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雞男裝電腦,AMD銳龍5 2600性能實測

本文作者:鍵步如飛

開篇

開篇先說個悲傷的故事讓大家開心一下,早前曾經在鹹魚收了個二手的 16GB 傲騰記憶體加速器,開始用得好好的,但某天用著用著突然藍屏,重啟之後發現機械硬碟盤符不見了,一番折騰後發現原來是傲騰盤掛了,我也不知道為神馬,雖然最後幾經波折換新成功,但當時機械硬碟上那些不可描述的內容卻因為這次莫名其妙的故障煙消雲散了。

 

當時正值 AMD B450 芯片組發布,加上 i7-8700 因為某個大家都懂的事情漲價了不少,所以乾脆把用了快一年的 i7-8700 + B360 舊平台出了,換了現在這套,CPU 用了快一年最後還倒賺 200,也許也就 Intel 能做到這個了......這次換平台基本沒花錢,除了 CPU 和主機板其它都是之前的,找到部分包裝盒勉強湊個合影紀念一下。

裝機配置簡介

新平台的 CPU 選用銳龍 5 2600,基礎頻率 3.4 GHz,最高單核主頻 3.9 GHz,12nm 製程工藝,性能上對飆 Intel i7-8700,同樣是六核心十二線程設計,但價格便宜 1K(參考京東自營盒裝價格),性價比看上去不錯。

AM4 接口,上一代 B350,X370 刷新 BIOS 之後也能用,不過 StoreMI 無法免費使用,所以對於新裝機用戶來說直接買 400 系列芯片組主機板貌似更加劃算。

盒裝銳龍 5 2600 附送一個不帶燈的幽靈散熱器。

沒有塞銅,純鋁散熱片,分量比 Intel 現在配的風扇稍重,散熱片也厚一點,散熱器底部預先已經上了矽脂,拿來就能用。

 

AMD 銳龍 5 2600 處理器 6核12線程 AM4 接口 3.4GHz 盒裝CPU處理器1339元

 

微星 B450 GAMING PRO CARBON AC 主機板使用 AMD B450 芯片組,對比 AMD 上一代 B350 芯片組而言規格上並沒有太大的提升,而最主要的差別就是跟 X470 一樣新增了 StoreMI 技術,可以利用 SSD + HDD 組建一個混合存儲太空,而 300 系列主機板想要使用這個功能的話則只能付費使用 AMD 專用的 Enmotus FuzeDrive 軟體,所以這是我說新裝機用 B450 芯片組更劃算的原因。StoreMI 技術體驗上跟 Intel 主推的傲騰技術非常相似,樓主後面也做了測試,這裡就先賣個關子。PS:寫文的時候才發現吃雞男背槍的方向錯了,但懶得重拍了,大家盡情吐槽吧,哈哈。

B450 GAMING PRO CARBON AC 主機板延續了微星 GAMING PRO CARBON 系列的暗黑色風格,後綴帶 AC 表示主機板自帶了 AC 藍牙無線網卡,主機板使用 ATX 板型,9個裝機孔,需要搭配 ATX 或者更大規格的機箱。

AM4 接口,使用傳統的插針安裝 CPU 方式,CPU 安裝座不需要保護蓋,而損壞的風險則轉嫁到 CPU 上面,貼吧經常看到有用戶拔散熱器的時候一並把 CPU 也扯上來了,雖然有點不厚道,但每次看到我都忍不住笑了,哈哈哈哈。

主機板供電目測使用 8+3 相設計,還有一個電感在頂部散熱片後面,第一張主機板圖能看到。從側面看散熱片體積誇張,延伸出去直接把大部分 I/O 接口都蓋住了。

所謂的 CARBON,感覺跟碳釺維沒有一毛線關係,純粹就是散熱片上的塗裝,有噱頭的嫌疑,不過倒也不難看就是了。

CPU 外接供電使用 8+4 pin 設計,目的是增加超頻時的供電穩定性,不過我的電源只有單個 8 pin 外接供電接口,後面經過實測單插 8 pin 也沒問題,也許這是為銳龍 2700X 超頻準備的吧。

主機板提供兩條 PCIe x16 插槽,第一條插槽帶寬為 PCIe 3.0 x16,並且在插槽外層增加了金屬護甲來增加承重,而第二條 PCIe x16 插槽走的是芯片組通道,最高帶寬僅為 PCIe 2.0 x4,兩條插槽帶寬不同,但要搭建雙卡交火是沒有問題的,至於N卡 SLI,嘻嘻,肯定是不支持的。另外還有3個 PCIe 2.0 x1 插槽就不用多說了。

