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千元到數萬元 智能養老機器人是噱頭還是剛需?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進“羊毛出在羊身上,智能設備的費用都將疊加在老人身上,而當下老人消費能力有限。機構對智能養老機器人也不抱太大興趣,更多只是一個玩具而已”,普樂園愛心養老院院長閆帥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一方面,智能機器人對於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而言是剛需,另一方面,一個智能機器人售價約5萬元,僅僅是一輛比較低檔的小汽車價格,同樣的價位,中國汽車年銷量已經達到千萬級”,北京益康生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征和認為,從需求和購買力角度來看,智能機器人的前景廣闊。

閆帥和韓征和的不同立場,反映了當下智能養老設備所面臨的尷尬局面——市場供給與實際需求的不對稱。

2017年,工信部等三部委便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要求針對家庭、社區、機構等不同應用環境,發展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健康養老需求。201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再提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在全國建設一批“智慧養老院”。

在政策和市場的助推下,智能養老設備的發展仍面臨著種種困局。

市場需求

北京市房山區普樂園愛心養老院(以下簡稱普樂園),號稱全國首家智能化養老院,但從外觀來看,你察覺不出它與其他養老院的差別。

2017年,普樂園與阿里巴巴合作建設了兩間智聯網養老樣板間,通過人工智能音響作為中控樞紐,加之智能家居設備,如高清無線攝影頭、各種傳感器等。老人無需起床,用語音便可控制屋裡包括電視、窗簾等所有電器。護理員也可通過攝影頭監控老人情況,與老人遠程對話詢問老人的需求並及時趕到老人房間。

閆帥介紹,一個樣板間的一整套設備,成本不超過1000元。使用這樣的智能設備後,原來15個老人可能需要3名護理員,現在只需兩名,在減少人工成本的同時,還提升了養老護理的檔次。

閆帥的智能化養老機構步伐還在進一步前行。在千里之外的江蘇宿遷,他的智聯網社區養老機構即將投入運營。

閆帥介紹,新開設的養老機構只有14張床位,面積不足普樂園的1/3。但作為社區養老機構,其功能更多體現在將養老服務異塵餘生周邊所有社區的老年人。“在安裝智聯網設備後,該社區養老中心便可遠程實時監控老人的狀況,老人也可通過呼叫系統傳達需求,社區養老中心再進行上門派單服務,包括醫療服務。”

“當前養老機構人員成本不斷上升,大量人才空缺,護理員難招,在成本可控範圍內,1000多元的人工智能設備成為了最好的選擇,只是現在北京的養老機構使用智能設備的都屈指可數,機構對智能設備的認知還是不夠”,閆帥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2018年11月,華齡智能養老產業發展中心發布的《中國智能養老產業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顯示,在老齡化趨勢的背景下,智能養老需求持續增長,2015年-2017年左右為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的培育期,2018-2020年左右將是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的成長期。未來智能養老的主要形式是智能家居。

韓征和也是看準了智能養老的需求,在2016年創辦了北京益康生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並在2017年研發出了第一代機器人。韓征和介紹,機器人主要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移動難題,例如從床上到輪椅,通過自己研發的機器人的輔助,老人只需通過雙手便可完成。通過遙控器,機器人還能按照既定路線幫助老人移動到相應的位置。

韓征和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當下護工成本越來越高,發達國家一個護工一月的工資在兩三萬以上。老齡化的趨勢下,養老護理需求不斷擴大,而設備一次性支出就能解決許多養老護理中的問題。與此同時,中國有巨大比例的中產階級及以上家庭,完全有能力支付。只是現在智能養老機器人對於他們而言還比較陌生,因此當前公司的用戶定位主要集中在國內高端的養老院和國外發達國家。

成本、實用性

韓征和介紹,中國智能養老行業剛起步,呈現兩級分化現象--低端產品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高端產品技術要求相對較高,是高附加值的藍海領域,整個市場中,能量產高端機器人的企業幾乎沒有。

在多次參加世界機器人展覽過程中,韓征和也發現,當前所謂的智能養老設備產品種類較多,但產品功能大同小異,以一鍵呼救、語音通話、運動檢測等最為常見的功能為主,產品比較低端,高端產品則更多局限於概念機器人,能幫助老人洗漱的、吃飯的機器人鳳毛麟角,而且難以商用。

2017年,杭州、天津等地的養老機構都曾引進過養老機器人,功能更多局限在陪伴、聊天,輔助老人起床、餵食等複雜動作仍需護理員完成。

這樣的落地,不是韓征和所設想的。“按照我的預期,未來將出現類似於星際大戰裡的場景,每個老人後面都跟一個智能機器人。智能機器人能幫助臥床不起的老人完成所有的日常生活,去想去的地方而不需要人來輔助,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韓征和稱。

即使韓征和開發的第一代機器人做到輔助老人起床、移動,但他還需要尋求資本與市場的認可。

韓征和介紹,此前,第一代機器人已和養老機構合作進行了試用,也完成了小量銷售,但達到規模量產還需要進一步尋求融資。“此前,我們也和眾多投資人交流過,但十個人有九個表示他們看不到公司智能養老機器人快速變現的能力,市場的規模、具體需求還需進一步的調研、驗證。”

閆帥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智能設備的費用最終將疊加在老人身上,需要考慮老年人、養老機構是否能夠承擔得起相應的費用。床墊監護等高端智能養老設備的準確度、安全性、實用性等因素同樣值得商榷。最後技術迭代快速,一批新的養老設備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掉,如果一次性大批量投入,也不能夠持久的應用。因此更多時候選擇簡單的智能設備+護理員模式。

對於未來智能養老機構的規模擴大,閆帥表示,自己也曾設想過。但一方面,養老機構的盈利一言難盡,多數養老機構沒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十分依賴國家的政策補貼,民間資本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智能化養老院模式還不成熟。因此,當下還處在尋求一種能夠複製的商業模式中。“希望未來人工智能設備能了解老人真正的需求,能夠更簡易化、更廉價、更實用,而不是僅僅用來聽聽歌、關窗簾。”

對於智能養老機器人的未來,韓征和還在等待著上遊資本的重視和投入、下遊老人的逐步認可。“我相信未來五年,智能養老設備一定會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市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