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吹不黑,談談SpaceX的壯舉

◎張夢然

美國載人航天近六十載歷程,功勳與詬病並存、歡歌與悲顏交會。

宇航時代迭代推進,馬斯克與他的SpaceX創造了幾乎所有商業太空的重要節點,現今終於拾起美國自太空梭退役後“乾旱”的本土載人事業,站到世界航天工業的巔峰。

5月30日, 載人版“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美國佛羅裡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升空。新華社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供圖)

一塊最大“心病”去掉了——美國掏錢買俄羅斯聯盟號的高價船票早已肉疼,還要不斷說服自己去信任所謂“俄國人上個世紀60年代設計的飛船”,最要緊的是,一旦國際空間站出現緊急情況時,逃學生艙全是俄羅斯的,美國人總覺得處於劣勢。

長久榮耀之後,咽下這份酸與苦,格外不易。

有些人還那麽不體貼。NASA剛開始向本國企業招標下一代航天載具計劃時,立法者質疑、公眾人士批評——商用航天器怎會可靠!向私企開放航天領域就是國家安全大患!磕磕絆絆許久,他們終於才明白,美國政府已沒能力像當年太空競賽初期那樣一擲千金了。

太空事業,是彰顯人類力量的圖騰。它能夠樹立大國形象,激發民族自豪,推動日後有望極大推動生產力的科技探索。然而落實到現實層面,它也是一隻用真金白銀才能飼育的“白象”。

點火升空的那一刹那背後,是雄厚的基礎科學、齊備的工業部門、數量龐大的科研人員與充足堅挺的經費預算,是集整個國民經濟之精華、延續幾代人的傳承接力。簡言之,國家事業。

載人版“龍”飛船 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

半個多世紀前具備這一切條件的國家,僅有美蘇兩國。因而從美國宇航事業發展史的維度看,載人發射是早在60年前就已經完成的骨灰級課題,彼時在30萬公里之外踩下的腳印,迄今依然是“極限”。可以想象,在當年敢言代表全人類科學探索精神的NASA人眼裡,SpaceX如同入門級學徒,更不必提什麽搭自家飛船更經濟實惠妥帖那層意思了,簡直未啟齒已面紅。

但現實國情如此。在持續高調近一個世紀之後,美國進入了全面調整的轉型周期。仰望星空的豪情,不得不讓位於地面上的政治吵嚷。阮囊羞澀,行止兩難,讓商業公司分擔項目、國家給予技術與經費支持的“SpaceX模式”暫時站到了C位。而如阿波羅計劃那般舉國之力書寫的鴻篇巨製,或許只有在修補好百孔千瘡後才能如約重啟。

從這個角度看,今天的美利堅航天,依然寂寥。

鋼鐵俠的榮光,照亮了佛羅裡達的天空,但想要重燃美國航天事業的火炬,尚不能夠。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俊霞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