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吉利汽車的下半場故事

不去改變,肯定會失去未來,然而轉型也可能會失敗,吉利汽車能否最終跨越時間的考驗?

作者:微溫

━━━━━━

猶如一陣龍卷風刮進了汽車行業,狂風過後,2019年的汽車市場風雲突變。

截至2019年8月31日,中國汽車市場連續十年的高速增長噶然而止。

據公開資料數據顯示,2019年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3.2萬輛和1232.3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3.7%和12.4%,產量降幅比1-5月擴大0.7個百分點,銷量降幅收窄0.6個百分點。

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997.8萬輛和1012.7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15.8%和14%。銷量降幅比1-5月開始收窄。

從車型情況看:轎車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3.4%和12.9%;SUV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7.6%和13.4%;MPV產銷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23.8%和24%;交叉型乘用車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5.3%和17.5%。

對此,近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認為,對於下半年雖然業界依然保持著積極的預期,但全年負增長的總體趨勢難以改變。

在此疾風驟雨之下,自主品牌汽車吉利也同樣受到波及。

數據顯示,吉利汽車2019年上半年收入475.59億元,同比下降11%,淨利40.47億元,同比下降40%。除了上半年收入、淨利雙跌,新車銷量也在下降,上半年賣出651680輛,同比下降15%,距離全年銷量目標136萬輛還有708320輛。

對此,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表示,吉利每五年會有一個調整期,都成功度過。自2018年起,吉利開始部署新一輪戰略轉型。

從1997年到2018年,吉利汽車上演了一場跌宕起伏的造車故事。

吉利的造車故事

近期,吉利汽車起訴威馬汽車的消息在汽車行業內激起波瀾。

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製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而這一知識產權糾紛案在2018年就已經提交,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

2019年9月17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將開庭審理。

這掀起了傳統汽車與造車新勢力鬥爭的一角。

作為老牌的造車企業,早在1997年,吉利汽車就在“汽車狂人”李書福的帶領下開始了20年的狂奔。

不過,那時候的困難與現在不相上下。

1997年的汽車行業尚未向民營企業開放,大眾、豐田、通用等在華設廠的外資品牌掙的盆滿缽滿的,中國的造車企業卻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這個市場拱手讓人。

看到人們強烈的購車需求,李書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時任台州市黃岩區經委的領導,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可能”。

那時候的李書福備受嘲笑。

1998年,通過收購四川一家快要倒閉的國營汽車廠,吉利汽車才有了造車的資格,這是中國第一個民營造車企業,雖然創始人李書福只是一個高中畢業生。

不過,過程並不順利。

首先,他們缺乏技術人才。

當時的李書福翻閱了旗下摩托車公司的員工檔案隻找出3個有過汽車行業相關經驗的,並且原來還都是做汽車改裝的,就憑著這點經驗,他們開始對汽車展開摸索,李書福買了全世界很多的車,有奔馳、寶馬、豐田等各種各樣的,潛心研究大量的汽車實物。

其次,他們沒有錢。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李書福請資金持有者加盟吉利,與吉利合夥辦子公司或分廠,讓有錢人成為“老闆”,請缺乏資金但有才能的人加盟吉利,成為吉利的管理人員,靠自己的才能成為“老闆”,這也就是後來所謂的“老闆工程”。

歷經千辛萬苦,1998年8月8日上午8點,在浙江臨海吉利豪情汽車工業園,吉利第一輛二廂轎車豪情下線。

直到2001年,吉利汽車才步入正軌——這一年,吉利的銷售局面開始打開,實現了盈虧持平。

2002年7月,李書福提出三個工程規劃——駿馬工程、獵豹工程、雄獅工程。

駿馬工程,到2005年要實現產銷轎車30萬輛;獵豹工程,到2010年實現產銷汽車100萬輛;雄獅工程,2015年實現產銷汽車200萬輛,並力爭使吉利汽車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超過10%。

