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說唱、街舞讓位《樂隊》,圈層文化綜藝如何突破短周期?

作者|徐 思

編輯|友 子

“第三季的《說唱》,聊勝於無。第二季的《街舞》,中流砥柱。第一季的《樂隊》,如火如荼。”

2017年《中國有嘻哈》爆紅,讓亞文化題材綜藝成為了各大平台追捧的香餑餑,緊接著出現了街舞、機器人、籃球、原創音樂等細分題材的綜藝節目。

第一季播出時,《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都得到了觀眾熱烈追捧,成為一時話題。今年,這個“幸運兒”成了《樂隊的夏天》。

圈層文化借助綜藝舞台進入大眾視野,光是憑借原有的生命力就能紅火一時,但能否維持熱度卻是另一層面的話題。

從今年的播出情況來看,進入第三年的《中國新說唱2》開播以來,查無此“綜”,熱度口碑完全被同檔期多檔綜藝壓製。而《這就是街舞2》播出後,雖然口碑炸裂,但熱度只存於圈層內部。

圈層綜藝為何熱度難以長久?圈層綜藝的紅利期能否延長?圈層綜藝能否開發一條既有口碑又有熱度的新途徑?

第三年的《中國新說唱》:嘻哈紅利期已逝?

相比於《中國有嘻哈》當年的盛況,《中國新說唱2》有些缺少水花,微博熱搜榜的相關詞條寥寥無幾,就連吐槽都比前二季少了許多。在豆瓣上,《中國新說唱2》評分雖然好於去年第一季,但討論度完全不及《樂隊的夏天》《明日之子》等同檔期綜藝。

2017年,《中國有嘻哈》先聲奪人,成功讓半地下的嘻哈文化進入主流視野。

但好景不長,嘻哈綜藝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中國新說唱》剛剛播出的時候,我還很期待,覺得能重現《中國有嘻哈》的盛況,最後發現很難複刻第一季有嘻哈的盛況。”曾在第一季時熱血沸騰熬夜追綜藝的一位嘻哈死忠粉表示。

為何到了第三年,《中國新說唱》口碑和流量齊下滑?

與第一季對比,今年的《中國新說唱》在觀眾體驗上大打折扣。節目伊始,嘻哈文化本身給觀眾帶來新鮮感。作為圈層文化的第一個吃螃蟹的綜藝,《中國有嘻哈》贏得了相當多的關注度。

(2017年夏天,PG One和GAI一夜成名,人氣堪比一線流量)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觀眾被說唱音樂的酷炫屬性所吸引。而說唱入門門檻不高的特點也讓觀眾可以代入節目劇情,跟著rapper來段rap。

高質量的劇情秀和高水準的選手,使得嘻哈迅速破圈,造星能力堪比早年選秀節目紅利期主打主流音樂的快男和超女。

然而,當《中國有嘻哈》改頭換面成了《中國新說唱》,節目的口碑和流量開始出現明顯滑坡。

究其原因,在於新鮮感過後,難以為繼的節目質量。一方面,第一季大量消耗了中國頂尖的說唱歌手,第三季的選手水準就遠遠低於有嘻哈第一季。

(豆瓣網友評論第三季選手質量)

而在節目組引以為傲的劇情式真人秀方面,第三季的新說唱並沒有新的爆點出現。前兩季事先炒作的流行詞梗freestyle、skr經證明屢試不爽,但今年力推的punchline並未出圈。

單純從製造話題的劇情線來看,第一季的《中國有嘻哈》可以稱得上是教科書級別的綜藝節目話題炒作。

但到了第三季,這些套路劇情依舊重復出現,觀眾必然產生審美疲勞。

第三季依舊延用節目裡的選手互懟模式,選手依舊大放厥詞。然而早在第一季時觀眾就知道這是節目組有意安排和剪輯的。

在第一季選手醜聞帶來的監管壓力下,節目組也不得不做出改變,內容呈現有意識地向官方靠攏,不撕不搶不罵髒話,反覆強調Peace&Love。但這與從街頭地下衍生出的嘻哈文化的反叛性本身就背道而馳。

第二季的《街舞》:高口碑的圈內狂歡?

