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遠征高地:羅馬三巨頭龐貝的高加索山脈戰記

公元前65年,羅馬已經是地中海世界的霸主。通過三次本都戰爭,共和國又將勢力範圍深入到北方的黑海沿岸。為了徹底擊敗與其為敵數十年的本都君主--米特拉達梯六世,羅馬軍團也不得不進入高加索山區,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拉開新戰役的序幕。

時代的幸運兒

進入高加索前 羅馬剛剛摧毀了亞美尼亞軍隊

早在公元前67年,僅有2萬人的羅馬軍團便在小亞細亞半島東部的安納托利亞山區,擊敗了龐大的亞美尼亞-本都聯軍。但士兵們不願繼續在遙遠的異域服役,所以在戰勝後爆發了兵變。元老院被迫將名將盧庫魯斯從前線撤換,換上了已經嶄露頭角的政治新人--龐貝。

此前,龐貝已經在殲滅斯巴達克斯起義軍和東地中海海盜的戰爭中,贏得了勝利與榮譽。但當面對一個擁有強大陸軍的對手,他的表現究竟如何,當時的人都心裡沒底。

龐貝此前一直忙於剿滅東地中海的海盜

好在龐貝在次年上任後,已經不需要為正面決戰而考慮太多。因為本都王國的龐大軍隊,已經因為長期的戰損而幾乎消磨殆盡。余下的殘部不足40000人,甚至比不上不斷增兵的羅馬遠征軍多。在當年爆發的萊科斯戰役中,龐貝就以很低的代價,將本都國王的30000名步兵全殲。後者只能帶著800騎兵向北逃竄。

當龐貝準備向南進攻另一個強敵亞美尼亞時,該國君主提格蘭二世已被迫向羅馬服軟。經歷了前一年的慘敗,他的威信和兵力都嚴重受損。現在被迫抵禦南方的帕提亞帝國進攻。他與龐貝再次約法三章,確定將吞並的卡帕多西亞、乞裡西亞和敘利亞領地都吐了出來。龐貝也就暫時饒恕了這個不穩定的“新同盟”,準備繼續向北追趕作為罪魁禍首的米特拉達梯。後者已經通過黑海東部,逃到了克裡米亞半島,並從兒子手裡搶下了博斯普魯斯王國的控制權。

數次慘敗 讓本都國王只能帶著騎兵逃亡

風格迥異的高加索三國

米特拉達梯一直在克裡米亞嘗試東山再起

米特拉達梯在抵達克裡米亞半島後,繼續用港口的商業稅收和烏克蘭地區的糧食出口,為自己招募新的龐大軍隊。不用說,他的目標就是羅馬。他甚至計劃直接從東歐大平原南下,直插羅馬當時防禦不嚴的北方腹地。因此,龐貝必須迅速將對手的力量摧毀殆盡。

但要抵達克裡米亞,他就必須通過地形複雜的高加索山區。這一大片橫在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山麓,在當時被3個主要勢力所控制。雖然其居民原本同屬於原始的印歐土著,但因為受到了不同區域的文明影響,已經呈現出截然不同的三種風格。這也直接關係到他們如何處理自己與羅馬人的關係。

分布在高加索西部的科爾基斯與伊比利亞

在高加索山區的西部,是毗鄰黑海的科爾基斯王國。由於靠近海洋,當地山區出產的木材、金礦、鐵礦和蜂蜜,一直都是希臘商團的主要進口物品。希臘神話中的金羊毛產地,也正是在科爾基斯。至少在公元前6世紀時,就有希臘人在沿海建立殖民城市,並將希臘文化向內地傳播。

因此,科爾基斯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希臘化的王國。他們也曾被迫加入米特拉達梯的本都軍隊,在數個戰場上同羅馬人對陣。在確定本都敗局已定後,又發動了反對本都人的起義,但終究沒有成功。考慮到該國不僅有數個防禦嚴密的港口和山地要塞,還有包括希臘式重步兵、山地輕步兵在內的較強武裝。龐貝準備等自己的海軍艦隊趕到,再伺機迫使對方臣服。

