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正式進入 5G 商用元年,誰能瓜分兆市場的新蛋糕?

本文授權轉載自 36氪Pro(ID:Krtech36kr)

作者:石亞瓊

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 5G 商用牌照,我國也將正式進入 5G 商用元年。

7 年內兆規模的基建投入、到 2022 年近 6 億用戶的市場潛力、爭奪行業話語權的可能機會……十年一遇的通信行業紅利,正在全面開啟。

產業和資本同步布局

全球廠商入局 5G 市場。華爾街著名投行 Jefferies 預估,中國三大運營商將於 2019 年啟動 5G 基礎建設,預計 7 年內總支出金額達 1800 億美元,是 2013~2020 年期間的 4G 投資金額(1170 億美元)的 1.54 倍;與此同時,到 2022 年中國內地將有 5.883 億 5G 用戶,佔當年全國手機總用戶數的 39.9%。在這樣規模的市場機遇之下,每一次通信技術升級迭代,也都意味著行業洗牌的可能。

基於樂觀的預期,圍繞 5G 的產業創新早已展開。芯片廠、運營商、設備商競合博弈不斷,已默默過招數個回合;終端設備廠商躍躍欲試,更多 5G 手機終端即將問世;各類下遊應用商翹首以待,籌謀 5G 時代新的行業增長點。

資本也早已在一二級市場加碼 5G 創新。A 股市場 5G 概念股股價走高。上證報記者根據 Choice 的數據梳理發現,今年 2 月份以來的約 3 個月內,5G 概念指數漲幅超過 50%;近 3 個月來,合計有 26 家 5G 概念股企業獲得了 55 次機構調研,上市公司的合計接待機構調研數量達到 519 家/次。一級市場中多家 5G 相關的公司,也受到資本青睞,包括小基地台、光芯片、邊緣計算概念等在內的公司也獲得了融資。

十兆級規模 5G 大生態生成圖譜

小基地台紅利

兆級的通信基建市場,通信設備往往先行。長江證券分析,5G 投入中,無線接入網 (RAN) 至少佔總投入的 50%-70%,是 5G 投資的重頭戲,而無線接入網由大量的基地台組成。

雖然關於 5G 時代中國宏基地台建設數量的預測數據存有差異,但目前普遍來看,多在 500 萬台個以上。長江證券預測,2020-2025 年中國建設規模在 400 萬站左右 (2018 年底中國 4G 基地台數為 372 萬站),按照中國基地台佔全球基地台數一半來計算,全球 5G 基地台建設量在 800 萬左右。

華泰證券的分析更為樂觀,按照中國 5G 網絡的建設周期為 6 年(2019 年預商用,2020 年正式商用,建設周期為 2020~2025 年),5G 基地台按照基地台中性假設的數量進行預測,很可能達到 506.4 萬個。

長期以來,宏基地台設備技術壁壘高,以華為、中興、諾基亞、愛立信為代表的四大公司行業地位穩固。但隨著 4G 到 5G 的頻率變化,小基地台迎來了發展的紅利。

資料來源:昆仲整理

小基地台(Small Cell)在 3G 時代開始商用,主要是為了在流量密集區域進行補網。從 4G 到 5G,使用的通信頻段大幅提升,從 1755-2655MHz 提升到了 24.25G -43.5GHz。一般來說,載頻越高,其傳播距離越近。4G 時代,尚且能通過宏基地台實現大規模組網覆蓋,但在 5G 時代,成本則基本難以承擔。

根據相關研究,當前 4G 基地台的典型覆蓋半徑約為 1-3 公里,實際城市中一般為 500 米,城市中心區域約是 200-300 米,密度特別高的地區甚至達到了 100 米級別。理論上,5G 基地台的典型覆蓋半徑約為 100-300 米,要達到優質用戶體驗,密度或會更高。可以預見的是,全球範圍內幾乎很難有運營商可以承擔如此高昂的成本。

考慮到當前室內場景是最需要容量的場景,4G 時代通過宏基地台實現大範圍覆蓋的組網模式在 5G 時代基本沒有可能沿用。有數據顯示,在 4G 時代,70%-80% 的移動流量來自於室內;同時運營商 80% 的用戶投訴來自於室內信號質量差。

小基地台在設計之初所具備的特點——幾十米覆蓋間距、區域內密集部署,契合了 5G 時代下高頻通信的覆蓋與功耗要求。有數據認為,5G 時代,宏基地台與小基地台的配比可能達到 8:1,若按國內宏基地台需求 400 萬台計算,小基地台 5G 建設周期內平均售價 3000 元/台,市場規模可達到千億元左右。

對於小基地台發展前景的樂觀預期,推動了一二級市場的活躍。二級市場方面,邦訊技術、三元達、京信通信、超訊通信、中興通訊等有小基地台業務的公司股價已有增長。一級市場方面,佰才邦也在 2019 年獲得多家資本關注。

基地台建設啟動,上遊產業鏈最先受益。基地台天線、FPGA 芯片、光器件等上遊產業鏈已從 5G 訂單中受益。以基地台所需要的 FPGA 芯片為例,2019 年賽靈思股價最高已升至 134 美元,在 1 月公布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賽靈思高管也曾表示,「沒有預料到起量會這麽快」。

光芯片國產化

作為主通信設備中產業鏈重要的一環,光芯片也受到關注。

光通信行業主要由「光器件、 光纖光纜、光設備」三部分組成。光器件是光通信系統的核心,光芯片又是光器件核心元器件,其性能與傳輸速率直接決定了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效率,其成本一般也佔到了光器件的 30-50% 且呈現出佔比提升趨勢。

