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監獄裡,她成為了非遺手藝人

7月3日,72歲的上海洋涇絨繡保護傳承基地負責人包炎輝來到南匯監獄,見一位特殊的絨繡手藝人——服刑者孫瀾(化名)。

2018年3月,上海市南匯監獄和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及奉賢區文化館合作,啟動“非遺進大牆”項目,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作為監獄教育改造的特色項目。當時,入獄3年多的孫瀾報名參加了絨繡培訓。

“我小時候接觸過絨繡,所以就報名了,但也猶豫到底能不能做好,都已經有50多年沒接觸過了。”孫瀾說。

絨繡又叫“絨線繡”或“毛絨繡花”,是一種採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製的網眼麻布面料上繡出各種畫面和圖案的刺繡工藝。據包炎輝介紹,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徐家匯天主教的修女為了擴大宗教影響,在傳教的同時開始向教友和浦東農村傳授西方絨繡技藝,上海絨繡由此發源。上世紀50年代,上海浦東建立了兩個絨繡廠——紅星絨繡廠和東方絨繡廠,上海絨繡藝術進入成熟期。

“改革開放後,手工業受到衝擊。浦東興辦襯衫廠、羊毛衫廠,大量招收女工,對絨繡繡工隊伍影響很大。”包炎輝說。而後,上海絨繡廠逐漸將繡品發往安徽、山東、江西等地,雇當地繡工繡製。但是,外出務工潮興起後,絨繡繡工大量減少。由於絨繡“時間長、回報低”,年輕人不願從事,上海絨繡至今仍然面臨人才斷層甚至失傳的嚴峻挑戰。

2007年,洋涇絨繡申報了浦東新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海派絨繡申報成為上海市級非遺項目;2011年,上海絨繡申報成為國家級非遺項目。

“懂這個東西的人才會喜歡,絨繡太小眾,知道的人不多。”包炎輝說。因此,洋涇絨繡保護傳承基地推出了非遺進社區、非遺進學校、非遺進大牆等面向社會大眾的項目,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上海絨繡。“非遺進大牆是我們組織的培訓項目,老師一期一期在教,非遺進社區、進學校主要是體驗式的活動。”

服刑人員正在製作絨繡作品。上海市南匯監獄供圖

孫瀾在11-12歲時看到隔壁嬸嬸在製作絨繡,對絨繡產生了興趣,一放學回家就跟著學。在監獄裡看到絨繡,讓她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倍感親切。7月3日,她正在繡製一幅《蘇州園林》,需要用42種顏色的羊毛絨線。她飛快地將絨線繡製在特製的全棉網眼布上,一個一個絨線點組成了一副完整的畫面。

絨繡老師讓服刑人員先從小幅繡品練習,繡工好壞一眼就能分辨。“繡一繡小作品,就能從手勢、力道看出她(孫瀾)繡得好。”包炎輝說,“一般人剛開始繡,都會繡得不平整,看上去很粗糙,但她繡的作品比較平整,力道比較平均,反面也不亂,很乾淨。”

上手之後,孫瀾開始繡製大一點的作品。她花了近兩個月時間繡製了一幅《海天一色》。這幅作品長約100cm,寬約60cm,畫面上有一艘藍色帆船行駛於藍色大海中,海天相接,白雲翻滾,像一幅油畫。

“這幅作品的顏色很多,而且是一個色系裡的十幾種顏色,難度比較大,加上作品大,時間長,她算繡得比較好的。”包炎輝評價道。

孫瀾即將於7月15日出獄。她和丈夫都有養老金,兒女也不需要再操心,回歸社會後的生活問題不大。她打算買點絨線自己繡一繡,把作品掛在家裡,也可以送給親戚朋友。“隻當是一個興趣愛好,用來打發打發時間。”在監獄服刑時,她把大量時間用於學習絨繡技藝。“只要繡絨繡,我就感覺煩惱沒有了。絨繡是彩色的,各種顏色都有,一針一線繡得老開心了。”

南匯監獄教育改造科綜合治理專職民警陳磊指出,非遺是民族文化印記,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引入既是服刑人員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進行社會認同的過程,又是增強習藝勞動價值實現的過程,使服刑人員刑滿釋放後在文化精神和技能技藝上能有雙重獲得感。

南匯監獄引入非遺項目助力服刑人員改造。上海市南匯監獄供圖

孫瀾的主管民警聯繫洋涇絨繡保護傳承基地,詢問是否願意接受孫瀾做繡工,對方表示十分歡迎。但孫瀾卻顧慮重重:“我年紀大了,又吃過官司……”

7月3日,包炎輝來到南匯監獄,向服刑人員介紹了上海絨繡的歷史和洋涇絨繡保護傳承基地的現狀。“人民大會堂有11個地方會議廳,裡面都有我們的絨繡作品。外交部有一幅《清明上河圖》,國防部、中央軍委也有,浦東新區區政府貴賓廳和上海市政府的會議室,都有我們的絨繡作品。”

南匯監獄主要收押老病殘服刑人員。“年紀大了,視力不太好,手工做得慢沒有關係,50%以上基本都能做好,另外50%的人做得慢一些。”包炎輝說。洋涇絨繡保護傳承基地目前有8個老師,平均年齡為63歲。

他透露,洋涇絨繡保護傳承基地準備製作一幅百人繡作品《夢幻魔都·陸家嘴》獻禮國慶。這幅作品規格為195cm*86cm,約27萬針,預計9月底完工。洋涇絨繡保護傳承基地向社會發出邀請,曾接受過絨繡培訓的、對絨繡感興趣的人都可參加,最終由100人參與繡製,“為祖國添彩”。“如果有機會,還可以到我們絨繡基地來,我們隨時歡迎。”包炎輝對服刑人員說。

孫瀾希望出獄之後親自去洋涇絨繡保護傳承基地看看。“有這樣一個機會,我想看看是什麽情況,自己再做決定。”

包炎輝表示,如果孫瀾參與絨繡製作,洋涇絨繡保護傳承基地將發給她相應的報酬。“我們也碰到過幾個繡得好的人,但她因為從小接觸過絨繡,感情不一樣,這都是巧合。”

南匯監獄引入非遺項目助力服刑人員改造。上海市南匯監獄供圖

據南匯監獄教育改造科科長袁園介紹,2018年啟動“非遺進大牆”活動以來,一共有9個非遺項目在南匯監獄得到傳承,包括江南絲竹、龍神蛇形太極拳、浦東派琵琶、打蓮湘、浦東剪紙、奉賢折紙、粽葉編織、南橋撕紙、三林瓷刻,共有500多名服刑人員參與。“這對服刑人員的改造非常好,特別是對老年服刑人員。我們希望服刑人員應該像孫瀾一樣安安心心改造,不虛度光陰,也能讓非遺有所延續、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