科爾基斯是傳統古希臘世界的東部邊界

在科爾基斯王國以東的山地,是很少接觸到希臘文化的伊比利亞王國。雖然深入內陸山區,但其在文化風格卻受到北方烏克蘭大平原上的遊牧勢力影響。在悠久的歷史傳統中,這裡一直是遊牧勢力不斷使用的通道之一。青銅時代的庫班文化,就和伊比利亞王國有很大的區域重疊。那些曾經殺入兩河流域的辛梅裡安人和斯基泰騎兵,都是通過他們先祖生活的山間道路南下的。

因此,大部分伊比利亞人過著半農半牧生活。儘管在山地難以畜養太多馬匹,但其軍隊風格還是深受斯基泰文化影響。大部分成年男性都會熟練使用複合弓,既可以組成密集的齊射隊列,也可以分散到山地內打遊擊。就連成年女性,都可以拿起弓箭幫男人們共同禦敵。這個現象也被希臘世界的觀察者們,認定為古代神話中的亞馬遜女戰士後裔。至於有足夠資源武裝來自己的貴族戰士,則使用斯基泰式的草原大盾牌來掩護普通士兵。再使用長矛、尖頭戰斧和匕首來應付近戰需求。他們同樣為米特拉達梯的軍隊提供過兵員,也在本都國王北逃時嘗試進行截殺。但與希臘化的科爾基斯不同,伊比利亞人和羅馬沒有太多共同語言。

伊比利亞人最受到北方的斯基泰遊牧文化影響

在伊比利亞王國以東,是文化距離地中海世界最為疏遠的阿爾巴尼亞人。他們在很多方面與西邊的伊比利亞人類似,既是山地部族,又是遊牧勢力通行的山間走道。因為,這些半農半牧的土著,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北方騎馬文化的影響。依靠毗鄰裡海的小塊平原,他們還發展出遠多於西面鄰居的騎兵部隊。

另一方面,阿爾巴尼亞以南就是傳統的大波斯文化區,很容易就同東亞美尼亞、希爾卡尼和米底有密切聯繫。所以,當地又在很大程度上有著類似北伊朗的軍事風格。除了貴族騎兵外,還有擅長戰地風雲作戰的標槍重步兵和步行弓箭手。他們都曾加入過提格蘭二世的亞美尼亞軍隊,和羅馬軍隊有過照面機會。而且出於自己的伊朗文化因素,他們也是高加索地區內最抵製羅馬人的政權。

相比伊比利亞 阿爾巴尼亞人更接近波斯文化

伯羅魯斯河之戰

龐貝將在高加索開啟自己的征服生涯

公元前65年,龐貝首先將目標對準了桀驁不馴的伊比利亞山民。他們從本都王國的東部出發,率領著不超過20000人的軍團和少量輔助部隊。余下人馬則被分配給了海軍和用於保護卡帕多西亞地區的另一支偏師。由於山間的道路不利於整體行進,羅馬人必須將大軍拆散,以大隊為部門活動。

雖然看似沒有必要,但龐貝還是決定以武力為依托,迫使高加索三國與羅馬達成和平協議。也防止他們在日後加入本都或亞美尼亞人的反攻大軍。因此,在進入伊比利亞地界後,羅馬士兵就開始面對由本地人和阿爾巴尼亞援軍組成的聯合抵抗力量。尤其是後者,利用自己較多的騎兵,不斷嘗試圍殲各羅馬分隊。但並不足夠強悍的山地輕型機車,根本奈何不了這個時期的羅馬步兵。在先前的戰鬥中,他們已經多次在非平原地形上挫敗本都與亞美尼亞的具裝重騎兵。現在也就更不忌憚輕裝的阿爾巴尼亞人。

伊比利亞人一直用遊記戰術與羅馬軍隊周旋

發現情況不對後,阿爾巴尼亞國王奧羅塞斯,在主動與羅馬人講和後撤兵。伊比利亞國王阿托塞斯,也開始與龐貝接洽,但依然在集中各部落的武裝力量。當羅馬人識破了他的緩兵之計後,立刻以最快速度集中了部隊。阿托賽斯只能越過庫拉河,並將河上的橋梁摧毀。結果,留在河對岸的城鎮被軍團所輕易征服。

