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腦癱並非不治之症,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據了解,目前我國腦癱病人總數約700萬,全國每年新增腦癱病例4—5萬人,持續增高的腦癱患兒出生率使很多家長談「腦癱」色變,更讓很多家庭因此陷入痛苦不堪的境地。

對於這些患了腦癱的孩子來說,他們的人生是不幸的,然而事實上經過研究發現,小兒腦癱只要得到及時手術配合康復治療,結合家長不斷心裡鼓勵,他們的運動功能是可以得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也可得到提高,甚至可以回歸社會,過上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熟悉正常小兒發育過程的裡程碑(如3個月會抬頭、6個月會坐、7~8個月會爬等等)。引起腦癱的病變不呈進行性,所以一個小兒如果嬰兒時期運動發育正常,以後出現發育停滯甚至倒退,這種情況屬進行性疾病所致,不是腦癱。腦癱小兒常合併智力低下、癲癇等,但智力正常或不合併癲癇,不能除外腦癱。

八成以上的腦癱患兒都有高危因素:胎兒期感染、缺氧、發育畸形和一些先天遺傳病;高齡產婦、宮內感染、妊娠糖尿病、先兆流產等;兒童出生時胎兒窒息,導致腦缺氧缺血;兒童出生後,嚴重感染、黃疸等,都可能導致兒童發生腦癱。其中,早產、低體重和宮內窒息排在前三位。

有一些家長問到,我們那時候沒有那麼多的腦癱,現在的腦癱患兒為什麼有升高的現象?

其原因有:一是診斷技術的提高,被發現的腦癱患兒多了;二是醫學水準的提高,使得一些發育不健全的嬰兒或早產兒等腦癱高危兒得以保住。

由於小兒腦癱的治療,不可能像其它單純性疾病一樣,能在短期內就看到治療效果,而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投入其中。

許多腦癱兒的家長只要聽到治療訊息,都要跑去試一試,卻因為沒有立即有效的治療效果而灰心喪氣,這是不可取的。在治療過程中,家長不必操之過急,密切配合醫生的工作,爭取讓還孩子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腦癱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只要家長的決心越高,孩子的康復程度就會越好。腦癱的康復不能光靠短期住院治療,許多治療需要家長醫生必須密切配合,共同製訂康復訓練計劃,評估訓練效果。

腦癱如果能早一天得到發現與確診,那麼對於患兒的治療與康復將有著極大的意義,因此,學會辨別孩子的一些異常表現對及時發現病情是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般來說,腦癱兒在早期就會有明顯異常,具體癥狀是:嬰兒出生3個月以內,常常會出現驚厥或異常啼哭,並伴有吞咽困難;3個月大時仍無站立的表現,也不會抬頭;4個月以後,雙手仍呈握拳狀,無法自主張開,或者能張開但看到眼前有活動的物體時,卻不會用手去抓;嬰兒的四肢活動不靈活,肌肉鬆軟,穿衣服時其上肢難入袖口,換尿布或清洗臀部時,嬰兒的下肢不易外展;嬰兒雙腳著地時,下肢呈伸展交叉狀,或者僅足尖著地,猶如芭蕾舞演員。

很多患兒家長會認為只要及早進行康復訓練,就能矯正孩子的這些異常癥狀。殊不知,對於腦癱患兒,尤其是發病率最高的痙攣型腦癱患兒來說,一般性的康復性訓練往往達不到功能性複位的效果,一旦停下來病情即會反覆。

FSPR術的全稱是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跟部分離斷術,腦癱患兒做FSPR手術的主要目的在於調整患者的肌張力,使異常的肌張力盡量接近正常狀態。同時可以長期的、穩定的、徹底地解決患者肌肉痙攣的痛苦,並為其運動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提供了前提條件。需要注意的一點是FSPR手術最佳時機是2周歲半-6周歲。

我們還要提醒一點,手術必須與康復訓練相結合方能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一是手術一定要與康復訓練相結合,這樣做效果是最好的,如果手術不配合康復訓練,愈後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二是一定要擺正手術與矯形治療的關係,手術不能完全代替矯形治療,手術解除痙攣應先施行,而後期再進行矯形治療,這個順序不宜顛倒。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具體的腦癱癥狀並不是做了一次手術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如果腦癱患兒在6歲左右進行外科手術,可能會殘留有骨骼畸形、肌肉或跟鍵的攣縮,就應配合二次矯正治療才能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之後還要繼續堅持長期康復訓練這樣就有大大改善癥狀,達到理想的康復效果。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