主機板提供 Mystic Light 燈效擴展接口,支持 12V RGB LED 或 5V 彩虹 LED 燈光設備。這裡吐槽一下 5V 的 JRAINBOW 插口很松,不是線的問題,把針弄得粗一點就好了。

音頻部分使用了獨立分割線設計,用的是 NIPPON CHEMI-CON 音頻電容,如圖所見。

芯片組散熱片,跟供電散熱片使用一樣的風格,下面隱藏了 RGB LED 燈。

主電源旁邊的 EZ Debug LED 是用來查錯的,在無法開機的時候方便更快找到問題,這個我希望永遠也用不上。

記憶體使用雙通道記憶體架構,最高支持總容量 64GB,通過 A-XMP OC MODE 最高支持 3466MHz 頻率,但我後面實測的話用 3600MHz 記憶體也沒有出現問題。話說記憶體插槽省去了金屬護甲之後感覺拉低了顏值,值不了幾個錢的東西卻省了,感覺有點遺憾。

I/O 部分就不細說了,如圖所見,顯示輸出接口需要搭配 APU 才能用,我這是用不上了,如果能配兩個防塵罩就更顯得人性化了。值得一提的是,主機板附帶的 AC 無線網卡已經預先安裝好並預留了天線安裝孔,無線網卡不佔用主機板上的 PCIe 插槽。

主機板自帶的兩根天線需要自行安裝,惡搞一下吃雞男。

 

微星(MSI)B450 GAMING PRO CARBON AC 暗黑板主機板(AMD B450/Socket AM4)1019元

金士頓 A1000 480G M.2 NVMe SSD,NGFF 2280 規格,使用四通道 Phison E8 主控,3D TLC NAND 閃存,提供五年質保。等一下,話說這不是金士頓記憶體的包裝盒嗎?怎麽用來裝硬碟了?估計是之前記憶體包裝盒預定太多了,所以直接拿過來用了,哈哈。

金士頓 A1000 系列 SSD 主打低價,性能方面並不亮眼,但對於需要大容量 SSD 但又不想花太多錢的人來說可以考慮一下,而追求性能的則可以考慮金士頓 KC1000 系列或者其它的品牌型號。

貼紙上面“白紙黑字”寫著標簽撕毀不保,所以我就不作死了,反正主控型號我知道,就是好奇一下用的什麽顆粒,不過既然能夠給到五年保,顆粒應該還是可以的,就等時間來驗證了。

SSD 背面是光板,什麽都沒有。

 

金士頓(Kingston) A1000系列 480G M.2 NVMe 固態硬碟799元

本套配置中我認為顏值最高的配件,芝奇 Sniper X 狙擊系列 DDR4 3600 16G(8Gx2)台式機記憶體套裝登場。

記憶體表面覆蓋了鋁合金鑽切散熱片。

軍事迷彩風格與吃雞男放在一起竟然毫無違和感。

三種不同的迷彩風格,我選的這款屬於海軍款,另有陸軍款和空軍款,不過配色跟我主機板不搭。

XMP 最高頻率 3600 MHz,雖然時序不太好看,但畢竟這是官超的 3600 條子,對於不太懂超頻的用戶來說總比買 2400 的條子超上去要省心點,適合喜歡高頻條的小白玩家或者喜歡軍事風格的用戶,大神可以無視。

 

芝奇(G.SKILL) Sniper X 狙擊系列 DDR4 3600頻 16G(8Gx2)套裝 台式機記憶體(海軍款)1399元

顯卡來自微星 GTX 1070 Ti GAMING 8G,就是大家熟知的紅龍顯卡,這個萬年不變的外觀不知道還會用多少代,雖然散熱效果蠻好的,但看著有點膩了,況且現在好像已經不怎麽流行紅黑配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顯卡輸出部分,DVI + DP*3 + HDMI。顯卡很重啊,是兄弟就一起抗。

金屬背板,提升散熱還能擋子彈,不過就怕躺著也中槍,哈哈。

顯卡側面的 MSI LOGO 支持 RGB 燈效,供電方面使用 8+6 pin 設計。吃雞男被顯卡壓垮了?噓,其實我只想做個安靜的伏地魔......

 

微星(MSI)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1607-1683MHZ 256BIT 8GB GDDR5 PCI-E 3.0 旗艦紅龍 吃雞顯卡3699元

機箱來自酷冷 MasterBox MB530P,參加某活動中的獎品,能夠裝下我的 ATX 主機板,終於能用上了,機箱五金用料不算暴力但因為兩邊側板和正面全部使用了鋼化玻璃,所以機箱抱起來還是挺重的。話說反光的玻璃太難拍照了,搬著機箱換了N個角度終於拍到一張比較滿意的,誰說裝機不是體力活......