伊比利亞君主只能再次服軟,並承諾休戰與重建橋梁。但當龐貝指揮羅馬軍隊不斷前進,他意識到自己已經處於極度危險之中。於是,他又逃過了阿拉貢維河,在摧毀橋梁之餘,派出大量輕步兵在沿途的山林中進行埋伏。包括很多婦女在內的遊擊隊員,便不斷射殺落單的羅馬士兵。龐貝調來步兵大隊,將伏擊者全部轟入山林,再讓人縱火焚燒。伊比利亞人的首次大規模抵抗,就在熊熊烈焰中化為烏有。

伊比利亞軍隊主力是使用複合弓的射手

隨後,羅馬大軍則接近了王國的核心區域。阿托塞斯將已經趕到的20000多部隊集中,在伯羅魯斯河附近的平原上與龐貝展開決戰。由於高加索地區的空間有限,雙方都沒有太多回旋余地,必須硬碰硬的擊潰對手。伊比利亞步兵隊形,與數百年前出現在馬拉松戰場上的波斯人類似。但龐貝的羅馬軍團,戰鬥力已遠在夕日的雅典民兵之上。

在意識到對手主要依賴弓箭的遠射火力後,羅馬各步兵大隊發起了決定性衝鋒。他們以最快速度接近敵軍,擲出手裡的重型標槍,擊破了伊比利亞人的前排大盾。隨後拔出西班牙短劍,殺入缺乏群體近戰能力的弓箭手隊列。整個伊比利亞軍隊在瞬間被擊潰,有9000人在擁擠的戰場上永遠倒下,超過萬人輪為羅馬軍團的戰俘。

直接發起衝鋒的羅馬軍團步兵

阿巴斯河之戰

羅馬海軍也已經控制了黑海的製海權

在擊敗伊比利亞人後,龐貝強迫阿托塞斯國王交出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然後帶著包括黃金和武器在內的眾多戰利品返回。全軍開始向西進入科爾基斯王國。在海軍艦隊抵達沿海希臘城市的情況下,羅馬人僅僅用武力威懾就迫使幾個山地要塞投降。龐貝將王國所有權交給了自己扶持的傀儡阿里斯塔奇斯,成功讓科爾基斯成為有羅馬駐軍的附屬國。

隨後,羅馬海軍以黑海東岸的希臘城市為基地,開始全面封鎖克裡米亞半島。至於陸軍則繼續返回伊比利亞山區,鎮壓那些不服國王與羅馬和平協議的部落。為了徹底斷絕反羅馬派的氣焰,龐貝決心直接向東,進攻尚未與羅馬有大規模交鋒的阿爾巴尼亞人。在準備度過湍急的西盧納斯河時,羅馬人將軍中的全部畜力分布在兩側,幫助涉水計程車兵減低水流衝擊。然後再通過10000個可以儲存飲水的皮囊,為自己準備好度過荒漠時所必備的乾淨水源。

羅馬人實際上在高加索遭遇到類似古波斯帝國的對手

由於沒有料到羅馬人會深入己方境內,阿爾巴尼亞人在一時間也是手足無措。國王奧羅塞斯被迫在阿巴斯河邊的有限空地上,同龐貝的主力軍進行決戰,讓麾下部落的土地不至於遭殃。雖然阿爾巴尼亞號稱有60000步兵和12000騎兵,但其實際兵力可能只有以上數字的一半。龐貝在實際上具有數量優勢。相反,他還更願意盡快進行決定性的正面交鋒。

為了將隱蔽在山林間的敵人吸引過來,龐貝將全部的騎兵都部署在最前線。通過減少縱深厚度的方法,將隊形拉至最長。數萬步兵則分為兩翼,隱蔽在騎兵身後。步兵們被提前告知要俯下身子,用盾牌遮蔽住自己的金屬頭盔和武器。這樣一來,遠處的阿爾巴尼亞人便覺得羅馬軍隊只有騎兵出現在自己面前。