雖然後續出現了很多變動,然而,吉利汽車是真的賣了出去,而且還創造了一個“下半年奇跡”。

GPLP犀牛財經查詢發現:

吉利2018年上半年賣出766630輛,下半年賣出734208輛。除了2018年發揮失常,吉利的銷量每每在下半年加速狂奔。

歷年數據中,2017年上半年賣出530627輛,下半年賣出716489輛;

2016年上半年賣出280337輛,下半年賣出485514輛;

2015年上半年賣出251873輛,下半年賣出286675輛。

2019年下半年,吉利汽車的“下半年奇跡”能否繼續上演呢?

吉利的“中年危機”

告別了狂奔時代,調整期的吉利汽車除了面臨銷售壓力,其內部問題也開始顯現。

比如,吉利汽車重行銷輕研發。

雖然早在創業初期,吉利汽車就遇到過技術難題。

1998年,在吉利汽車的第一款產品下線後,如何提升質量成為他們的頭號難題。

對此,吉利汽車特意從天津一汽挖走了100多號技術人員,而且,他們還跟杭州等大學合作,以給學生獎學金的方式錄用了60多位大學畢業生。

後來,吉利在造車的同時,吉利集團建立了中國最龐大且完善的一套民辦教育體系:

吉利旗下有8大院校,涵蓋從高職、大專、本科辦學層次,擁有3500多名教職工,57000多名在校學生。

此外,吉利汽車還成立了汽車研究院。

早期的吉利可謂高度重視技術,2005年,吉利的吉利自由艦三廂轎車就是一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型車,其中,1.5L、1.6L發動機是自主研發的兩款新機型,變速器當中也有1款是吉利自主開發的自動變速器。

不過,隨著市場的逐步發展,熬過了初期的吉利汽車也迎來了中年危機——第一,經過20年高速發展之後,整個汽車行業開始銷售下滑;第二,吉利的行銷費用通常大於研發費用。

行業不景氣不必詳談,在研發費用及行銷費用上面,吉利汽車也是明顯區別:

據吉利汽車的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吉利研發支出14.871億元,相當於總收入的3.13%。同期,吉利的分銷及銷售費用為22.56億元,去年同期為22.69億元。

對比一下寶馬,該集團2018年研發投入達到68.9億歐元,研發支出相當於總收入的7.1%。

可以說,雖然研發投入也不小,2015年之後,吉利汽車依舊在核心技術方面,很多關鍵技術也都來源於並購。

以自動變速器來講,2009年3月,吉利以4740萬澳元收購了澳大利亞的自動變速器公司DSI,這讓吉利汽車擁有了自動變速器技術。

此外,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的目的也同樣在於技術——收購完成之後,沃爾沃車內空氣質量控制系統以及GX7安全革新技術就立刻被用於吉利汽車,而且,吉利博瑞這款車型搭載的城市預碰撞、自適應巡航、半自動泊車這些安全配置,也都是直接從沃爾沃借鑒過來的。

對於電池技術,吉利汽車也在尋求突破當中——吉利汽車此前主要從寧德時代採購電池,2019年6月,吉利通過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與LG成立合資公司,各佔50%股權共同從事生產和銷售電動車電池。

然而,吉利這就安枕無憂了嗎?

不可否認,通過收購戴姆勒9.69%股份、年銷量迅速增長等方式,吉利汽車讓外界看到了中國汽車公司的增長速度,然而,從設計、動力性能和品牌形象等角度看,吉利與國際知名汽車品牌有一定距離,這裡面靠的是時間沉澱,以及一代代汽車工程師的心血汗水。

實際上,中國市場已經不缺汽車品牌,缺的是有真正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自主品牌從興起到站穩腳跟用了三十多年。

就當吉利、比亞迪等自主品牌剛剛站穩腳跟的時候,造車新勢力當中又冒出了以蔚來、小鵬和威馬等為代表的新一批汽車品牌,這讓吉利汽車等自主品牌壓力倍增。

可謂是前有奔馳、奧迪等外資品牌,內有造車新勢力的夾擊,走到中年的吉利汽車也不得不面臨“中年危機”——

1、整個汽車行業充滿了不確定性,在行業開始下滑之後,吉利汽車還怎麽辦?

