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聊聊“剩男”白居易刻骨銘心的初戀

作者:劉永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想起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就想起了他的這首情詩《花非花》。往事如夢如幻,象那流雲逝去,不可復得。“詩魔”白居易詩中的那份癡情,那份哀怨,如泣如訴,動人心弦。他所追懷的往日戀情讓人感慨,那是怎樣的一份纏綿、一份旖旎在他的心中纏繞,久久不能消散呢?

(一)從符離集走出的天才詩人

大歷七年(772)正月,白居易出生於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十一歲時,白居易家鄉河南新鄭發生戰爭。為了躲避戰亂,白居易跟隨母親舉家遷往父親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白季庚時任徐州別駕,他決定把家居安置在當時河南道徐州所轄的符離縣。於是,白居易得以在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光。從十一歲來此地,到三十三歲離開,他在這裡居住生活長達二十二年之久。

符籬鎮因北有離山,地產苻草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這一方水土,風光旖旎,鍾靈毓秀,孕育培養了詩人白居易的才情,給了他無盡的詩歌創作源泉,也在他幼小的心田播下了詩歌的種子。

在這裡,白居易深受家庭詩書傳統熏陶,他埋首書齋,勤奮攻讀,聰明早慧,成為了一位遠近聞名的青年才俊。

在他十六歲生日之際,他在符離濉古南原,面對充滿勃勃生機的春日曠野,觸景生情,寫下《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至今還被奉為唐詩中的經典。這首詩讓白居易名聲大振,連當時的大詩人顧況讀到“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後,也不得不表示欽佩,不再因看見白居易的名字就說“長安米貴,居之不易”,改口歎道“有才如此,居亦何難!”

(二)刻骨銘心的初戀

正是在符離,白居易遇上了讓他魂牽夢繞、刻骨銘心的初戀。這位姑娘名叫湘靈,比他小四歲,這段美好的戀情開始於白居易十九歲、湘靈十五歲之時。白居易有一首題為《鄰女》的詩,追敘了這件事:“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桓娥旱地蓮。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在詩人心目中,湘靈生得美若天仙,如同一朵清雅高潔的蓮花。白居易、湘靈,一個是謙謙君子,一個是窈窕淑女,天造地設,情投意合,彼此萌生愛意,偷偷開始了“戀愛”。

可惜造化弄人,好事多磨。古代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規則,更何況,兩位純情少男少女之間還隔著門第差別這條巨大的鴻溝。白居易是官宦子弟,湘靈卻出身寒微,在非常講究門閥制度的唐代,他們的戀愛交往從一開始就注定沒有結果。所以,當白居易向母親傾述自己對湘靈的愛慕之情時,得到的是母親的斷然否定,而且堅決反對他繼續和湘靈來往,活生生要把這對戀人拆散。

白居易、湘靈兩人只能偷偷相約。苦悶、壓抑的情緒纏繞在兩人之間,連短暫的相聚彼此都靜寂無言。見面之時既不敢說話,也不敢哭泣,深害怕驚動了別人。白居易的一首《潛別離》表達了他痛苦的心聲:“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這裡既有對兩人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有“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的決絕。

貞元七年(791),白居易二十歲時,父親白季庚改任襄州(今湖北襄陽)別駕。白居易跟隨父親到了襄州,隨後又按父親的要求到長安遊學。離開符離後,白居易經常輾轉長安、洛陽、襄陽、浮梁等地,不能回去與心上人見面,但是他的心卻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湘靈姑娘。

無論身處何方,白居易對湘靈的思念之情如影相隨,激發著他的創作靈感。他接連為湘靈寫下了《鄰女》《寄湘靈》《感鏡》《感秋寄遠》《夜雨》等大量情詩。在長安盤桓一段時間後,他還不顧父母親的阻撓,匆忙趕回符離與湘靈相會。

