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逆襲成“一哥”,深圳如何擺正定位?

每經編輯:劉豔美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公布不久之後,2月27日,深圳又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香港地區生產總值為28453.17億港元,同比增3%。根據香港統計處官網提供的兌換率,2018年人民幣兌港幣平均匯率為1.185。照此計算,去年香港GDP折合人民幣為24000.98億元。

而按照日前深圳公布的經濟數據,2018年深圳GDP為24221.98億元,增長7.6%。

這意味著,去年深圳GDP比香港高出約221億元。深圳首次超越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第一城。

遙想40年前,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正是因為背靠香港這棵“大樹”,率先吸收利用外資,才迅速成長為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這個“小兄弟”逆襲的故事,殊為勵志。

但,這就是故事全部嗎?對深圳而言,或許更應該思考:反超之後,如何上路?

順理成章

隨著香港經濟數據公布,中國最大的五座城市經濟規模也換了新座次。以人民幣計,上海以32679億元排名第一,北京30320億元排在第二,深圳第三,香港從第三掉到第四,廣州則繼續留在第五的位置。

實際上,早在去年初,就有傳言稱2017年深圳GDP已超越香港。當年,深圳GDP總量為22438.39億元,香港則為26626.37億港元。按實時匯率計,深圳GDP確實高於香港。

不過,深圳統計局隨即予以否認——一般計算和對比香港生產總值時,應按照當年年均匯率,而非某一日匯率計算。而根據2017年人民幣兌港幣平均匯率,2017年香港GDP仍高出深圳約611億元人民幣。

“本來深圳的GDP增長就比香港快一些,去年人民幣又保持較穩定匯率,這些因素疊加起來,深圳GDP超過香港也就並不令人意外了。”

“白手起家”的年輕城市深圳,能夠趕超香港這座老牌發達城市,實屬不易。

1997年,香港GDP達1.21兆人民幣,佔內地整體18%,相當於北上廣深等9個城市總和;隨著內地經濟迅速增長,香港GDP佔比急劇下滑至約2%,經濟規模也被上海和北京超越。如今,深圳又追了上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經濟量被反超,但香港總人口僅748.25萬人,2018年人均GDP高達32萬元。而2018年深圳人均GDP尚未邁進20萬元大關,與香港還有較大差距。

而且,GDP只是反映一個城市競爭力的指標之一。在市場開放程度、法治和政務服務等範疇,深圳離香港都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騰籠換鳥

有分析認為,深圳能夠後來居上,主要受益於成功的“騰籠換鳥”戰略。工業、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推動深圳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

深圳統計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工業、金融業與批發零售業對深圳GDP貢獻最大。

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09.54億元,增長9.5%。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為6564.83億元和6131.20億元,分別增長12.0%和13.3%,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升至72.1%和67.3%。增速較快的行業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4.0%,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0.0%,汽車製造業增長12.4%,醫藥製造業增長25.0%。

深圳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國領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

對比深港兩地,以研發強度為例:2017年,廣東研發投入強度為2.5%,香港是0.73%,廣州2.5%,深圳則高達4.13%,投入創新資金高達9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遙遙領先。此外,在工業企業研發支出佔比、研發人員密度、獲得創投資金量等指標方面,深圳均優於香港。坐擁騰訊、華為、平安銀行等“巨頭”企業,深圳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科技和創新中心之一。

這正是《綱要》賦予深圳的重任。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綱要》明確要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強調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並提出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深圳在這方面大有可為。

彭澎也分析認為:“比起香港,深圳最吸引人的還是高新技術產業,雖然《綱要》提出香港要‘再工業化’,但它走這條路肯定是有選擇的,不會大規模做高新製造業。所以這也是深圳比較有特色的一面。”

輸還是贏?

事實上,《綱要》公布後,圍繞深圳的爭議不少。

《綱要》賦予深圳的戰略定位是:“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有人說,深圳輸了。

統計顯示,《綱要》中香港被提及102次,澳門90次,廣州41次,深圳則僅被提及39次。前有香港國際樞紐地位,後有廣州門戶作用,深圳略顯“失落”。

也有人說,深圳贏了。

香港-深圳作為三大極點之首,其實是一盤棋考慮,肩負著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而且,大灣區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打造科技灣區,深圳“舍我其誰”?

深圳如何擺正自己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位置?

對此,深圳市長陳如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態,2019年深圳將深度對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灣區所向”,攜手建設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換言之,深圳還是要跟香港“抱團”發展。

正如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所言,“深港合作是我們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中,要全力來推進的工作,來把深港這一極能夠做到更強更大”。

深圳已有謀劃。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圳放出兩個“大招”:一是打造前海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推動前海合作區擴區;二是高水準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這可謂深港合作的兩張“王牌”。《綱要》對此也提出進一步舉措,比如:適時修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研究進一步擴展前海發展空間;支持在深圳前海設立口岸,研究加強與香港基礎設施高效聯通。

而在產業發展空間方面,彭澎認為,深圳也應該與香港加強合作,在高校資源方面香港優勢很大,深圳目前也在興建很多高校。“現在一些新興產業,像智能製造、AI、大數據等方面,都是深圳未來的發展領域。”

對深圳而言,輸贏不重要,向前才是最重要的。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