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年網銷9個億,多肉控,看這裡!

地點/江蘇宿遷耿車鎮

採訪者/景明

耿車,宿遷西大門,從行政版圖上來看,耿車只是不起眼的蘇北小鎮,但是耿車是一個“多面體”,過去30年,它既有變廢為寶的本領,又遭遇了垃圾圍城的困境。

從南京出發,沿著高速公路一路向北行駛,近3個小時車程,就到了江蘇最年輕的設區市——宿遷。下了高速公路,繼續向西北方向開,當我們感覺路上物流大貨車明顯多起來的時候,不用看路標,基本可以確定,耿車到了。繁忙,是全國電商鎮耿車給我的第一印象。

在耿車鎮電商物流產業園,從板式家具、子母床,到花盆、多肉植物,每天至少1千噸寄件地址寫著耿車的大小貨物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2018年耿車鎮網絡電商銷售額50億元,是全國三個實現“淘寶村”全覆蓋的鄉鎮之一。

其實,早在30年前,耿車這個江蘇西北的普通小鎮,因為上世紀80年代費孝通先生兩次調研提出“耿車模式”而聲名鵲起。

30年前的“小耿(車)”才不是

一個沒有故事的普通同學(鄉鎮)

什麽是“耿車模式”?

“耿車模式”是江蘇省宿遷市耿車鎮在中國不發達農業地區發展鄉鎮企業的一種模式。80年代,“耿車模式”響徹大江南北,與“溫州模式”“泉州模式”“蘇南模式”並稱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樣板。

敲黑板!

耿車模式的特點:“四輪齊轉”“雙軌並進”的複合所有製結構。

“四輪齊轉”是指鄉、村、聯戶、戶四個層次辦企業。

簡單說就是:家家戶戶辦企業,人人爭當萬元戶(個體戶)。

當年的塑料大王,如今成了電商達人

今年68歲的村民邱永信,是全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從1983年開始,他帶著家人收購、分揀、加工廢舊塑料,買賣十分紅火。

邱永信:“破爛堆裡扒黃金,我們先解決溫飽問題。那時候我一開始乾,我一年能賺十萬八萬,也非常不簡單了。買一輛舊的普桑車,可不得了了。買到家,小孩子大人一起到跟前看看,買小車了。”

到1986年,耿車鄉村企業發展到38個,戶辦、聯戶辦企業發展到4567個,企業總產值達到3.17億元。

為什麽大家聽說過“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卻少有人了解“耿車模式”?

因為他,衰!落!了!

老的“耿車模式”說明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傳統增長模式行不通,走不遠。

最高峰時,耿車片區年加工廢舊塑料近300萬噸,從業人員近10萬人,產值達80億元。耿車鎮一度時期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再生資源回收交易基地。

“耿車模式”還催生了一個新詞——“耿車味”

耿車鎮大眾村史莊組組長、廢塑料大戶朱傑:“宿遷人都知道兩個味兒。聞到酒味就知道到了洋河(鎮)。聞到塑料垃圾的味道,就知道到了耿車。原來,我乾完活騎摩托車到城裡吃飯,人家不認識我的,聞到我身上的垃圾味,人家就說,你是耿車人。房前屋後都堆的垃圾,河裡都是黑水,青蛙、魚進入就死。那幾年得病的人也多。”

這種“帶著汙染味道的GDP”,讓人們不再以耿車為榮。2016年初,耿車人決心用環境治理守住綠水青山,用綠色發展換來金山銀山,僅用66天時間,3471戶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經營戶全面清理到位,59個交易貨場全部取締,61個地磅、2100戶設施設備全部拆除,一個存續30年的廢舊物資回收加工行業劃上了句號。

在耿車鎮電商產業園,鎮黨委書記徐光良執意要帶我看一副V形圖。他說,理解耿車的轉型,離不開這張圖。

徐光良:“全鎮8000多戶,4000多戶在做。當時正在經歷一場發展的V字期,2016年元月以後,經濟明顯的下滑了。產值30多個億一下子就沒有了。我們最關心的是,轉型之初,能不能老百姓的生活水準不下降。”

為了給企業轉型找出路,給老百姓找飯碗,徐光良到處求人,好不容易組織附近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到村裡開了12場招聘會。沒想到,幾個月後,原本應聘出去打工的老百姓又都回來了。原來,耿車人還是喜歡自己創業。轉型艱難的時候的茫然,徐光良記得深:有的大戶直追到他辦公室討說法,問出路。

