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監寇連材“乾預朝政”被慈禧處死,為何朝野上下痛哭不已

清朝的太監寇連材本來是慈禧太后極為信任的太監。可是,最終因為做了“乾預朝政”的事情,被慈禧太后拉出去處斬。寇連材在被處斬的時候,很有正義之士,都為此痛哭流涕。這是怎麽回事呢?

我們知道,歷朝歷代都規定太監不準乾預朝政。如果太監乾預朝政,被稱為“宦官乾政”,都會遭到指責和唾棄。然而,作為太監的寇連材乾預朝政,被慈禧處斬,為什麽卻獲得朝野的同情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麽說寇連材是慈禧太后極為信任的太監。

寇連材進宮以後,是慈禧太后派到光緒皇帝身邊的臥底。慈禧太后希望寇連材能夠監視光緒皇帝的一舉一動,把光緒皇帝的1情況都告訴自己。

既然寇連材是慈禧派到光緒皇帝身邊的臥底,他自然是慈禧太后認為極忠誠可靠的人。

寇連材到光緒身邊後,起初也是很忠實地按照慈禧的要求,把光緒的舉動原原本本地報告慈禧。但是後來,他看到光緒那樣憂國憂民,那樣勤奮工作,而慈禧卻只知道吃喝玩樂,滿足個人貪欲,完全不顧國家前途和命運。兩相對比,寇連材反而同情光緒了。因此漸漸地,他不但不願意把光緒的一舉一動報告給慈禧,反而把慈禧的一舉一動報告給光緒,成為“反臥底”了。

同時,寇連材也和光緒一樣,對國家的危機困頓深深憂慮。他看出清朝已經陷入了亡國滅族的危險之中,希望國家能夠富強起來。於是,幾次對慈禧太后進行勸諫。希望慈禧太后能以國事為重,減少玩樂。不過,每一次都遭到了慈禧太后的呵斥。

很快,中日甲午戰爭就打響了。之前清朝只是和英國、法國、俄國這些國家打,和西洋人打。打不贏,似乎也情有可原。可是現在是和東洋人打,而且這個東洋人,還曾經是古代王朝的藩屬國,可依然還是打不贏。這樣的挫敗感,對寇連材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和日本再次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不但賠款,還要割地。這樣有辱國格的事情,慈禧太后竟然接受了。寇連材憂心如焚,憤怒不已,於是,在1896年2月的一天早上,慈禧還沒有起床,寇連材就跪在慈禧的床前,大聲痛哭。慈禧被寇連材哭醒了,暴跳如雷。寇連材一不做二不休,趁這個機會,勸說慈禧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勤於政事,不要貪玩,而是要奮發圖強。只有這樣,將來才能面對列祖列宗。

寇連材一番肺腑之言,當然不會喚起慈禧的的幡然醒悟,她只是覺得這個小太監有些神經質,最終只是一番臭罵把他趕了出去。

慈禧太后這樣處理,實際上也表現了她非常複雜的心態。她自己其實也感覺到了自己的不對,但無論如何,她卻不願意改變。因為她自身並沒有改變現狀的能力。如果想改變,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權力交給光緒,讓光緒出來主政。但是,讓她把權力交給光緒,她無論如何又都是不能接受的。

正是在這種複雜情緒的交織下,雖然寇連材多次勸說,讓她很不高興。但是她並沒有處罰寇連材,只是把他臭罵出去就算了。

當寇連材多次口頭勸諫不起作用的情況下,他決定正式的書面勸諫。他知道,他做的這件事,也許不但不起作用,反而還會犯殺頭之罪。但是,就算不起作用,就算會死,也總得有人來做。

於是寇連材先是回了一趟老家,和家人一一告別。接著,回宮後,又把所有的積蓄散給宮裡的小太監們。接著,他才認認真真地寫了奏折。

這份奏折,一共有十條內容,包括還政給光緒;不要修圓明園;不要擅自動用海軍軍費;把割出去的土地買回來,寧願賠款也不要割地;不用阿諛奉承的人;選擇成年英明的皇室成員,並立為皇太子,等等。

很明顯,這些奏折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請慈禧還政給光緒。因為只要慈禧把權力還給光緒,後面的一切都是很容易實現的。而恰好也是這一條,突破了慈禧的底線,是慈禧絕對不能容忍的。

因此,慈禧以“閹人乾預朝政”為由,把寇連材押到菜市場處決。

寇連材只是一個小太監,但是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信條,實在讓人感歎敬佩。

(參考資料:《晚清烈宦寇連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