貞元十年(794)五月,白季庚卒於襄陽任所官舍。白居易奔赴襄陽為父治喪,結束後,返回符離東林草堂家裡,為父守喪四年。久別重逢,白居易得與湘靈互訴衷腸。這期間的相處,讓他們的感情日趨濃烈,雙方都發誓相愛永遠,不負少年之約。白居易在《長相思》中說:“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祈求天隨人願,保佑他們能夠早結連理,白頭偕老。

貞元十六年(800)二月,二十九歲的白居易終於進士及第,九月他回到符離家中。人生最為快意的三大喜事,他已經做到“金榜題名”,就只差“洞房花燭夜”了。在全家歡聚、慶賀成功之時,白居易正式向母親提出了娶湘靈為妻的請求。然而,性格偏狹、固執的母親,還是斷然拒絕了。

白居易不得不外出為官去了,他的心中始終牽掛著符離,始終牽掛著湘靈。貞元二十年(804)春,白居易按照母親吩咐,回符離搬家,全家遷往外地。此時,白居易三十三歲,湘靈已二十九歲。離別的時候終於來了,湘靈連夜為白居易趕製了一雙“錦表繡為裡”的繡花鞋,千針萬線寄托著絲絲柔情蜜意,述說著陣陣相思哀愁。

白居易含淚為湘靈寫下了《生離別》:“生離別,生離別,憂從中來無斷絕。憂極心勞血氣衰,年未三十生白發!”可憐白居易由於常年的辛苦憂慮,心力憔悴,不到三十歲就已經是滿頭白發。再見了,我的愛人,執手相看淚眼,兩人悲傷的沒有言語!

(三)“圍城”中不盡的思念

與湘靈離別後,白居易遲遲不談婚戀,他似乎在以此作為對母親的錯誤決定的抗議、懲罰。貴族青年白居易已經化身為標準的“剩男”,這在那個時代是非常罕見的,白居易癡情初戀,堪稱“情聖”。元和三年(808),三十七歲的白居易在母親以死相逼之下,被迫與同事楊虞卿的堂妹結了婚。然而他的心中始終為湘靈留有一席之地。在他此後的詩作中,依然時時閃現著湘靈的影子。

元和八年(813)二月白居易回到符離,準備遷出外祖母和小弟的靈柩。在這裡,他最後一次見到了心上人湘靈。此時,白居易四十二歲,湘靈已經三十八歲,她依然堅守承諾,獨身未嫁,苦苦盼望等候著情郎歸來。白居易滿懷愧疚,寫下一首《逢舊》詩贈湘靈:“我梳白發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應被別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時任左拾遺的白居易上表朝廷,主張嚴緝凶手,被朝廷權貴認為是專找麻煩、越職言事。其後,白居易又人被指責:白居易的母親看花而墜井去世,他卻高興地寫有“賞花”及“新井”詩,有害名教。甚至還有人說,白居易因為母親反對他和湘靈的婚事,三十多歲都還不結婚,並且從此懷恨在心,狠毒地害死了自己的母親。經過調查,白居易的母親是因為瘋病發作,墜井而亡。這些針對白居易的言論雖被證明為誹謗,但白居易卻因此受到影響,被朝廷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到了五十三歲那年,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在沿汴河乘船返回京城長安的途中,他特意在宿州埇橋碼頭下船,繞道去符離,希望探望湘靈。此時,湘靈早已離開符離,不知去向,魂牽夢繞的初戀情人不見蹤影,留下的只是綿綿無絕期的“長恨歌”。這段長達三十五年之久的苦戀總算劃上了句號。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汴水源於河南,東南流入安徽宿州、泗縣,與源於山東的泗水合流,並入淮河,是當時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面對奔騰的河水,白居易想起了第二故鄉宿州符離的明月,想起了在那裡曾經熱戀的湘靈姑娘,他揮筆寫下這首小詞,多少相思,多少哀怨,都隱含在文字之間,讓後人慢慢去欣賞、去回味。

【作者簡介】劉永,四川綿陽人,現為公務員,愛好文史寫作,時有詩文發表於報刊,有《文同評傳》等書籍出版。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