結”圖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條結。圈足內墨書“十三兩半”,是壺的重量。壺腹兩側用模具衝壓舞馬圖,馬肥臀體健,長鬃披垂,頸系花結,綬帶飄逸。只見它口銜酒杯,前腿斜撐,後腿蹲曲,馬尾上擺,好像正合著音樂節拍,以優美的舞蹈為飲酒者伴飲助興。馬身和提梁、壺蓋及“同心結”紋帶均鎏金。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蘭經》

手抄描金《古蘭經》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名阿訇捐贈的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蘭經》,是目前國內收藏的最珍貴的《古蘭經》珍善本之一,對於研究回族歷史、宗教和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青海省博物館:銅鎏金觀音造像

鎏金觀音造像屬國寶級文物,由明朝皇帝賜給青海著名的瞿壇寺。像高146厘米,身姿婀娜,站立在蓮花座上。衣飾線條流暢飄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體鎏金。其鑄造工藝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術水準。

河北省博物館:中山靖王劉勝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十分驚人。

山西博物院:晉侯鳥尊

全器為昂首挺立的鷙鳥形。鳥有冠,雙角,圓目,尖喙。細長鳥頸,腹腔中空,頸、頭、喙相通,鳥背開小口設一小蓋,蓋有鏈條與虎形提梁相連。鳥足粗壯有蹼,鳥尾下下設一虎形支腳。通體浮雕翅翼,細刻羽毛,造型獨特新穎,裝飾富貴華麗,為晉國青銅器代表作品。

河南博物院:春秋蓮鶴方壺

1923年出土於河南省,高120厘米,口徑31厘米。春秋時期器物。該壺造型巨集偉氣派,裝飾典雅華美。

山東省博物館:東平漢墓壁畫

2007年發現於山東東平縣,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準最高的壁畫,填補了我省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國極為罕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該織錦的年代為漢代,來自蜀地。現在收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為國家一級文物,位列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之首。

西藏博物館:雙體陶罐

雙體陶罐出土於昌都卡若遺址,造型洗練優美、飽滿豐盈、構思巧妙,製作工藝純熟,代表了卡若文化的製陶水準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時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點睛之作,也是西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匈奴王冠

王冠屬國寶級文物。黃金製成,重1394克,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匈奴單於金冠。金冠由金鷹和冠帶兩部分組成,上面浮雕有羊和狼的圖案,雄鷹站在半球形金冠頂上,俯視著冠帶上狼與羊搏鬥的情景。

安徽博物院:戰國楚大鼎

楚大鼎屬國寶級文物。圓口,方唇,鼓腹,圜底,蹄足。附耳外侈。腹飾一箍,箍上飾模印花紋。雙耳和頸部模印菱形幾何圖案,足根部飾浮雕漩渦紋。口沿刻銘文12字,研究者釋讀不一。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語。此鼎形製雄偉,堪稱楚國重器。

黑龍江省博物館:金代銅坐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金代銅坐龍的身上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龍文化的精華,無論從考古還是從藝術的角度,這尊銅坐龍都有很大的文化研究價值。通過對銅坐龍造型和飾紋的研究探討,可以使我們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吉林省博物館:元代青花雲龍紋高足碗

青花雲龍紋高足碗,該器物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紋,呈竹節狀。口沿為青花唐草紋。內壁暗花印行龍二條。外壁用青花繪一遊龍,並襯以火焰紋。青花色澤青翠濃豔,線條流暢有力,堪稱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遼寧省博物館:清代雲龍人物紋轉心象牙球

全高52.2厘米,上為一直徑12.9厘米的大球,鏤雕祥雲繚繞,十餘條健龍或藏頭露尾、或藏尾露首穿行於雲層之間;大球內分層透雕二十一個小球,球球相套,層層能轉,滿地紋飾。三節台柱,上為六層透雕小象牙球,紋飾同頂上之大象牙球;下有四足座,座上雕人物頂柱狀承盤,玲瓏剔透巧奪天工的雕刻工藝令人歎為觀止。

