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魯迅逝世紀念日:重溫一代文豪最後居所

“魯迅與上海”紀念專題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82年前的今天,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時25分,魯迅先生在上海山陰路的家中與世長辭,一代文化偉人離我們遠去。

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魯迅在上海最後的寓所和他在上海居住過的地方,重溫魯迅人生最後的歲月。

上海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

山陰路132弄9號

上海虹口區山陰路132弄9號,是魯迅在上海的最後寓所。1933年4月11日魯迅攜妻兒遷入。現為上海魯迅故居所在地。

上海魯迅故居一樓

上海魯迅故居按照魯迅生前居住時的情形複原:屋前有小天井,底層前間是客廳,後間是餐室。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臥室兼書房。

上海魯迅故居二樓 魯迅書房兼臥室

魯迅在這裡先後寫作和編選了他的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和《偽自由書》《南腔北調集》《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7本雜文集,翻譯了《表》《死魂靈》《俄羅斯的童話》等四本外國文學作品,編印出版了《木刻紀程》《引玉集》《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等中外版畫,編校出版了瞿秋白的譯文集《海上述林》上下卷。

上海魯迅故居三樓

上海魯迅故居外觀

美術作品 《上海魯迅故居》 沈驊

開放資訊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山陰路132弄9號

門票:成人票8元

開放時間:9:00—16:00(周一閉館)

電話:021—56662608

交通指南

公交:18路、21路、597路(四川北路山陰路站)

地鐵: 3號線、8號線虹口足球場站、4號線海倫路站下

景雲裡魯迅舊居

橫浜路35弄

景雲裡位於上海市虹口區橫浜路35弄,創建於1925年,它西臨橫浜路,東臨多倫路,弄內有三排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的石庫門三層樓房。八十多年前,這裡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魯迅曾在這裡生活兩年零七個月。

1927年10月8日,剛到上海5天的魯迅和許廣平便從共和旅館遷居與景雲裡23號,這是弄內第二排最後一幢,前門斜對著茅盾家的後門。

由於住所周圍很不安寧,1928年9月9日魯迅移居到同排18號和周建人一家同住,不久,隔壁17號有了空房,據許廣平回憶“因魯迅喜歡住房朝南又兼朝東”,於是又在1929年2月遷入17號。同年9月底,魯迅之子周海嬰出生。

至1930年5月魯迅攜家人遷出,搬入北四川路194號拉摩斯公寓三樓四室(今四川北路2093號)。

1928年3月16日 魯迅在景雲裡寓所

《良友》畫報主編梁得所攝

魯迅在景雲裡租住期間,與許多文學青年如柔石、馮雪峰等結為至交,並與不少國際友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如美國進步作家、記者史沫特萊,日本友人內山完造等。

現為民居,不對外開放。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

如今弄堂口的

“景雲裡”三字

仍清晰可見,

魯迅住過的三幢房子,

外觀猶如當年。

拉摩斯公寓魯迅舊居

四川北路2093號

拉摩斯公寓即現在的北川公寓,座落於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2079-2099號,1928年由英國人拉摩斯出資建造。

1930年魯迅經內山完造介紹租下四川北路2093號三樓四室,於同年5月12日攜許廣平和兒子周海嬰遷入。魯迅在這裡發表的譯著作品大約有170篇,還編訂了雜文集《二心集》《三閑集》並作序等。

1931年4月25日,魯迅為抗議當局屠殺左聯五烈士,與馮雪峰在此連夜編撰《前哨》(創刊號)。1932年夏、秋間,魯迅在拉摩斯公寓會晤了在上海治病的紅軍將領陳賡。瞿秋白也曾兩次在此避難,與魯迅結下深厚友誼,這一時期的魯迅作品與日記中經常出現瞿秋白的化名。

1932年淞滬戰爭爆發後,魯迅出於安全上的考慮遷出拉摩斯公寓,經內山完造介紹,於1933年4月搬至大陸新村9號居住。

2004年1月13日,虹口區人民政府公布拉摩斯公寓為虹口區文物保護部門。魯迅舊居現為民居,不對外開放。

上海是中國革命解放事業的重要舞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雲際會,全國各地的仁人志士、知識分子匯聚於此。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上海與魯迅有過交往的名人為數眾多,而其中設有故居並且對外開放的主要包括宋慶齡、陳雲、蔡元培、巴金、鄒韜奮及沈尹默六位。

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請大家點擊本公眾號,跟隨我們探訪這六家上海名人故居,一起回望魯迅與上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