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現在流的淚,都是找工作時腦子裡進的水

許多人應該對Adam D'Angelo這個名字不會陌生,他是 Facebook第一任CTO,也是Quora創始人,曾被《財富雜誌》譽為科技界最聰明的人之一。

在度過Facebook的艱苦創業期之後,很多人覺得這時候的Adam已經賺夠了一輩子錢可以開始享受“退休後”的人生了,但他卻因為感受不到更多的變化和挑戰而“太疲憊”,決定從這份所有人眼中的“好工作”中脫身而出,開始了第二次創業——Quora(美國知名問答網站)。

穩定、錢多、名氣大是很多人找工作的終極目標,但是巴菲特曾經有一句截然不同的評價:“為了打造亮眼履歷而工作,就像把性生活存起來留到老年的時候用一樣。”

有時候別人口中的好工作有可能是你的人生絆腳石,那真正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工作是什麽樣那?

別人口中的“好工作”,可能是你的絆腳石

符合大多數人心目中“好工作”的,通常擁有以下幾個客觀的指標。只是,這些看起來很美的描述,卻很容易讓你忽視了真正影響你職業定位的因素。

好工作屬性:事少錢多離家近?

我認識一個讀書挺聰明的朋友,從985高校畢業後,輕鬆通過了公務員考試,回到了他二線城市的家鄉去工作。有一天,他在微信群裡扔了個紅包,我下意識地搶完了,才猛然發現紅包上的字眼是:哥辭職了。

一片短暫的沉默後,群裡隨即炸開了鍋。大家恨不得伸手穿過手機螢幕,搖著他肩膀瘋狂質問:為什麽啊!他那工作,就是大寫加粗的事少錢多離家近,多少人在背地裡羨慕得輾轉反側啊。

他說,這工作也就別人看著好。

上班兩年來,朋友越來越受不了部門裡死板沉悶的工作氛圍,領導是個老好人,可思想老套,壓根兒不接受新鮮事物。同事裡有不少這樣的老前輩,守著被物價日漸拋離的死工資,幾十年如一日地重複著相似的工作。看著他們,仿佛一眼就能看到三十年後的自己。

“我們辦公室養了一缸魚,肥嘟嘟的,我無聊的時候就盯著它們遊來遊去。直到有一天,魚翻肚死掉了,我突然覺得待不下去了。”他不緊不慢地發了一條語音,“我發現最讓我不安的是,再過幾年,我可能再也不會感覺到不安,我會認為我本身就該是這樣的。那個時候我就算徹底廢了。”

我點開他的個人資料,發現簽名被改成了:大部分人27歲就死了,只是到72歲才被埋葬。

追求安逸未必能帶來安全感,看起來最近的路,有時恰恰是最遠的路。抵抗力最小的路徑,往往會逐漸磨滅我們抗擊風險的能力。

好工作定義:十年後你的職業肯定不會被替代?

行業前景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在擇業時首先考慮的問題。每年到了六月的高考季和畢業季,媒體上都會湧現《未來N年中國最熱門的N大職業》這樣的文章。市場調查和專家分析能幫你預測一份工作的熱門程度,但最後能做成什麽樣,還是得看個人。

被推著走的人,走不遠,也走不出自己的路。你內心認可的,才能做得好,你做得好,才能稱得上有發展。

何況所謂的“好工作”,就像明星們的液態金屬臉,說變就變。

幾十年前大家都說國企是鐵飯碗,可一刀切裁員後,多少人因為能力落後,在市場上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十幾年前大家說計算機是黃金專業,可現在大家提起程序猿和攻城獅,想到的都是各種苦逼和精分。

熱門行業也像風,有的人乘風而上,有的人被風刮走。

冷門行業也像水,有的人被迫擱淺,有的人如魚得水。

比前景更重要的,是你的努力與能力。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裡,有人問華爾街大銀行的執行長:“你的數字是多少?聽說每個人都有這麽一個數字,等他們的財富到了這個數字,就會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行長回以一個簡單的微笑,回答:“More and more.”

