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諸葛亮臨終之際,並未密令誅殺魏延,有兩個人導致局勢失控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五回,發生在北伐大軍撤回漢中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魏延、楊儀和劉禪。原文如下:

卻說楊儀、薑維排成陣勢,緩緩退入棧閣道口,然後更衣發喪,揚幡舉哀。蜀軍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蜀兵前隊正回到棧閣道口,忽見前面火光衝天,喊聲震地,一彪軍攔路。眾將大驚,急報楊儀。卻說楊儀聞報前路有兵攔截,忙令人哨探。回報說魏延燒絕棧道,引兵攔路。儀大驚曰:“丞相在日,料此人久後必反,誰想今日果然如此!今斷吾歸路,當複如何?”費禕曰:“此人必先捏奏天子,誣吾等造反,故燒絕棧道,阻遏歸路。吾等亦當表奏天子,陳魏延反情,然後圖之……

後主連日傷感,不能設朝。忽報魏延表奏楊儀造反,群臣大駭,入宮啟奏後主,時吳太后亦在宮中。後主聞奏大驚……眾官正商議間,忽報:長史楊儀有緊急表到……不多時,魏延又表至,告稱楊儀背反。正覽表之間,楊儀又表到,奏稱魏延背反。二人接連具表,各陳是非。忽報費禕到。後主召入,禕細奏魏延反情。後主曰:“若如此,且令董允假節釋勸,用好言撫慰。”允奉詔而去。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楊儀和薑維率領北伐大軍向漢中撤退,誰知魏延卻拒不執行撤軍的命令,反倒命人燒毀棧道,阻止大軍南撤。隨後,魏延和楊儀分別上表指責對方謀反。在蔣琬及費禕的人的建議下,劉禪命董允前去化解矛盾。不料還沒等到董允到達南鄭,魏延已經死於馬岱之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魏延火燒棧道時的情形,叫做“火光衝天”, 意為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勢極大。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這段魏延阻止大軍南撤及上表指責楊儀謀反,這都是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大怒,攙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不過,事情的起因卻與小說中的介紹大相徑庭。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終前料定魏延必反,於是事先讓馬岱潛伏在魏延身邊。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諸葛亮的態度卻並非如此。《三國志?魏延傳》載:“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薑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而在《三國志》的相關傳記中,也找不到諸葛亮預判魏延必反及安排馬岱潛伏的記載。小說作者進行如此改動,目的只有一個,對應諸葛亮對魏延的“反骨”一說,這也就注定了魏延的結局。

那麽,歷史上魏延與楊儀的衝突為何會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呢?問題出在兩個人身上,一個是在諸葛亮死後面見魏延的費禕,一個是在劉禪身邊的蔣琬。前者假意附和魏延,趁機從魏延答應偷偷溜走,使得魏延認為所謂的撤軍是楊儀夥同費禕所策劃的一場陰謀,因此勃然大怒,燒毀棧道,拒絕南撤。同時上表舉報楊儀謀反。而蔣琬則在關鍵時刻站在了楊儀一邊。這兩個人的做法,使得局勢變得無法逆轉,導致魏延成了蜀漢公敵,最終死於非命。關於這其中的種種曲折,可參見《三國志?魏延傳》及《三國志?楊儀傳》,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