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鏑數丨35歲,從職場生死線,變成事業起步線?

35歲正是一個人的黃金年紀,經歷了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又經歷了十年左右的社會歷練,正是走過了莽撞青澀的青春期,開始進入積澱期的時候。可在職場上,35歲正處於一個“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的尷尬年紀。

想跳槽卻發現很多職位都標明了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而繼續留在原工作崗位也幾乎看不到晉升空間,是謂“進亦憂,退亦憂”,心裡也有更多的焦慮。

35歲的職場人到底是怎樣的工作狀態?哪些行業的35歲職場人士最焦慮?35歲真的是職場老年人了嗎?

本期鏑數聯合騰訊新聞帶你走進35歲職場人的兩難處境。

互聯網行業30-40歲職場人最躁動

獵聘發布的《職場人春跳意向報告》顯示:30-40歲職場人跳槽意向最強烈,其中35-40歲職場人總體跳槽意向指數最高,比30-35歲職場人高出0.24個點,達到了6.13。(注:綜合求職者登陸、搜索、投遞等行為相關數據得出跳槽意向指數,指數越高,則跳槽欲望越強烈)無論是主動辭職還是被動離職,35歲儼然已是職場危機最為明顯的年齡。

各行業35-40歲的職場人跳槽意向指數都高於30-35歲的職場人,但在整個年齡段中,不同行業職場人的跳槽意願排序有所不同。互聯網作為一個年輕的行業,其30-40歲的從業者跳槽意向指都達到了全行業最高值。

重慶市的35歲職場人最安逸

在30-40歲職場人跳槽意願最強烈的20座城市中,上海職場人的跳槽意願位居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武漢、深圳、沈陽、常州,而北京30-40歲的職場人跳槽指數排到第六位;重慶位列第二十,以5.94的跳槽意向指數墊底,可見這個城市的30-40歲的職場人跳槽意願不夠迫切。

35歲的職場是危機,也可以是事業起步

而從現實來說,35歲正在逐漸成為職場人真正的事業起步線!1999年,馬雲創阿里巴巴時正好35歲,想想雷軍41歲才有小米!《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18》顯示,1985-2016年間,中國全國勞動力人口(包括學生)的平均年齡從31.9歲上升到了35.9歲。2016年香港勞動力人口平均年齡是39.1歲、台灣是38.6歲。

在美國,職場人“老齡化”趨勢更為嚴重,1996-2016年間,美國勞動力人口年齡中位數,已38.3歲增長至42歲,這也與人口老齡化趨勢相合。而這更意味著,今後個人職業工作年限的加長。

可預見的是,在未來的職場勞動力結構中,35歲將越來越成為職場“年輕”與“活力”的代言詞。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職場焦慮可以隨之消失。

職場35歲焦慮不在年齡本身

更多在於是否做好職業規劃

對於許多在35歲這個年齡還未走上管理崗位的人而言,其職場的發展前景的確呈現出不容樂觀的局面。因“剩餘價值”不大,有著被性價比更高的年輕一代所取代的風險。為什麽有的人在35歲就步入了機會與晉升空間愈小的職業困境,而另一些人在35歲時卻依舊是企業爭相爭取的香餑餑?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可能是:是否“提前梳理危機感、做好職業規劃,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多數人只顧著活在當下而忘記了投資未來,沒有抓住年輕的大好時機拚搏、學習,構建自己的專業優勢;而在面對職業選擇時,也沒有做好自己的規劃急,而是功近利,想著的是通過跳槽獲得更高的工薪資待遇,但對於職位的發展空間、挑戰性以及自身的助益性,卻並沒有太多的關注。這使得許多職業人在跳槽選擇時,往往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隨著職業危機正成為一個越來越被關注也越來越現實的問題,然而,只要在職場,不斷提升技能、認知、影響力永遠是第一要務。想要衝破35歲職場危機,最重要是:不斷的提升自己價值,不讓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流逝,而是讓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增。

鏑次元數據

Date Editor丨葦 影

設計丨唐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