獲得金錢是工作的動力,卻不是唯一的理由。除了工資,我們還必須關注知識成果的所有權和影響力,重視工作過程的挑戰性和創造性,思考自我意識和價值體現。

“好工作”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嗎?

有的人不願相信挑戰常規的故事,因為感覺這些人的成功是“幸存者敘事”用上帝視角看以前的問題:

100個拋棄鐵飯碗的人裡只能出一個某某,剩下的99個都餓死了。

100個不走尋常路的人裡只能出一個某某,剩下的99個都迷路了。

100個不把錢當回事的人裡只能出一個某某,剩下的99個都負債了。

他們認為成功者的職業取向不適用於普通人,可在某個時刻,他們又羨慕著那些把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人。

抱怨生活的人喜歡用“but”:我本來可以有份更好的工作,但是……

而敢於直面慘淡生活的勇士更喜歡用“unless”:我可以有份更好的工作,只要我……

建立起我的價值觀

不知從何時起,“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一樣”成為了一些loser逃避壓力、渾噩度日的說辭。而我們要說的“成功的定義”,不是指最讓你安逸自在的狀態,而是找出真正能激勵你的東西。

打開筆電,花時間記錄和整理每天發生的令你感到鼓舞與啟發的人和事,找出其中的共同點,形成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對於成功的定義。通過這個框架,我們不難找出最能對自己產生影響力的因子。

熱忱是能幫助你最好地成就自己才華的事物。在工作中,當你發現某種東西與你的價值觀契合的時候,就要追逐它,抓住它,試圖讓你的強項最大限度發揮作用。

確保你對你的工作有充分的認識

準備一份清單,確保你在決定未來三五年從事某個職業的時候,已經清楚了解以下內容。信息對稱,才能做出最理性的決定。

a.收入:工資多少,扣稅比例是多少,平時的補助和福利有哪些,每年的漲薪機制是怎樣的。

b.工作強度:一定要問清楚每天的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還有一周上幾天班,加班的大概頻次。特別是在面試小公司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別自己踩到坑裡面去了。很多創業公司是996,即早上九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一周6天。江湖水深,大家一定小心。

c.團隊規模:如果是面試中小型公司,一定要通過團隊規模判斷一下對方是否靠譜,要是只有5個人,這種小作坊就別去了。如果你面試的是管理崗,要問一下自己要帶多大的團隊。

d.組織結構:匯報對象是誰,平行的崗位有哪些,部門是怎麽劃分和協作的。

e.工作內容:如果面試的是初級職位,問一問平時具體的工作內容有哪些,方便你評估預估工作強度以及和自身技能、興趣的匹配度。

打破“不可能”的魔咒

為什麽我們不敢挑戰別人口中的“好”,選擇另一份更有風險,對你而言卻更有吸引力的工作?原因有兩個,一是別人對你說不可能,二是你自己對自己說不可能。

當按部就班成為了許多人最高的人生理想,他們就會下意識地回避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和潛力。

完成42公里的馬拉松,對於很多人而言是遙不可及的目標。但你要做的,不是放棄跑步,而是盡力跑完三公里以後,每天給自己增加五百米。

被所有人都認為做不到的事情,往往正是被等待完成的里程碑。

你不需要當第一個在全馬比賽裡衝線的人,你只要克服自己的不可能。勇氣和堅持也許不能讓你成為行業裡最一流的大腦,但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更出色的自己。

不要讓“別人”過度影響你自己,試著去影響別人。朝著你認定的方向前進,在這途中,你會啟發更多的人。

就像《甘地傳》裡的一段話:

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 Then you WIN.

很多時候別人的勸說會害怕、動搖往出走的信念,就像楚門的世界一樣把你困住,讓你以為停留在這裡就是你最好的工作最好的生活。但是卻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把讓你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也限制了你的職場上限。

所以別讓職業的安全網,成為了你潛力的天花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