“國產綜藝之光”、“神仙綜藝”,“開播三小時豆瓣開分9.6,第二天飆至9.7”……

這些關鍵詞都指向了另一檔聚焦圈層文化的綜藝——《這就是街舞2》。事實上,相比上一季《街舞2》口碑不降反升,在今年夏季的網綜競爭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一個數據可以證明這檔節目的影響力——7月21日總決賽在上海旗忠森林體育城網球中心錄製時,吸引了超過5000的街舞愛好者到現場觀看,這是亞洲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街舞決賽現場。

(總決賽現場圖片)

從對街舞文化圈層的挖掘來看,《這就是街舞2》無疑做到了極致。

素人選秀類真人秀的成功,離不開素人選手的質量。嘻哈綜藝的式微原因之一就是由於選手水準嚴重下滑。

在選手資源上,《這就是街舞2》總導演陸偉在上影節論壇中提過,在尋找素人方面,節目組就有意識地保留了一些有實力的選手。從觀眾反饋來看,這季的選手質量依舊保持在高水準上。

和嘻哈一樣,街舞文化同樣來自街頭叛逆文化,但《這就是街舞》卻成功將其往熱血方向打造,既符合監管部門要求,又契合圈層粉絲期待。

優秀的節目製作,賽製的不斷打磨,高質量傳播度廣的舞蹈,不過分突出隊長,比賽更為流暢……《這就是街舞2》的優點數不勝數,在圈層文化上已有建樹。

然而可惜的是,自開播後打響名聲之後,《這就是街舞2》似乎一直沒能引起大眾輿論的關注。口碑如此炸裂的綜藝為何總離出圈差一口氣?

相比嘻哈,街舞的觀賞門檻標準相對較高。

街舞文化自帶局限性,如果不是圈內人,很難看懂其中舞種的區別,很難分辨舞者的個人水準高低,故而要實現對普通觀眾情緒的調動,就需要極高的節目後期製作能力和氛圍渲染能力。

而嘻哈不同,雖然有一定文化背景和技巧展現,但由於其自帶的音樂屬性,嘻哈與普通觀眾的距離並不遙遠,因此嘻哈本質上是音樂綜藝。

普通觀眾可以隨意哼唱一首rap,但很難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跳下一支街舞。

另外,在行銷話題度上,《這就是街舞2》也落了下來。無論是第一季還是第二季,節目組向導師道歉幾番登上熱搜,節目本身的關注度卻相對有限。

對此優酷一位相關人士告訴數娛夢工廠:在對《這就是街舞》的行銷上,依舊是以針對街舞圈層粉絲為重點,深挖圈層粉絲喜好,出圈並非行銷的最終目的。

第一季的《樂隊的夏天》:爆紅之後呢?

今年的亞文化綜藝熱點無疑是樂隊。

豆瓣評分從7.4一路飆升到8.7,播出期間登頂微博綜藝榜第一,樂隊指數數據飆升……種種跡象表明,《樂隊的夏天》雖然聲量不及過往現象級綜藝,但也已悄悄出圈。

(圖片數據來自7月4日@微博綜藝)

與《中國新說唱》和《這就是街舞》綜藝相比,《樂隊的夏天》一開始在賽製安排、劇情打造等方面並不突出,故而首播時,不少觀眾都覺得節目質量並未達到預期。

在前幾期的節目話題點設置上,《樂隊的夏天》甚至還邁向了油膩的老套路——吐槽偶像,令觀眾厭倦。在話題行銷上,也走入了“撕逼引戰”的誤區。

(《樂隊的夏天》以“蘇打綠危機”為題,消費吳青峰)

然而首次將樂隊和樂隊音樂作為一檔綜藝的核心,還是讓《樂隊的夏天》從多檔同質化音樂綜藝中脫穎而出,贏得了觀眾好感。況且音樂綜藝本身就是最容易受到大眾接受的綜藝類型。

而隨著節目逐漸播出,在許多知名樂隊的優質作品本身的影響力出圈,節目中老牌樂隊自帶的情懷梗也強化了節目標簽,觀看這檔節目自曝樂隊粉絲也成為了朋友圈的新暗號,這些都帶動了《樂隊的夏天》風評好轉。

然而,《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會否重現第一季的輝煌,這很難說。

此前的熱門圈層文化綜藝,要麽是首季即巔峰,要麽是離出圈仍存距離。究其根源,觀眾加速到來的審美疲勞縮短了綜藝的生命期,扎堆出現的同質化製作和相似的戲劇衝突套路,很容易讓綜藝陷入後續乏力的瓶頸。

《這就是街舞2》倒是給綜藝們提供了一條以優秀製作固粉的道路,只不過要想經久不衰,還需要在打通圈層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間通道上下功夫。接踵而至的樂隊綜藝能否開發一條既有口碑又有熱度的新路,還需要觀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