光芯片主要利用半導體材料(例如 InP 系和 GaAs 系等)內部能級躍遷過程伴隨的光子的產生和吸收,進而實現光電信號的相互轉換。

業內人士認為,5G 商用,電信市場傳輸網擴容,基地台大規模建設可能帶來數十億美元的直接市場。

一方面,由於 5G 頻譜頻率上升,信號穿透建築物的衰減增大,相比於 4G 時代建站建設的密度將會提升。基地台數量很可能達到至少 400-500 萬個以上。另一方面,單個基地台來看,4G 時代的基地台架構多是前傳-回傳,5G 時代則有可能演變為前傳—中傳—回傳,單個基地台所需要的光模塊數也會增加,有可能達到 8 個以上。兩者疊加,有望帶動很可能帶動數十億美元的市場。

中國移動投資公司在《洞見 5G,投資未來》的報告裡也曾做過測算。測算認為,假設我國 5G 宏基地台數量達到 200 萬,則僅是基地台和對接的傳輸設備客戶側的接口就至少需要 400 萬量級的光模塊,再考慮線路側接口光模塊、專線用戶光模塊、數據中心光模塊等,預計整個 5G 網絡會帶來高速光模塊需求將達數千萬量級,5G 光模塊的總 量是 4G 時代的 2 至 4 倍。

5G 發展洞察

一般來說,光芯片的速率越高,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效率越高,但研發、量產的難度也越高。高速光芯片的設計需要在提高傳輸速率的同時確保信號的質量,控制雷射器開啟與關閉的頻率的難度也會提升。

得益於此前通信行業的高速擴張,業內對光芯片國產化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近年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 10Gb/s 速率的光芯片國產化率接近 50%,但 25Gb/s 速率及以上國產化率不超過 5%,嚴重依賴於新博通、MAOM、三菱、住友、Oclaro 等美日公司,也成為近年來一二級市場相關公司研發的重點。

二級市場方面,光迅科技、海信寬頻、華工正源等也通過自研或者收購的形式入局;一級市場方面,雲嶺光電、光安倫、長光華芯、中科光芯、源傑科技、仕佳光電子、華興半導體、芯芸光電等也受到資本關注。

5G 終端

5G 終端蓄勢待發,也被認為是具有商業價值的環節。Qorvo 公司預測,在未來 10 年內,5G 終端將會成為手機產業中發展最快的部分。根據 StrategyAnalytics 預測,5G 終端的出貨量將會從 2019 年的 200 萬部增長到 2025 年的 15 億部。

但要設計一部信號穩定、且支持多通信頻段的 5G 手機並非易事。直觀來看,5G 手機需要處理的頻段數量大幅增加。雖然 5G 的標準還沒有最終確定,但考慮到 4G LTE 已經增加到了 52 個波段,5G 時很可能會增加到 60 個以上。

其次,5G 增加了高頻段信號,對於射頻前端元器件的性能要求也進一步提高。MIMO 和 CA 技術在 5G 中的應用,濾波器、PA 的複雜度進一步提升。這也使得射頻前端的價值相應增加。市場調查機構 Navian 預測,2020 年僅移動終端中射頻前端芯片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212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 15.4%。

4G 手機最大的製造成本在螢幕與處理器,但有通信領域的業內人士認為,5G 手機最大的成本或許會轉向整套的射頻方案。相關分析顯示,一部 4G 全網通手機,射頻前端套片往往包含 2-3 顆功率放大器、2-4 顆開關、6-10 顆濾波器,其成本約為 8-10 美元,但 5G 時代,射頻前端套片的成本很可能會達到 25-40 美元,超過手機主芯片。

當前,手機中的核心器件大多已可國產化,但被認為是模擬芯片皇冠上明珠的射頻,則一直難以突破。據悉,歐美廠商已佔據全球約 95% 的射頻市場。射頻芯片中的 BAW 濾波器市場,Avago 和 Qorvo 的市佔率在 95% 左右,Skyworks、Qorvo、Murata 等公司則基本佔據了功率放大器市場。

從 4G 時代開始,本土射頻器件廠商,如廣州智慧微電子(SmarterMicro)、唯捷創芯(Vanchip)、中科漢天下(Huntersun)、國民飛驤等公司也獲得了進一步關注。如,2019 年初,慧智微電子完成新一輪融資,由廣發信德領投。

全產業鏈紅利

兆級規模的通信市場迭代,往往意味著全產業鏈的紅利。

本文的上述部分也只是介紹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上遊環節。而諸如 5G 網絡切片、移動邊緣計算等也將影響網絡產品的形態及應用。

上遊基建、終端供應鏈端的紅利相比之外,更多的下遊應用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洞見 5G,投資未來》的報告測算,上遊的基建投入規模在 2025 年或達到 3.3 兆元,下遊應用則有望達到 6.6 兆元;到 2030 年,這兩個數字或達到 6.3 兆、10.6 兆,後者約是 2017 年中國 GDP 的 12.8%。

網絡帶寬及速度的提升,應用紅利隨之而來。3G 時代,不少工具應用至今全民耳熟能詳,內容紅利也催生了微博、大眾點評這樣百億美元量級的公司。4G 網絡普及,帶動了新的富媒體內容創業,直播、短視頻至今熱度猶存,成為不能忽略的媒介形式。5G 提供高速率、低時延網絡承載,或會促使更多互聯網應用向雲端發展,助推新的產品出現,雲遊戲、雲 VR、雲機器人等概念不斷湧現,AIOT、邊緣計算、車聯網、自動駕駛等行業被寄予厚望,吸引了更多資本的目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