徐光良:“有個大戶賣紅木家具失敗了,又開日本料理,選點不對做不下去,然後又到我們農業園區了。到我辦公室裡面反覆講,書記這個多肉到底能不能做?他們夫妻倆連續兩天來了兩次,我沒有一絲猶豫,做一定能做,肯定能把它做好。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分析全國的形勢,分析當地的形勢。”

徐光良說的是李平夫婦,他們廢舊塑料生意做不下去了,便瞅準了在網上賣多肉植物的商機,但一開始有些用力過猛,第一單就從韓國買來80萬元的高端多肉植物。沒曾想隨著氣象變冷,大棚沒裝供暖設施,李平眼睜睜地看著成批的多肉植物死亡,每天損失上萬元。從那時候起,他們開始鑽研技術,一家人甚至直接從城裡的大房子搬進了鄉下的臨時集裝箱裡,這樣李平就可以24小時守著她的多肉植物“苗寶寶”了。

李平:“我們全家就住在集裝箱裡,28個平方,我剛開始還回市區去住。後來,就住集裝箱,孩子也送到寄宿學校去了。我對這一塊兒很有信心的,前期所有的親戚朋友都不理解,包括我自己的母親,每次去都掉眼淚。”

李平告訴我他還去了南京找專家請教。兩年時間,不僅完全掌握了400多種多肉植物的栽培技術。當初為了打開多肉植物的銷路,李平誤打誤撞,嘗試了一下在網上直播賣多肉,沒想到這一嘗試,還帶火了當地的一個產業。

現在李平不僅耿車最先在淘寶直播上賣貨的人,而且還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還帶動了一大批村裡年輕人。

客戶:“岫岩來兩棵。”

主播:“好的。你要多頭還是單頭的?我們家不講價,你別看他小,樁子都是老樁子的。這個是‘雪精靈’,這個可以不?其實這兩顆挺好看的,真的,我給你上鏈接你去拍吧。上個18--6你到1號鏈接去拍。”

多肉植物直播

在耿車鎮生態農業示範園的大棚裡,我看到幾萬株多肉植物安靜的躺在苗床的小格子裡。離我不遠處,3、5個園藝工人,一人守著一攤,擺弄著一個黑色的三腳架一樣的工作台,低頭勞作,自言自語。

主播兩人一組,一個人負責播,一個人負責後台接單。每天工作8小時,一半多時間都在連續說話,工作強度著實不小。

記者:“這個是直播的後台是不是?”

張瑋:”對對對。像昨天成交了多少,1萬塊錢左右。每天都在播。”

記者:“競爭也很激烈吧,有什麽訣竅?”

張瑋:“這是我們自家的基地,自己培育的,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鎮黨委書記徐光良告訴我,最近兩年,多肉種植已經成為支撐耿車生態農業園區銷量的主力,目前耿車已建成4300畝核心區、30萬平方米溫室大棚,培育多肉植物6000萬株。每天訂單能達到5萬單,2018年更是網銷9億元。

我採訪過不少城鎮,耿車幹部的互聯網思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2016年就提出了“支部加電商”工程,把農村黨員推向了電商創業的第一線。要求村支部班子有1/3以上的書記能講電商課,1/3以上書記有電商致富項目,每個村居要建設電商示範點。

驚歎於直播帶貨的驚人流量,最近耿車鎮黨委書記徐光良一再在琢磨如何才能打造有競爭力的本土主播群體,把村裡有直播意願的年輕人組織起來,請外面有經驗的主播來培訓,在當地打造一個網紅直播基地。

徐光良:“直播是經濟的新增長點,我們要緊緊跟上這個時代,建設網紅直播基地。”

蹲點的時間,我更是從耿車年輕人的身上看到了“耿車模式”新的含義。25歲的王讚在大學宿舍創業,利用暑假期間在網上代賣老家生產的板式家具,兩年多時間,他從貼牌銷售到返鄉建廠生產,大學還沒畢業的王讚,已經注冊了5個電商品牌,帶領了20多人的團隊,實現銷售額3600多萬元。

王讚:“鄉村同樣可以建功立業,農村同樣有很多機會。如果沒有互聯網我都不知道我現在在哪裡。按照傳統的模式,不可能發展這麽快。要感謝這個時代好!”

編者按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從今天開始,中國之聲推出大型主題報導《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足跡》,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50多名記者深入偏遠鄉村、城市社區、工程現場、科研院所……蹲點調研,充分展現一個古老民族的現代化傳奇,充分體驗新征程上人民的奮鬥精神。

主創人員

總監製:蔡小林

總策劃:高岩

審稿:李謙

記者:景明

新媒體編輯:張喬雪、李政民(見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