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匡胤真是給弟弟弄死的嗎?千古懸案斧聲燭影解密

史上最牛的歷史袁老師,帶您解讀不一樣的歷史

趙匡胤一生留給世人諸多謎案,

黃袍加身和斧聲燭影更是撲朔迷離。

黃袍加身是趙匡胤輝煌人生的開始,

斧聲燭影是趙匡胤璀璨人生的謝幕。

黃袍加身可基本斷定是他的傑作,

而他謝幕的斧聲燭影則至今無人參透。

他在杯酒釋兵權的宴會上說,

自己無法安然入眠,

因此,所有的威脅都退居二線。

而在斧聲燭影的落幕中,

他酒酣而眠安心的睡下後卻再也沒有醒來。

難道真的是一言成讖,

還是久久不能放下多年前的心結?

他杯酒釋兵權的對策,

使得皇權得以很好的保護,

杜絕了禁軍將領和外姓篡權的可能,

而自己的命運卻終結在五十歲,

在斧聲燭影的懸疑中丟掉了皇位和性命。

對他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精明能乾的趙匡胤算計了一輩子,

還是沒有逃脫命運的安排,

也許統一全國就是他的宿命,

任務完成了,也就該謝幕了,

至於斧聲燭影也不過是他一個落寞符號。

下面穿越君帶你走進這個千古之謎。

如果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

看到“斧聲燭影”四個字,

多半會以為趙光義採用了

暴力手段用斧頭把其兄砍死,

很顯然,這是一種誤解。

這裡的“斧”是指趙匡胤手裡拿的玉斧。

是他很喜愛的一種裝飾物,

也相當於是他的信物,不是一種殺人利器。

“斧聲”也不是砍殺的聲音,

是趙匡胤用玉斧戳地上的雪發出的嚓嚓聲。

從公元963年正月起,

趙匡胤開始了統一天下的霸業,

直到公元975年,用了十三年的時間,

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的局面,

基本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976年十月二十日,

開封城中突然風雪彌漫,

大雪篩糠一樣落下來。

然而,趙匡胤心情確極好,

他派人將弟弟趙光義請進宮來喝酒,

也就是與他一起策劃陳橋驛兵變的

那個趙匡義,為了避諱皇帝改名趙光義。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

兄弟倆喝到酒酣耳熟之時,

趙匡胤將旁邊的太監宮女都支開了。

不過這種情形是可以猜測的,

一個很淺顯的道理,

那就是趙匡胤覺得他們兄弟的談話內容,

有不容外人聽到的秘密,

亦或者兩人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具體是什麽秘密,什麽事情,

後人就不得而知了,除非時空可以穿越。

也許是因為十幾年前,

也是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

他與自己的心腹趙普定下了

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統一天下的戰略吧,

如今已基本實現,他是真的很開心,

是想找自己從頭到尾

都參與知情的弟弟共同開心一下,

還是覺察到什麽,要有所行動,

趙光義是不是也覺察到了什麽,

在外有所準備?

這就需要今天的歷史學者們再深度挖掘了。

特別是出現了象徵生殺的斧聲,

撲朔迷離的燭影和大雪彌漫的寒意,

使得這個千古謎團更加神秘莫測。

關於這場夜酒,

文瑩的《續湘山野錄》記載。

遙見燭光之下,趙光義時不時的離開座席,

看樣子是有謙遜退避之狀。

禁漏三鼓之時,這場夜酒終於喝完了。

這時,院子裡的積雪已經下了數寸,

趙匡胤拿著一把玉斧在地上戳雪,

一會兒後回屋,解衣上床,鼻息如雷。

那天晚上,晉王留宿在禁內。

五更晨光初明的時候,

宮掖中還一片沉寂,進去一看,

太祖已經去世多時了,年僅50歲。

晉王趙光義便在太祖

趙匡胤靈柩前受遺詔繼位……

這一個千古謎案,有人說他死於謀殺,

有人說他死於飲酒過度或腦溢血。

另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

太祖死在四更時分,

孝章宋後派內侍都知王繼恩去召秦王趙德芳。

但王繼恩在路上卻一邊走一邊想,

太祖一直以來就有想傳位給

晉王趙光義的想法,

於是他不召趙德芳,

直接去了開封府見晉王。

當時夜深人靜,街巷中一個人影也沒有,

卻見醫官程德玄坐在開封府大門口,

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麽坐在那兒?

程德玄說:“今晚二更的時候,

我睡得正熟,卻聽到有人敲門,

說晉王召見。但我起床開門,

門外卻一個人影也沒有。

我轉身回去睡覺,

卻又聽到有人在敲門說晉王傳我。

出去一看,又沒人。

我心裡不踏實,

所以乾脆到晉王府來看個究竟。”

王繼恩忙把自己這邊的情況

也告訴了程德玄,

兩人一起敲開門去見晉王。

晉王聽說後大吃一驚,

猶豫著不敢前去,還說,

想和家人商量一下再決定。

說完返身進去了,很久也沒出來。

王繼恩在外面急得大叫道:

“繼位之事,急如火星,再遲了,

皇位恐怕就被別人佔去了。”

到達宮門外時,

王繼恩想讓晉王在外面先等一下,

他先進去通報一聲,程德玄卻說

“通報什麽!直接到大行皇帝靈柩前!”

宋後聽說王繼恩回來了,

便問道:“德芳來了嗎?”

王繼恩帶眾人闖進來說:

“晉王來了。”

宋後一抬頭見是趙光義,

先是驚訝不已,後又極為恐慌地說:

“我母子的性命,都要托付給官家了!”

趙光義哭著說:“別擔心,共保富貴……”

當然司馬光是在趙光義子孫在位時寫的,

內容有傾向於為趙光義洗白的嫌疑,

不過作為一名職業的史學家,

言辭中也透漏出很多疑點,

大家可以用心琢磨其中的隱情。

總之,不管記載如何,

趙匡胤確實用他有限的生命,

煥發出了巨大的正能量,

他用卓越的智慧與超人的膽識,

終結了多年的亂世,

給天下百姓帶來了久久期盼的和平,

書寫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宋太宗趙光義字廷宜,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

後因避趙匡胤的名諱改名趙光義,

即位後又改名趙炅(jiǒng,火光),

有人猜測,他不想再提及這個義字,

不願提及趙匡胤,隻留下了姓氏,

也許更多的是如同趙匡胤一樣

不願提及黃袍加身,

不想提及斧聲燭影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