兩邊側板和前面板都是玻璃的,所以進風口只能設定在面板兩側和底部,機箱頂部也是鏤空的,可以安裝風扇或者水冷排,鏤空的位置有防塵網。

多角度賞析,機箱前面板位置自帶三個 ARGB 風扇,燈效可由主機板控制,也可以用機箱自帶的控制器控制,內部是電源分倉式構造,背板位置有一塊金屬板可以實現內走線,不過這個機箱背板預留的走線太空本來就不算十分充裕,使用那塊金屬理線板的話會進一步減少背線太空,如果不是用定製線的話估計夠嗆,反正我的電源用扁平線走線之後無法關上,只能拆掉了。

電源來自 TT Smart Pro RGB 650W,全模組設計,跟吃雞男放在一起感覺很搞笑,準備舔盒的節奏?

吃雞男: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遇上一個裝滿寶貝的盒子,但我卻沒有背包......

 

Tt(Thermaltake)額定650W Smart Pro RGB 650W 電源(80PLUS銅牌/全模組/RGB256色風扇/扁平式線材)599元

裝機過程

介紹完配置之後簡單分享下裝機過程,因為沒有超頻的打算,所以先用原裝的幽靈風扇看看效果,AMD 的原裝風扇安裝起來比 Intel 的稍微麻煩點,需要先將主機板上的扣具卸下來,接著將風扇的四個螺絲位跟主機板對上扭緊螺絲即可,因為 AMD 的板子本身風扇位是帶了金屬背板的,所以用原裝風扇的話也不會壓彎主機板,更別說會壓彎 CPU 的 PCB 了,這點值得某個友商學習一下哈。

記憶體按照主機板記憶體插槽旁邊的提示安裝即可。

用的原裝風扇,不用考慮記憶體的高度問題。

微星 B450 GAMING PRO CARBON AC 有兩個 M.2 插槽,第一個插槽支持 PCIe 3.0 x4 和 SATA 6Gb/s 2242/ 2260 /2280/ 22110 存儲設備,而且自帶了散熱片,然而使用原裝風扇的話,CPU 的熱量會直接影響到 SSD 的溫度,如果非要使用第一個插槽的話,只有使用一體式水冷或者塔式側吹散熱器才能解決這個尷尬的問題,先用著吧。

安裝 SSD 的步驟,先將散熱片取下,裝上 SSD,撕下撒熱片背面的保護膜,讓導熱膠直接跟 SSD 表面接觸,最後裝上螺絲完成安裝。

裝機箱走線啥亂七八糟的過程就不逐一展示了,最後給出完成圖,來個仰望的角度。

性能基準測試

娛樂大師跑分接近 40W,什麽吃雞認證也通過了。

參考 CPU-Z Benchmark 的數據,多核心性能達到 i7-8700K 的 92%, 價格卻只要一半,打敗基礎頻率比 8700K 低 0.5G 的 8700 應該沒有懸念。

CINEBENCH R15 跑分。

國際象棋跑分得出的結論和前面兩項跑分相似,多線程倍率在 7-8 之間。

溫度的話,普通使用 CPU 40 左右,風扇轉速 800 多,沒有明顯的聲音,不過高負債烤機的話溫度接近 90 了,風扇轉速也飆到 2700 多,如果不在意噪音的話,原裝風扇還是能用的,不過還是對自己好一點吧,後面換個六熱管的雙風扇,噪音應該能改善不少。

金士頓 A1000 480G M.2 NVMe SSD,700 多塊錢的 480G 還帶五年保,雖然跑分並不那麽亮眼。

官方給出的全速讀寫速度分別是 1500/900 MB/s,現在裝了數據之後跑到這個速度也算達標了,看來我印象中 AMD 平台之前 SSD 跑分偏弱的問題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記憶體條本身帶了金屬馬甲,要知道用啥顆粒只能借助軟體了,不出所料是海力士 MFR,如果是三星 b-die 的話這個頻率下時序會激進得多,當然價格也不敢直視了,一分錢一分貨大家都懂,我就不囉嗦了。

主機板說明書說通過 A-XMP OC MODE 最高可以支持 3466MHz 記憶體,但實測 3600MHz 也能通過,目前用了一段時間未見異常。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顯卡風扇平時是靜止的,當顯卡核心溫度超過 60 之後風扇才會工作,降溫後風扇又會停止,顯卡就簡單跑跑分好了,畢竟 GTX 1070 Ti 8G 也不是什麽新品,不知道 RTX 2070 出來之後這卡會不會降價。