衝鋒中的羅馬共和國騎兵

結果,在對手的驚歎注視下,羅馬騎兵迅速調頭後退,從步兵陣線的中間撤離。隨即,軍團的重步兵們全體起身,以戰鬥隊形迎接衝上來的阿爾巴尼亞步騎兵。第一線的步兵手持重型標槍,將高加索貴族騎兵捅落馬下。後方的第二線則擲出標槍,如疾風暴雨般砸向了對手的山地步兵。在這些重裝部隊身後,還有來自克裡特島、昔蘭尼加、迦太基和西班牙地區的輕步兵,用弓箭、投石和標槍進行火力支援。連續的密集投射,讓在衝鋒中失去隊形秩序的阿爾巴尼亞人損傷一片。

同時,先前後退的騎兵也在步兵隊伍後完成了重組。他們分成兩隊,從兩翼進行迂回,將已經陷入混亂的敵人幾乎完全包夾。阿爾巴尼亞士兵在正面交戰中已經慘遭痛擊,面對兩頭的步騎夾攻,更是難以招架。巨大的恐懼在隊伍裡迅速蔓延,並促使他們紛紛轉身,從唯一的缺口逃竄。但還是有許多帶頭的貴族戰士,根本來不及從混亂中脫身。

阿爾巴尼亞主力軍是典型的北伊朗山地步兵風格

奧羅塞斯國王的弟弟科西斯,就在混戰中發現了龐貝的所在位置,並擲出標槍擊中了羅馬統帥本人。得益於自己穿戴的優質胸甲,龐貝並沒有因為這次襲擊而倒下。他立刻同撲上來的阿爾巴尼亞親王展開了搏鬥,最後親手將其殺死。

大部分阿爾巴尼亞士兵則躲入了身後的山林,其中就包括他們的國王奧羅塞斯。龐貝馬上祭出了在伊比利亞時的手段,下令士兵縱火焚燒林地。在對方被濃煙逼出來後,再用標槍和弓箭等遠程武器進行射殺。這招徹底摧毀了對手殘軍的抵抗意志,他們被迫派人向龐貝屈服。

共和國晚期的羅馬軍團常規布陣

羅馬的東部邊疆

幾十年裡 羅馬軍隊將常駐黑海邊的希臘城市

隨著阿爾巴尼亞人的投降,龐貝完成了他在高加索地區的征服作戰。他同樣沒有廢黜對方君主,而是以罰款等手段,強迫阿爾巴尼亞成為羅馬共和國的附庸。這樣一來,整個高加索地區都不會再加入東方野心家的反羅馬陣營。

此後,龐貝開始向被進軍,準備攻打博斯普魯斯王國。但在他展開最終戰役前,當地人就擁立了米特拉達梯六世的兒子--法那巴祖斯。知道自己大勢已去的本都國王,只能在黑海便選擇自裁。漫長的米特拉達梯戰爭也正式宣告結束。

龐貝也將成為羅馬建國以來的最大 東方征服者

在此後的數個世紀裡,高加索地區都將成為羅馬的最東部邊疆。羅馬軍隊通常隻駐扎在黑海邊的希臘城市裡,再通過三個王國的本地君主來維持地區秩序。在世紀帝國早期,羅馬還一度將科爾基斯和本都都並入卡帕多西亞行省,用以維護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交匯地。通過這些措施,羅馬人成功保護了小亞細亞半島的東部邊疆,也幾乎控制了北面的克裡米亞半島。更重要的是,當地還是遏製帕提亞帝國勢力北上發展的橋頭堡,並對亞美尼亞和後來的薩珊波都有巨大戰略威懾。

至於龐貝自己,則在稍後選擇繼續南下。羅馬人在敘利亞兼並了已經毫無影響力的塞琉古王室,控制了猶太王國,並開始直接出兵保護埃及的托勒密王朝。龐貝也因此成為了羅馬建國以來,最大的“東方征服者”。在若乾年後的內戰中,以上地區的財富和軍隊,成為了他同凱撒叫板的重要資源。但他用來欺騙阿爾巴尼亞人的戰術手段,也被凱撒用來徹底擊敗了自己。

冷炮歷史-米特拉達梯戰爭系列

雅典之圍:頂級軍事工程技術的較量

羅馬完勝:第三次喀羅尼亞戰役

奧克美納斯戰役:羅馬軍事工程學的勝利

決戰提格蘭諾塞塔:羅馬機動戰術的完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