南京市博物館: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此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隻以漢代典故“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為主體圖案的梅瓶,造型端莊,胎堅釉白,在製坯、繪畫、施釉、燒製等方面均達到極高的水準,堪稱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絕品佳作。

浙江省博物館:《富春山居圖》(前段)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的書畫,畫家黃公望為鄭樗(別號: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江西省博物館: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

此甗甑鬲連體,鬲襠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顧。鹿豎角,短尾卷,身披鱗片。甑腹飾四組展體的獸面紋。鬲足袋滿飾浮雕獸面紋,它體形巨大,氣勢雄渾,奇美詭異,穩定性良好,有“甗王”之譽。

上海博物館:王羲之上虞帖

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書法史上稱為"書聖"的東晉王羲之所寫的一份信劄,名為"上虞帖"。卷子前後蓋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歷代收藏印記,同時保留著北宋內府的裝裱格式,是一件難得的藝苑瑰寶。

湖南省博物館:素紗禪衣

素紗禪衣重量僅為49克的素紗襌衣,是馬王堆漢墓隨葬物品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一件文物,除去較厚重的衣領、衣袖、衣襟緣邊的絹,其重量只有20多克。正如古人形容的“輕紗薄如空”,其質地及紡織技術都讓現代人稱奇。

四川三星堆博物館:青銅神樹青銅神樹

樹乾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由樹座和樹乾兩部分組成。樹座略呈圓錐狀,底座呈圓環形,上飾雲氣紋,底座之上為三山相連狀,山上亦有雲氣紋。樹乾接鑄於山頂正中,乾直,樹根外露。

雲南省博物館:牛虎銅案

牛虎銅案於1972年在江川縣李家山古墓群遺址第24號墓坑中發掘出來的戰國時期青銅器。此銅案是滇國青銅器中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組合造型使整個銅案重心平穩,大小和諧,動靜均衡統一。

貴州省博物館:開元投龍銅簡

銅簡是公元783年,53歲的唐玄宗派遣內侍張奉國帶道士孫智涼等人,專程從京師來到南嶽朱陵洞投放的銅簡。除了祈求自己長生不老外,玄宗還將至愛楊玉環的名號——道真,寫在祈請人一欄。可見癡情的玄宗希望神明庇佑他們做一世的神仙眷侶。而當年這一“洞天投龍”的盛況,詳細記載在《南嶽志》上。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翔鷺紋銅鼓

此面銅鼓距今約2200年,鼓身所刻圖案紋式內容豐富、活潑生動,鼓底足部一側臥刻篆文“百廿斤”,彌足珍貴,整器品相完好、鑄造精良,在國內實屬罕見,堪稱國寶級文物。

廣東省博物館:千金猴王硯

“一石三硯” 之首——千金猴王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清朝張之洞做兩廣總督時,他有名何姓顧問在肇慶主持開發大西洞,得到一塊上等石料,遂請名匠依形製作了這三方硯台。這種天然的名石與能工巧匠的雕刻,使得這三方硯台成為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

福建博物院:雲紋青銅大鐃

大鐃通高77.8厘米,銑間56.6厘米,重100.35千克。西周。樂器。平口,鉦部兩側有36個冏紋乳突狀枚,枚直徑3.5厘米,高2厘米。鼓飾變形獸面紋,兩側飾雲雷紋。甬亦飾變形獸面紋。大鐃雙范合鑄,渾大厚重,作風穩重古樸。

海南省博物館:越王亓北古劍

又稱“盲姑”劍、“不壽”劍,系越王勾踐之孫王不壽的自用劍,距今已有2400年的歷史,目前發現存世僅三柄,尤以入藏海南省博物館的這柄最為完整,是所有存世的越王劍中最長的一把,品相極佳。

台北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

這棵翠玉白菜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材料,綠色的部分雕成菜葉,白色部分雕成菜幫,看上去是鮮活欲滴。菜葉上還停留著兩隻昆蟲,它們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

台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

此鼎是據今2800多年前周宣王時期的“國之重器”,因刻器者為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厘米高,卻銘刻了32行497個篆書文字,是銘文最多的青銅器。其書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