2、行業銷售渠道面臨急速變革,經銷商普遍銷售不佳,吉利汽車如何適應?

3、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吉利汽車如何維持市場地位,同時還要和自主品牌一起突破外資品牌的合圍?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各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佔有率正在下滑——2019年1-7月,中國市場內自主品牌的佔有率為32.7%,同比出現小幅下滑,不過,從2015年到2017年,自主品牌的佔有率一直在穩步增長。與此同時,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3.8%、22.1%,近年一直在穩步提升佔有率。美系車和韓系車則在不斷下滑,分別佔9.6%和4.5%。

吉利能否抗住壓力穩住市場佔有率呢?

“吉利每五年會有一個調整期,自2018年起,吉利開始部署新一輪戰略轉型。”此前,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表示說。

其實從競爭本身來講,吉利夯實自身的核心產品才更加重要。

首先,從產品上來講,吉利汽車旗下的領克汽車的品牌仍顯稚嫩,向高端化上探的道路還很漫長。

眾所周知,長城有WEY,北汽有ARCFOX,一汽有紅旗,但吉利除了沃爾沃和Polestar等車型,核心產品還是在10--20萬元的平民價格區間。這也間接解釋了吉利為何會在行銷費用上投入過多,它更像是一種薄利多銷的策略。

其次,如果要進行轉型,從現有情況看,吉利的研發投入明顯是不夠的。

不妨從剛剛發布半年報的比亞迪來進行參照,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達到39.9億元,同比增加7.28%,主要由積極布局研發SiC MOSFET等新項目所致。

此外,比亞迪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換代速度也值得吉利借鑒。從產品組合看,比亞迪除了大力自主研發電池技術外,目前已經形成全新一代唐EV、全新宋Max 插電混合動力和全新元EV和全新唐DM等形成高中低產品組合。

最後,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布局,吉利汽車的銷售壓力也倍增。

2019年,伴隨著領克、幾何和帝豪和博瑞等純電動車或插電混合動力車型也開始進入市場,吉利汽車的市場推廣壓力及銷售壓力倍增——據吉利此前公布的藍色吉利行動的目標,確保2020年前,吉利集團的新能源車銷量佔總銷量的90%。但截至2019年上半年,吉利集團共銷售57600輛新能源車,僅佔上半年總銷量的8.84%。

最終,吉利汽車能否突圍嗎?

吉利汽車的下半場故事

“中國汽車工業50%車企破產以後,剩下50%的競爭可能才是最激烈的。”安聰慧此前曾表示。這或許意味著,一大批汽車品牌即將淘汰。

在汽車工業的淘汰賽當中,所有的汽車廠家還要面臨技術的變革——伴隨著智能網聯、汽車後市場的變革,包括自動駕駛技術的到來,汽車廠家不得不緊張應對。

如今,近期,大眾汽車表示,同意投入近26億美元到福特的自動駕駛合作夥伴Argo AI中。對Argo AI的投資包括10億美元資金支持和估值16億美元的大眾慕尼黑200人自動駕駛團隊加盟。

在此背景下,吉利汽車該如何應對呢?

顯然,自動駕駛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資金的項目,不做,會錯失未來,涉足這些領域又會耗去大量資金,因此,對吉利汽車來講,如何找一個平衡點至關重要。對於所有人來說,吉利的每一步都考驗吉利管理層,它的使命遠不止穿過寒冬,更重要的是成功轉型。

不去改變,肯定會失去未來,轉型也可能會遭遇失敗,吉利汽車能否最終跨越時間的考驗?

讓我們拭目以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