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塑腫瘤治療格局,抗癌K葯來了!創下中國進口抗腫瘤生物製劑最快審批記錄

640.jpg

備受期待的抗癌K葯終於來了!

默沙東公司(在美國與加拿大稱為默克)今日(26日)宣布,其PD-1抑製劑藥物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正式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用於經一線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從提交申請到審批僅僅五個多月,這也創下中國進口抗腫瘤生物製劑最快記錄。

中國葯監局最近氣勢如虹,對抗癌新葯大開綠燈!O葯獲批僅過了一個月,K葯也來了!至此,最知名的兩個免疫治療新葯,終於全面登陸中國。

K葯,在癌友圈早已人盡皆知,中文名叫「帕博利珠單抗」。民間之所以叫它K葯,是因為它英文商品名是Keytruda。類似的道理,O葯的名字來自它的商品名Opdivo。它們倆是最熱門的抗癌藥物,而且機理非常類似,都屬於PD-1抑製劑。

PD-1抑製劑是腫瘤免疫療法的一種。所謂免疫治療,是指通過調節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治療腫瘤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種類繁多,已經成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種主流腫瘤治療方法。目前療效最明確,應用最廣的就是PD-1抑製劑。

PD-1本身是阻止免疫細胞活化的重要蛋白,癌細胞經常利用這個機制來逃脫免疫細胞對自己的殺傷。K葯這類PD-1抑製劑,可能打破癌細胞的抑製,激活免疫細胞,從而達到控制癌細胞的效果。

undefined

這次K葯獲批上市針對的是晚期惡性黑色素瘤,它是目前國內唯一獲批針對這個患者群體的PD-1抑製劑,而且從遞交到獲批用時僅僅5個多月,創下了中國進口抗腫瘤生物製劑最快審批記

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而且容易轉移。在免疫治療出現之前,如果發生轉移,患者的整體5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幸運的是,黑色素瘤患者也是最先從免疫療法受益的群體之一。美國最初嘗試免疫藥物的一批患者,不少已經存活了超過10年,成了超級倖存者。

說起用K葯治療黑色素瘤,最有名的例子應該是美國前總統卡特。他在90歲高齡被發現黑色素瘤,而且出現了肝轉移,腦轉移。如此高齡當然無法用化療,於是他選擇了使用了K葯配合放療的組合療法,結果腫瘤完全消失了。

如今,「治好美國總統的葯」進入了中國,中國的黑色素瘤治療終於也進入了免疫時代。

undefined

▲美國前總統卡特認為K葯是讓他腫瘤消失的重要原因

美國批準上市後,為什麼中國沒有馬上批準上市呢?

除了需要葯企等向中國提出上市申請等因素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需要中國的臨床試驗數據。中國人的黑色素瘤和歐美的主要亞型有所不同,歐美最多的是曬太陽搞出來的慢性日光損傷型,而中國最多的是肢端型和粘膜型。不同亞型的基因突變,對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的響應都有不同,因而K葯想要在中國上市,就必須針對中國患者單獨進行臨床試驗。這也是各國對進口葯上市獲批的慣例做法。

就目前看,無論客觀緩解率,還是總生存,K葯都顯著好於化療葯,是近40年來中國惡性黑色素瘤治療的巨大進步。

在最新的《中國臨床協會CSCO黑色素瘤診療指南2017版》中,鑒於K葯更高的反應率及更少的副作用,專家已經認為K葯應被考慮用作一線治療方案。

PD-1抑製劑藥物被認為將重塑腫瘤治療格局

黑色素瘤是一種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腫瘤,是皮膚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種,也是中國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年增長率為3%-5%,已成為嚴重危及中國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

黑色素瘤惡化程度較快,極易出現遠處轉移,因此,一旦進入腫瘤晚期,既往治療手段療效相對較差,患者的預後及生活品質受到很大影響。研究數據顯示,一旦發生腫瘤轉移,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4.6%。

「過去幾十年裡,我們對抗惡性黑色素瘤的方式十分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方案,患者的長期生存獲益非常低,」帕博利珠單抗中國黑色素瘤KEYNOTE-151臨床試驗首要研究者、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惡性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黑色素瘤協會會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郭軍教授指出:「惡性黑色素瘤是對免疫療法反應最敏感的腫瘤之一;在國外, 以帕博利珠單抗為代表的PD-1抑製劑早已成為了惡性黑色素瘤的標準治療手段。如今帕博利珠單抗在中國獲批,意味著晚期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終於有了與世界接軌的治療方案, 也將推動中國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的治療格局的改變,這在人類對抗惡性黑色素瘤歷史上具有裡程碑式意義!」

「近些年來,免疫治療的突破性進展取得了整個抗擊腫瘤史上偉大的勝利。帕博利珠單抗在國內的獲批,也給苦苦盼望得到更好治療方案的腫瘤患者帶來了更多希望。」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長,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教授強調:「腫瘤免疫治療時代已經來臨, 將成為全球範圍內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國也不例外。我們必須合力推動免疫腫瘤學在中國的發展,聯手創新藥物研發企業,開展免疫治療教育、伴隨診斷建設和跨癌種學科建設,將免疫治療的優勢最大化發揮,讓更多醫生參與其中,讓更廣泛的患者群體能因此受益。」

大家之所以如此興奮,還因為K葯潛力無限,黑色素瘤僅僅是個開始。

從全球範圍獲批適應症數量而言,K葯是目前用於治療晚期瘤種最廣泛的免疫藥物。它已在80多個國家獲批使用,覆蓋了9個瘤種的12個以上適應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宮頸癌,胃癌,B細胞淋巴瘤等。

undefined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K葯2017年革命性地被批準上市用於治療MSI-H(微衛星不穩定性高),成為第一個所謂的廣譜抗癌藥。

這是一件大事兒,因為全世界第一個按分子特點而不是發病部位批準了一個抗腫瘤葯。無論腫瘤在什麼器官,只要屬於MSI-H亞型,都可以使用K葯。

那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MSI-H亞型呢?

目前通常是拿腫瘤樣品做免疫染色,檢查四種蛋白的表達(MLH1, MSH2,MSH6, PMS2),如果有一個是陰性,就認為是MSI-H亞型。這種檢驗在中國主要的三甲醫院都可以完成。K葯的另一個主要適應症是肺癌,這是中國的第一大癌種。在美國,K葯已經被FDA批準為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藥物,替代化療成為了新的標準治療方案。據我所知,它在中國的相關臨床研究也已經完成入組,期待看到積極結果。

免疫治療的下一個熱點,毫無疑問是聯合治療。

單單K葯,在全世界就有超過700個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多數都是聯合其他藥物一起治療。有些結果已經讓人眼前一亮,比如,在今年公布的非小細胞肺癌試驗中(代號KEYNOTE-189),K葯聯合化療的總緩解率是單用化療的兩倍以上,而且顯著提高了患者總生存率和無進展生存率,讓死亡風險降低了50%左右。

在中國,K葯也有很多試驗正在進行,我個人尤其期待看到它對中國特有高發腫瘤的效果。

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癌症患者存活率顯著低於美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癌症類型很不一樣。中國特別高發的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目前整體治療效果都不太好,原因是絕大部分患者不適合靶向藥物,基本只能靠化療和放療等傳統手段。

幸運的是,從目前的臨床試驗數據來看,免疫藥物至少對其中部分亞型(包括前面提到的MSI-H)患者是有效的。

我期待看到免疫藥物更多的成功數據,更期待它們早日進入醫保,儘早讓更多患者受益!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唐聞佳

綜合微信公眾號「菠蘿因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