顯卡烤機核心最高 75,風扇轉速 1700 左右,雖然是雙風扇,但比起 CPU 的單風扇還是安靜很多。

StoreMI 硬碟加速體驗

敲黑板,劃重點。最期待的 StoreMI 技術也算是我這次換平台的原因之一,簡單來說,StoreMI 就是將 SSD 的速度優勢和機械硬碟的容量優勢融合為一體,AMD X399 或 400 系列芯片組可以使用免費的 AMD StoreMI 軟體,而 300 系列芯片組只能通過 AMD 專用的 Enmotus FuzeDrive 軟體(需額外付費)實現存儲加速。我的配置也許是最普遍的這種,系統和常用軟體裝在 SSD,平時用的數據還是素材之類的檔案放在機械盤,系統盤的速度我覺得 OK,但當然希望機械盤速度也能快起來。

StoreMI 軟體的安裝過程就不細述了,雖然沒有中文版,但基本就是一路 Next 而已,打開軟體之後會有三個選項,我這種 SSD + HDD 的選第一個就對了。

後面還可以選擇 2G 記憶體作為緩存。

如果用來加速的 SSD 超過 128G 的話會出現容量限制的提示,混合磁盤建立好之後,在磁盤管理界面就可以找到剛才建立的分區,之前超出 128G 的容量會作為一個新的獨立分區被劃分出來,格式化之後就能使用,不會浪費掉。

接下來驗證一下效果,左圖是使用 StoreMI 之前的,機械硬碟讀寫最高速度沒有超過 120 MB/s,右圖是使用 StoreMI 之後的讀寫數據,寫入最高速度接近 1000 MB/s,這跟之前 SSD 單獨測試時的性能基本一致,而讀取速度應該是受到記憶體加速的影響,最高達到 6000 MB/s。

不過基準測試畢竟是理論值,對於機械硬碟來說平時最多的應用無非是複製數據以及遊戲加速之類,下面用 FastCopy 測試一下真正的讀寫性能,複製一個 29G 的檔案,用時130秒,平均速度為 227.8 MB/s,這個結果遠不如前面基準測試那麽誇張,但比起單純的機械硬碟來說依然有接近翻倍的提升,這個結果大家還滿意不?

遊戲測試

前面忘記說了,使用 StoreMI 之後無論是 SSD 還是機械硬碟上的數據都會保留,不過安全起見我還是d建議大家先備份重要數據。因為這次系統已經重裝了,在遊戲測試之前還得重新下載一遍,之前入的《孤島驚魂5》終於能夠玩上了,可憐 50M 小水管下載三個遊戲花了一整個下午。 

《孤島驚魂5》選“極高”畫質分別測試了 1920*1080 以及 2560*1440 這兩個分辨率。

1920*1080 分辨率平均 86 幀,最低 69 幀,2560*1440 分辨率下平均 70 幀,最低 59 幀,也就是說《孤島驚魂5》開垂直同步之後可以流暢玩。

圖表對比了兩個分辨率下的性能曲線,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吃雞的話根據測試需要選擇了最高的畫質,當然平時不會這樣玩。

直接上 2560*1440 分辨率,室內和戶外一般幀數都不會低於 60,如果遇上下雨或者大霧的話會降到 50-60 左右。

《巫師三》同樣選擇最高一檔的畫質測試。

同一個場景,上圖是 1920*1080 分辨率,下圖是 2560*1440 分辨率,兩個分辨率相差 20 幀左右。

燈光賞析

文章尾聲分享一下燈效。微星 Mystic Light 燈控軟體之前被人吐槽了很久,現在終於改版了,中文支持更好,設定也簡單了,主機板和顯卡的燈效可以聯動,不用再分兩個軟體分別控制。

B450 GAMING PRO CARBON AC 主機板並非以燈光為賣點,只有在主機板後背和芯片組散熱片的地方有燈。彩虹燈效和漸變色等等還算比較耐看,其它一些殺馬特的燈效我是欣賞不來了。

機箱前面的三個 ARGB 風扇,可以用主機板控制也可以用機箱自帶控制器,也可以關閉,開不開燈就看個人喜好了。

總結性發言

AMD 銳龍 5 2600 + B450 芯片組主機板相比 i7-8700 搭配 B360 芯片組,前者性價比更高,A 平台搭配 N 卡使用未發現不兼容的情況。至於原裝風扇究竟能不能用?我覺得如果機箱密封性較好而且對噪音不太敏感的話還是可以的,不過因為是下壓式的設計,如果 M.2 SSD 裝旁邊的話溫度會受影響。B450 芯片組相比 B350 而言除了 StoreMI 以外沒有太大的革新,B350 用戶如果不是衝著 StoreMI 去的話感覺沒必要更新,但新裝機的話我覺得 B450 會更劃算。最後關於超頻,得等我把 CPU 風扇給換了再測試吧,這就留到下一篇文章好了,再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